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小集高凝油油藏

庞洪汾 庞洪汾、 等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09出版)
出版时间:

1996-9  

出版社:

庞洪汾、 等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09出版)  

作者:

庞洪汾  

页数:

94  

前言

早在1987年,王涛同志在大庆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我国的油田开发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一套油藏开发模式,以便对新油田开发和老油田提高水平做出指导。在此之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发生产局、科技发展局、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组织了全国五十多名专家和数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历经八个年头,终于完成了这套《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的编写工作,现在就要出版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油田开发理论研究的系列成果,也是石油工业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包括总论、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模式专著和典型油藏开发实例三个部分。丛书共计40册,大约1500万字。它凝结着我国油田地质、油藏和采油工程科技人员的辛劳和智慧,是数十年油田开发实践中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高度概括,从中可以窥见到中国式的油田开发工程的一些特色。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书出版之前,石油科技信息研究所及有关油田曾经编纂出版了一套《国外不同类型油藏开发历程及工艺技术系列研究》成果,它是本丛书的姊妹篇,国外油田开发经验为《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的编著起到了借鉴作用。前几年我曾经讲过一个认识,“抓产量不等于抓开发”。就是说油田开发有许多科学道理,有它自身的一些规律性,只有老老实实地按照科学规律,不断提高新老油田的开发水平,才会有产量,也才会有更好的开发效益。我希望从事石油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油田开发工作者,能够抽时间读一读或者有选择地读读这套丛书,一定会得到不少的收益。成功和失败都是我们前进的基石,摆在我们石油工作者面前的路是宽广的,也是曲折的,让我们继续奋斗吧!

内容概要

  《小集高凝油油藏》是《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中分类模式部分“高凝油油藏”的典型实例之一。《小集高凝油油藏》根据大港小集高凝油油藏开发的成功实践,运用油藏开发15年积累的丰富资料,较全面地论述了高凝油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开发方案优化部署和以电动潜油泵为主的采油方式,以及常规面积注水、大压差高速开发高凝油油藏全过程的技术特点和基本规律;研究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开发模式,反映了我国高凝油油藏开发的一个方面,为国内此类高凝油油藏的开发建立了科学模式。  《小集高凝油油藏》可供从事石油地质、油田开发、数值模拟及矿场生产岗位等科研、技术人员和石油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油藏特征描述及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第一节 油藏地质特征一、地层简述二、含油层位及岩性特征三、构造四、流体性质及分布五、油藏压力和温度系统第二节 储层特征一、沉积相研究二、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三、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类及评价四、影响储层性质的因素分析第三节 油藏三维定量化地质模型的建立一、模型的建立二、地质模型特点第二章 油藏开发模式研究第一节 勘探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一、勘探开发历程二、开发现状第二节 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一、综合含水及产油量的变化特征二、采油、采液指数三、储量动用特征四、驱油能量及油水运动特征五、油藏耗水量六、注水利用率七、产能与采油速度分析八、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不同开发阶段的部署与对策一、开发阶段划分二、不同阶段开发特征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效果三、开发方案优化布署四、开发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五、油藏压力系统与最大排液量界线六、提高油藏采收率分析第四节 建立合理的开发程序一、早期评价阶段二、编制油藏开发方案及方案实施阶段三、开发调整阶段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1)河道沉积亚相主要为厚层砂岩,底部以冲刷面与下伏泥岩地层呈突变接触,冲刷面明显,冲刷面上有泥砾、砂砾及少量砾石等滞留沉积,呈透镜状产生,再往上沉积了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逐渐过渡到泥岩,砂层中部有斜层理或交错层理,向上为爬升层理和波状层理。小集油藏每个时间单元的河道亚相沉积厚度一般2~8m左右,其中分支河道沉积1.8~6m,平均3m左右,枣Ⅱ油组2小层2、3砂体,枣Ⅲ油组零小层1、2、3砂体,2小层3砂体属这种类型。主河道砂体沉积7~8m,最厚达10m左右,枣Ⅲ油组1小层1、2、3砂体,2小层1、2砂体属这种类型,电性特征为钟型一箱型复合曲线。一个完整的河道砂体时间单元,是由顶面高程比较接近,即沉积时间略有先后的若干个小的时间单元(侧积体)在垂向上叠加的。在剖面上多是顶平底凸,在侧向上相互连通,彼此连接组成一个宽度可达2000m以上的宽砂体(砂体剖面图),它们在平面上呈弯曲的“条带状”分布,条带有宽有窄。造成宽窄不同的原因是侧向连接的侧积体在各处沉积的个数多少不_所致。(2)堤岸沉积亚相洪水期河水漫越河岸,当河水变浅,流速降低,悬移物质在岸边沉积下来,形成天然堤,在河床的两侧呈弯曲的条带状断续分布。边缘沉积砂体多为薄层(小于3m)的粉一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互层。(3)河间滩亚相它位于河道中间,是平原相沉积的局部地貌高地或前期河流在游荡迁移过程中,堆积形成的河道砂坝由洪水携带大量物质绕其滩坝合并时,侧向堆积而成的。在高洪水期也可淹没在水下接受沉积。在剖面上为砂、泥岩薄互层,电测曲线为低幅度齿形。(4)泛滥平原沉积(包括河漫滩)亚相泛滥平原沉积以褐色及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灰绿色泥岩,无层理。上部有植物碎屑及生物扰动现象,泥岩中夹少量的粉细砂岩薄层,有小型斜层理及波动层理,反映当时是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洪积能量开始衰退时,水动力条件极微弱,甚至相对停滞的,有浓缩现象,沉积物供应不充分的浅水环境沉积。自然电位曲线是一些低幅度的齿形曲线或平直段。


编辑推荐

《小集高凝油油藏》: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小集高凝油油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