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探讨
2012-8
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家人口计生委课题组 编
364
500000
《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探讨》是近年来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课题研究成果的汇集。这些研究,凝聚了编委会成员及各子课题专家的辛勤劳动和心血智慧,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
综合研究篇
第1章 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
第2章 再造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制度红利”
第3章 重构新时期人口基础管理框架
第4章 深圳和珠海人口管理模式的比较
第5章 推行差别化人口管理实现人口与产业再平衡
第6章 北京的“人口苦恼”与人口规划的基础作用
第7章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协调发展
第8章 “刘易斯转折点”与未来经济发展
基础理论篇
第9章 人口管理基础理论
第10章 我国人口宏观管理体制的演变、特点及问题
第11章 完善我国人口宏观管理体制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第12章 完善我国人口宏观管理体制的原则、思路与目标
第13章 城镇化快速发展对我国人口管理制度的影响
但是,一旦劳动力转移达到L1的配置状况后,劳动力继续转移的话,农业中劳动的边际产出就成为正数了,按照定义,我们把P点看作经济发展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到达这个转折点之后,非农部门的实际工资开始上涨。并且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的幅度,工人对食品的需求也相应扩大。这时,继续转移农业劳动力,就会造成农业产出的减少,并导致一个逐渐增大的食品供求缺口。因此,该转折点也被称为“食品短缺点”。 由于直到农业劳动力转移达到L3之前,农业劳动的边际产出始终小于平均产出,即在R点的右边,RPT曲线的任何一点上,斜率皆小于OT的斜率,农业劳动力继续处于就业不足的状态,仍然有转移的要求,因此,虽然农业产出已经受到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停止劳动力转移却并不是问题的解决办法。拉尼斯和费景汉理论的全部要义就在于,解决这个阶段农业问题的出路是提高其生产效率。 从刘易斯转折点出发,农业劳动力转移仍将继续,直到转移到L3这一点上,R所表示的农业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平均产出,即R点的斜率与OT的斜率是平行的,农业和非农部门的工资由相同的劳动边际生产力决定,经济发展到达其商业化点或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 根据经典理论的描述,目前中国的劳动力转移进程,处于第一个转折点和第二个转折点之间,即图8-1中P点至R点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劳动力市场所表现出的特征是:劳动力在非农部门转移就业的工资水平开始显著上涨,并导致农业部门的工资上涨,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水平仍然低于非农部门;也正因为如此,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移的进程并没有停滞,但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有可能放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二元经济的独特现象,也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随着非农部门的不断壮大,其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也会不断提高。当农村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时,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就业状况和工资水平)将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刘易斯转折”。根据经典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将劳动力市场结束无限供给称之为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相等称之为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刘易斯转折的来临对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意涵是非常丰富的。一旦越过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在总体上摆脱了贫困陷阱,进人中等收入阶段;而如果能够越过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则意味着迈入了发达经济体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