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洛阳古墓图说

余黎星 缪韵 余扶危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

余黎星 缪韵 余扶危  

页数:

515  

Tag标签:

无  

前言

  什么是墓葬?“埋葬死人的为墓葬”,什么是古墓葬?“埋葬古代人的则为古墓葬”。这种回答,似乎有些道理;但并不准确,也不详细,更不科学。葬与墓不是一回事,而是有各自的内容。所谓“葬”,是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所谓“墓”,是指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墓葬”。  我国何时有墓?洛阳又何时有墓?洛阳各个朝代的墓是什么形状?有哪些种类?各个朝代墓内都放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都放在墓内的什么位置?各朝代都用什么葬具?人在墓内是怎样埋葬的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可能知之者甚少。  余从事洛阳文物考古工作40余年,洛阳的古遗址、古城址、古墓葬都发掘过,可以毫不谦逊地说,洛阳各个时代的墓葬我发掘的不下数百千座,对于这些历朝历代的墓葬,不敢说有什么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但对于其基本情况是比较清楚的,肤浅的认识和看法也总会有一点。因此,有必要将这方面的一些知识,介绍给大家,这是我编写此书的目的之一。  生与死,对于我们的祖先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而埋葬他们的古代墓葬,18000多年以来,在人们心中的神秘色彩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乃至今天,也不曾有所淡化,人们不仅是对帝王陵、达官显贵墓,就是对一般的墓葬也感到神秘莫测。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发掘古墓葬时,围观者总是里三层,外三层,把工地围得水泄不通。究其原因,一则是古墓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之谜和一些离奇传说,如众所周知的秦始皇骊山陵墓之谜;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传说曹操为防止自己死后墓葬不被盗掘,尸骨不被抛弃荒野,曾设置七十二疑冢,死葬何处,知者甚少,从此曹操陵墓也就成为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一大疑案,故后人有诗云:“疑冢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正平只有坟三尺,千古安眠鹦鹉洲。”各种各样的神秘故事,莫过于乾陵被盗未果的神秘色彩。唐关中18陵,17个被盗掘,独有乾陵(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陵)至今完好无损地屹立在梁山主峰南坡。乾陵内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和著名书画,盗墓贼做梦也想打开乾陵地宫,攫取无穷无尽的财宝。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发掘帝王陵,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墓不少,也没有见过暗箭伤人的机关。这些王陵,虽不少已对外开放,如洛阳北魏宣武帝景陵、

内容概要

作者是想通过这本书,阐明墓葬文化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了解、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社会生活、丧葬礼俗等等,都能提供具体而真实的翔实资料,从而唤起人们自觉地、主动地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来保护、爱护古墓葬,与盗掘古墓、破坏古墓、文物走私等不法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树立起保护古墓光荣、破坏古墓可耻的新风尚。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科学,因为它研究的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几百年前的中国怎样?一千年前的中国怎样?五千年前的华夏怎样?一万年、几万年、几十万年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人类又怎么样?这些虽在浩瀚的史书中有些记载,但不全面,还缺很多很多,这很多很多,都埋藏在历史尘埃之下,缺少尘埃下的东西,就很难复原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中华文化,就很难全面反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作者简介

余扶危,重庆市人。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洛阳博物馆工作。先后任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洛阳考古研究所筹备组组长、洛阳古墓博物馆馆长、洛阳市文物商店经理等职。兼任洛阳大学历史系文博考古班教授、考古专业顾问,四川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新编全唐五代文》编委会编委。研究馆员。
退休后至今为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研究员。
为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古都学会会员、河南省东方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独著或合著论著和简报数十篇,参与编著各种书籍20余种。主要有:《洛阳东都隋唐含嘉仓》、《洛阳唐三彩》、《洛阳出土文物集粹》、《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古都洛阳》、《洛阳出土历代墓志目录》、《洛阳出土墓志卒葬地资料汇编》、《刺史行事录》、《洛阳古代官吏事略》、《洛阳出土瓷器》、《洛阳出土玉器》、《洛阳出土青铜器》、《偃师文物精粹》、《洛阳考古集成》(原始社会卷、夏商周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宋卷、补编)等。

书籍目录

自序目录前言第一章 仰韶文化时期墓葬第二章 龙山文化时期墓葬第三章 夏代墓葬第四章 商代墓葬第五章 西周墓葬第六章 东周墓葬第七章 秦代墓葬第八章 西汉墓葬第九章 新莽时期墓葬第十章 东汉墓葬第十一章 曹魏墓葬第十二章 西晋墓葬第十三章 北魏墓葬第十四章 北齐北周墓葬第十五章 隋代墓葬第十六章 唐代墓葬第十七章 五代墓葬第十八章 宋代墓葬第十九章 金代墓葬第二十章 元代墓葬第二十一章 明代墓葬

章节摘录

  公元23年新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以后,汉室后裔今河南南阳一带的豪强集团领袖刘秀利用农民起义军内部的分裂与争斗,夺取了政权,于公元25年恢复了汉王朝的称号,建都洛阳,历史上习称“东汉”或“后汉”。到公元220年灭亡,经13帝,历195年。  洛阳发掘的东汉墓非常丰富,计有上千座之多,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在邙山一带,所谓“邙山无卧牛之地”。市区的任何一个地区,无一没有东汉墓的发现,郊县的新安、孟津、偃师、吉利区等地东汉墓亦不少。  洛阳东汉墓有土坑墓(刑徒墓)、土洞墓、砖室墓和砖石墓(含黄肠石墓)四种类型。砖室墓多由小砖砌筑,少数为大型长方砖和楔形砖砌筑。后者至今墓上还保存有大冢(坟堆)。  东汉墓有单室、双室和多室之分。所谓单室是指只有一个墓室;双室有两个墓室,即前室、后室(主室);三室有三个墓室,即前室、中室、后室(主室),不少墓都有耳室。  一、单室墓  有土洞、砖室和砖石三种,而以砖室墓最多,砖石墓最少。墓的组成为墓道、墓室、耳室;或墓道、墓室;或墓道、甬道、墓室和耳室,或墓道、甬道、墓室。  墓道:有竖井式、竖井阶梯式和斜坡式,而以竖井式最多。多位于室南、室东的中部,少数位于室西中部,长短、宽窄不一。  墓室:有长方形、横长方形,而以长方形最多。  甬道: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长方形,有土洞、砖券,前面用砖封堵。  耳室:为单耳室,位于墓室前部。  葬具:木棺,有单棺和双棺。有的木棺下有生土棺床。  葬俗葬式:葬俗多单人葬,亦有双人合葬,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洛阳古墓图说 PDF格式下载



不错,介绍的很详细!


太跌眼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