第一图书网

极端的人群

(美) 桑斯坦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美) 桑斯坦  

页数:

220  

译者:

尹宏毅,郭彬彬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恐怖主义为什么在全世界蔓延?为什么会发生激进的学生运动或群体事件?互联网上为什么充斥着极端的言论?人们为什么疯狂地投资房地产或股市直到泡沫破灭?……简而言之,人们为什么会走极端?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畅销书作家凯斯·R桑斯坦通过对众多社会学、心理学实验与案例的整理分析,提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许多时候,一群人最终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的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绝不会考虑和做的;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信息的交流佐证并加强了彼此的观点,他们因而更有可能走极端;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成员做什么、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权威人物的时候,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回音室,充斥着志趣相投的人们组成的小群体,正在成为极端思想与活动的滋生地。 群体与社会自我隔离、人的从众心理、对权威的服从、社会流瀑效应、群体思维的特征等社会心理因素都是群体走向极端的推手。群体极化的现象可能发生在任何机构中:宗教组织、公司董事会、投资俱乐部以及政府部门。 本书对我们了解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对社会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工作者尤其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凯斯·R.桑斯坦(Cass R.Sunstein)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现任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他的许多著作已经被译成中文出版.包括《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偏颇的宪法》《网络共和国》《就事论事》《行为法律经济学》《设计民主》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极化 群体与极端主义 红色州、蓝色州 联邦法官和极化的意见分歧 惩罚作恶者 冒险第二章 极端主义:为什么发生。什么时候发生 新的信息 进一步的证据 名誉感:极化的推手 极化的两个作用 “舌战优势”和抱有偏见的辩论 极端主义的增减 较长时间段中的群体:“极化博弈” 人们在临界点和转折点上是不同的 权威与服从 境遇主义、虐囚和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互联网与极端主义 同嗜性与好奇心 群体思维与群体极化 流瀑效应第三章 各种运动 反对派运动与地理上的孤立 泡沫、投资不利与2008年的次贷危机 民族运动与“民族化” 阴谋论 义愤、社会影响和恐怖主义 具有理性的极端主义?第四章 预防极端主义 传统主义 后果 制约与均衡 协商式民主和群众的智慧 群体极化和战争 多样性与平衡第五章 好的极端主义 多样性 小圈子和自我沉默 言论自由、公众论坛和意外发现的结构 无所不在的制约与均衡附录:有关群体极化的研究成果致谢

章节摘录

  我刚刚讲述的这项研究涉及把个人的反应汇集到一起的一项工作,而不是涉及群体的讨论。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审判小组实际上如何行事,或者在现实世界中义愤如何形成,这就有很大的缺陷。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后续的实验,参加者是大约3000名有资格担任陪审员的公民和500个进行审议的审判小组,每个陪审团由6人组成。我们的目标是了解人们如果了解到别人的看法或者就这些看法进行讨论,会对其产生什么影响。这项实验的原理如下:人们阅读一项人身伤害案件的材料,包括双方的论点,然后他们被要求在讨论之前把个人“有关惩罚的判断结果”记录下来,在这里是采用从0到8的一个尺度,0表示被告根本不应当受到惩罚,8表示被告应当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在记录下个人的判断之后,陪审员被分成6人小组,并被要求进行讨论,以做出一项全体一致的“惩罚裁定”。您的预测(像我们的预测一样)可能是,人们会采取折中方案,因而审判小组的裁决会是陪审员有关惩罚的判断的中位数。但您的预测会大错特错。  讨论所造成的效果使主张严惩的陪审员进一步朝着严惩的方向转变,而使主张从轻处置的陪审员进一步朝着宽容的方向转移。


