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经济发展
2009-1
李建平、廖克、 林卿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01出版)
李建平 等 著
439
五月的榕城,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正值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的有利时机,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倡导发起,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和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福州)于2008年5月17-18日在福州市西湖大酒店召开。与会的大陆、台湾、香港的知名学者、企业界高层人士、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共120多人。论坛围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及互利共赢的愿景、海峡两岸经济长期稳定合作的机制与模式、两岸共同市场建设、海西经济区建设与闽台经济合作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交本次论坛的论文经作者修改后,由福建师范大学编辑,结集以《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新机遇、新思维、新视野》公开出版,论坛各主办方希望以此扩大论坛的影响,推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持续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总趋势下,构建海峡两岸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既是继续扩大和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实现两岸经贸合作交流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便利化的需要,也是促进两岸双向贸易与投资发展、提升经贸合作层次和推动两岸经济整合的需要。为了给两岸经济整合设计一个比较现实的制度框架,实现两岸经济机制的协调,早在2000年9月,时任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会董事长的萧万长先生提出了建设“两岸共同市场”的构想,并得到了大陆学者和有关方面的响应与肯定。在这次论坛的大会报告中,有多位先生的报告内容涉及到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与建设“两岸共同市场”问题。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刘遵义院士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两岸直航降低经济成本等方面论述了双向投资、服务贸易等经济领域进一步合作的途径与模式。厦门大学李非教授围绕着“有利于两岸人民共同利益、有利于两岸关系互动发展、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中心思想,提出了在不违反WTO基本规则的前提下,按照“两岸自由贸易区”、“两岸共同市场”的要求和CEPA模式,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李建平教授提出,构建“两岸共同市场”应以降低贸易障碍开始,扩大到商品、人员、资金、服务等生产要素流动的自由化,进而发展到经济政策和法规制度的协调。
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中,产业合作是基础。其中制造业首当其冲,农业和服务业紧随其后。本次论坛对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机制、模式、空间变化,以及服务业、金融业与农业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庄奕琦教授指出,两岸产业合作的初期是基于比较优势(大陆的资源、人力与市场优势与台湾的技术和资本优势)的垂直分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向按产业链上下游分工为基础的水平分工方向发展,并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圣明研究员提出,为了与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相适应。应将大力开拓服务产品市场、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今后两岸产业合作的主要方向之一。部分学者还提出了两岸互设金融机构和建立金融监管的途径与对策。自2006年10月在海南博鳌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以来,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与会学者论述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潜力,并指出加强两岸农业产业对接能力和合作平台建设,是扩大农业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的关键。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对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与闽台次区域合作的发展也是本次论坛的又一个“热点”。台湾大学许振明教授提出,为促进台湾与海西经济区的经济交流合作,应尽快实现“三通”,推进产业结构优势互补,搞好经贸交流平台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杨汝万教授论述了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岸建立次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与可行}生,并具体提出以福州一台北一桃园和厦门一金门一高雄两个次区域自由贸易区作为试点,尔后推广。部分学者在论述海西经济区比较优势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建议国家将海西经济区列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综合示范区和两岸发展重点融合区,并按核心区(福州、厦门)、重点区(福厦城市群)和辐射区(海西经济区)三个梯度推进。
李建平,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廖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林卿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论坛综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创新与双赢——“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福州)综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研究谱写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篇章Creating Win.Win Solutions创造双赢“5.20”之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动力与基础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回顾与前瞻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而继续努力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愿景台湾经济展望、长期趋势与永续发展当前台湾的经济发展与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海峡两岸关系与和平发展研究“九二共识”与两岸和平发展战略台湾2008年选举对两岸之意义台湾“新政府”面临的经济问题——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福州)主题报告两岸和平发展视角下深化海峡西岸“先行先试”的思考海峡两岸贸易与金融合作发展研究全球化下两岸经贸的发展策略WT0框架下的海峡两岸共同市场的制度设计分析两岸贸易依存的政策分析框架:弹性与刚性关于加快发展两岸服务贸易的问题次区域经济发展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启示由次级房贷风暴论中央银行之角色新形势下突破两岸金融往来困境的探讨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发展研究从产业聚群变化趋势检视区域与地方经济体能量发展当前国际经济趋势下台湾农业发展与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之探讨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构想台湾NGIS发展策略大陆台商投资地区的空间关联性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台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大陆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研究初探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区域合作研究深化闽台经贸合作,构建两岸区域共同市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研究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创新与双赢:“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福州)综述。2008年5月17-18日,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发起,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福州)在榕举行。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界高层人士、120余人参加会议。这是继“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香港)之后,两岸著名专家学者、企业界高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形势下,两岸经济如何进一步合作双赢,进行认真探讨、智慧谋划的又一次盛会。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中,有16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5位两院院士,60多位资深教授。在此次论坛上作大会主题报告的重要代表有:全国十届人大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将正华院士;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刘遵义院士;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萧代基先生,台湾企业界著名人士许嘉栋先生等。此次论坛共收到论文60多篇,经过认真、紧张、热烈的两天研讨,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论坛提出了:深化对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认识,完善海峡两岸建设共同市场的条件,加强制度建设,渐进推动“两岸共同市场”;以对台具有“五缘”优势的福建先行试验,选择闽台部分地区设立自由贸易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向前发展,等七条倡议。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导报、福建日报、福州电视台等18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论坛对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次“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两岸三地的专家们就两岸经济与全球经济、两岸的科技合作、两岸的金融投资合作、两岸的贸易投资合作;两岸的气象环保及地理资讯合作,以及大中华经济圈的发展前景等主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本次论坛是在两岸形势发生积极变化的背景下,在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的福建省会城市:秀丽的榕城召开,因此,论坛的主题更突显专家们对新格局下两岸经济发展如何创新双赢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的思考。专家们从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机遇、制度创新与创造双赢、两岸经济进一步合作的动力、基础与模式、两岸产业合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思考、建议与依据。现将论坛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新机遇 新思维 新视野》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