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安全

段霞,孟祥青 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段霞,孟祥青 主编  

页数:

407  

字数:

467000  

前言

  奥运后,北京进入城市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面对中国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以及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北京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世界城市”的概念一提出,立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什么是“世界城市”?为什么要建“世界城市”?如何建“世界城市”?这些问题,也必然对首都的国际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世界城市的新目标,也必然给城市安全提出新的课题。  应该说,世界城市的形态演化和理论进展始终是和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国际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20世纪初,盖德斯(Patrick Geddes,1915)最早提出世界城市概念,并定义为“世界最重要的商务活动的绝大部分都须在其中进行的那些城市”。到20世纪末,以费里德曼(John Friedmann)和萨森(Saskia Sassen)为代表的世界城市主流理论,认为世界城市是后工业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其功能是充当全球金融资本运动的空间节点和国际移民的集散地,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城市的特质是城市功能辐射世界,城市服务面向全球。成为世界城市的关键在于营造满足国际资本、商品、技术、信息、人员等生产性要素合理流动的城市环境和基础条件。

内容概要

本书从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研究了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编者期望这本研究报告不仅体现研究者对首都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现状、问题和对策的思考,国外研究的新动态和新进展,更要探索国际化进程中的城市安全规律,为北京乃至中国其他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智支持。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首都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危机及其应对 北京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 城市危机预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化解两对矛盾,推动首都持续稳定发展 构建符合世界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安全体系第二章 首都国际化进程中的公共安全问题 公共安全威胁的类型、特点与对策 人口问题与城市安全 水资源风险与水安全对策 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安全 从“安全奥运”看场馆安全 农民失地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提升北京公共卫生安全应急能力的思考第三章 首都国际化进程中的经济安全问题 宏观经济运行压力 金融安全及其应对策略 财政风险程度及趋势判断 对外经济贸易与产业结构风险第四章 首都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安全问题 意识形态建设与国家安全的维护 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与国家文化安全 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世博会对举办地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安全挑战第五章 首都国际化进程中的突发事件应对 有效预防突发事故灾难 城市突发事件下的市民恐怖心理疏导与媒体引导 灾难事件报道中的视觉传播规律 首都危机事件国际传播的有效控制 北京市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 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地方立法的逻辑思路第六章 公共安全文化教育与法律体系的建立 城市公共安全文化教育 首都公共安全法律体系第七章 国际城市的危机管理经验 国际城市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 日美国际城市危机管理经验 日本的地震对策 新斯科舍省的公众参与与安全规划 外军如何应对城市等要地突发事件附录:回首“2009城市国际化论坛”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公共卫生安全型危机  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主要包括人体卫生安全、水安全、生物防疫安全、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放射性物质安全。  2003年北京发生的“非典”疫情,不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更引起了极大的社会恐慌,严重打乱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北京的水安全危机也比较严重。目前,北京市可利用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北京市年可供水量为34亿~41亿立方米,平水年将缺水11.82亿立方米。  此外,水污染严重。全市每年约有10亿立方米未经处理的污水排人河道、渗井、渗坑,加之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垃圾的不合理堆放,使得河湖水体和地下水受到严重影响。据对81条2150千米的河段监测,有56.4%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下游河道多为超类水体,基本没有生物存活;河道长期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城近郊区地下水水质较差和极差的,占测点总数的47.31%,郊区地下水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也仅占一半;地下水超采量超过40亿立方米;东郊地面沉降面积已达800平方千米,累计最大沉降量850毫米,并仍在扩展之中。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地面沉降又制约了深部地下水的开发。与此同时,地下取水过度。1995年,全市地下水已累计超采40亿立方米,其中规划市区超采18亿立方米,形成了以规划市区东部为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2000平方千米。由于北京市的水管理体制表现为条块分割、相互制约、职责交叉、权属不清,造成“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管理脱节漏洞,从而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安全危机是城市居民共同的生存基础或社会秩序面临破坏或严重威胁的临界状态。生存基础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环境、设施等,社会秩序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行为规范、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以上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失效或突然大规模减少,都会造成城市正常运行的中断,甚至瘫痪。  ——文魁  尽管大都市拥有伸展到每个角落的安全应急系统,但是依然不能掩盖城市安全的脆弱本质。当危机来临时,没有准备的市民惊慌失措,非理性群体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加上“经济建设型政府”官员危机意识淡薄,缺乏应对危机的必要技能和素质……这一切使国际化进程中的首都安全面临极大的威胁和挑战。  ——段霞  危机预警的过程包括了对危机的监控、预测和防范三个完整的过程。三个过程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我国城市的危机预警工作一般重视对危机的监控,也就是危机预警的第一阶段,而较为忽视危机的预测和防范。一个成熟的危机预警机制必须要在监控、预防和5方范这三个方面都进行完善,才能发挥危机预警机制的作用,避免或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孟祥青  地下空间作为目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改善城市环.境、节约能源、抗灾、防灾减灾的功能,把城市中相当一部分的功能性设施转入地下,是有效解决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果一座城市的地下世界比地上空间还要精致、丰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准。  ——吕淑然  一些同志习惯于简单地用“泛政治化”或“泛敌情化”的思维方式看待城市危机突发事件,特别是在对待群体性事件上,容易谈虎色变,上纲上线,泛政治化。这一方面自然是由于城市危机的意外性多起源于事故性或人为破坏性,其背后往往潜藏着一些难以确定的政治因素。但另一方面也缘于部分同志过去长期以来受“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想的影响。  ——李湛军  无论是“利力矛盾”,或是“公共产品供需矛盾”,都与政府自身行为密切相关。要化解或缓和这两对矛盾,关键都在于政府。因此,加大政府自身的改革,包括职能的转变和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对化解上述矛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剑


编辑推荐

  北京市领导委托重点决策咨询课题: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和努力方向研究;  201O年北京市市长重点调研课题:加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市人口疏解;  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建设国际城市的目标设计及推进思路研究;  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领导干部国际化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首都跨界水源地级差生态地租与生态经济布局研究;  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十二五”规划项目:提升北京首都国际化水平的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研究课题: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朝阳区“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朝阳区“十二五”期间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问题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基地”(CISB)是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有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防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社科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研究机构的20多名学术骨干组成。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首都经贸大学原校长、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文魁教授。项目负责人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院长段霞教授。  基地通过基础资源建设、数据平台研发、跨学科人才整合和研究成果产出,建设服务于首都北京的重要决策咨询平台,为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各大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提供解决现实难题的研究成果,推动国际关系学界与城市管理学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学科互涉和成果产出。  基地成立以来,已出版三本标志性的研究成果《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2008)、《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9)、《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2010)。完成十余项省市级规划、市政府或局委办委托课题。均受好评。  正在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有:与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城市国际化论坛”,组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世界城市建设研究课题的开展,建立城市国际化指标评价体系,完善“城市国际化进程研究数据库”,研究编辑国际城市统计数据、战略规划和成功案例,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安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