编辑推荐

  恐怖主义为什么在全世界蔓延?为什么会发生激进的学生运动或群体事件?互联网上为什么充斥着极端的言论?人们为什么疯狂地投资房地产或股市直到泡沫破灭?…一简而言之,人们为什么会走极端?  许多时候,一群人最终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的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本来绝不会考虑和做的。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信息的交流佐证并加强了彼此的观点,他们尤其可能走极端。  由具有反叛甚至暴力倾向的人组成的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的小群体,会因为它们的自我隔离而更加急剧地走向暴力。政治极端主义往往是群体极化的产物。  如果人们被告知,自己在某个群体中具有明确的成员身份——天主教徒、犹太人、爱尔兰人、俄罗斯人、民主党人、保守派等——他们就不大可能会认真听取身份标明有所不同的人们的意见。  欲知暴力活动是否会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首先发言或者采取行动,以及人们私下持有的观点的分布情况。在使大批的人转向极端主义方面,很小的、而且看来是随机的变量可能会起很大作用。  如果一位权威人物要求你做某件显然有害甚至残酷的事情,你可能会完全照办,要么因为你认为应当这样做,要么因为你不愿冒损害自己名誉的风险。  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很可能会造成群体极化的强烈倾向,因为聚集在相同的聊天室和专门论坛的人们从彼此身上获得认同感。在恐怖主义背景下,结果就造成了一种“没有领导人的恐怖主义运动”。由于有了互联网,全球范围的恐怖主义活动虽然可能会消退,但却永远也不会彻底灭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极端的人群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写的想到不错,看后发人深省。群体中的个人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是怎么产生的。这本书里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看的书,无论你是学生、老师、社会工作者、还是管理人员。。。。


研究群体心理学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从书名来看,这仿佛是一部社会心理学作品,但其实不是。这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才子对极端言论和行为为什么层出不穷的分析,其思想源泉也离不开社会学和心理学。然而,作者的法学训练和素养在本书是否有所体现呢?没看出来。本书或许是作者玩票的产物,但无论如何,还挺好看。


研究经济就必须研究群体心理


行间距大的要死,就那才200页,浪费纸张。讲群体极化,不是写群体极化的论文,我肯定不买。


群体一旦狂热,很容易迷失方向


桑斯坦的书写的一贯不错,可惜《谣言》没货了,不然就一起买了


一本大众读物。简单的介绍了一些社会常见的现象。剖析的不够深入。不如《乌合之众》深刻。


如果处于高层管理和政界的高层,还是比较推荐这本书!能给人很多新启发!强烈推荐!


视野比较开阔,内容还是不错的。要说不足,主要是出版的问题,字稀稀拉拉的,不值这个价。


发货很快 只是同一天下的另一订单还没发货


对我的帮助很大的


写期末作业用的


国外经典,深入浅出,非常值得推荐。


老师推荐的书,是研究群体行为心理的必读之作。包装还不错,字数不多,容易阅读。


了解群体行为的不错的书


学心理的人应该知道的


慕名而来,最近正在看


值得一读的书,不过对“字大行稀”不以为然。


书的质量还比较好,但是第一遍是看不太明白的,因为翻译很不好,直直的一句一句翻译,我认为很糟糕。至于书,例子很多,也比较有条理,但是章节之间有点拖拉,花了很大篇幅去写例子,感觉有点接不上前文


对我帮助很大,质量也不错


不错的书,翻译有些地方看的不是很明白,大体还是不错的。只是排版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太远了。


社会心理学,事后描述起来头头是道,只是缺乏先验指标


文字怎么看怎么别扭,内容一般吧。


整本书都是围绕一个内容来写的——群体的极化现象。我估计原作应该还算是本不错的书,把一个问题往深了来写的。但是,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太差劲了,完全没有逻辑,上句不搭下句,看得人混乱无比,看完这句还要回过去看上一句是怎么说的,费劲!只知道把英文翻译成中文,也不会组织组织语言,转换成中国人习惯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真的是标准的直译啊!白瞎这本书了!


1.作者水平很差,连三流都碰不上边,这么差的水平还出来写书,可笑!
2.作者所表达的观点都是网上说烂的东西,最最可笑的是:每个观点的陈述就五六百字,还占了两页纸,连说都不会说,还出来写书,请你别再浪费资源和消费者的金钱了!
3.每一页的字数少得可怜,一页也只三百来字,每页的字数还比不上两条微博!
4.这是我卖到的最烂的一本书。


一本绝对值得一读的好书


极端与中庸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