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伊通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动力学

侯启军 等 著 侯启军、赵志魁、陈红汉、 等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12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侯启军、赵志魁、陈红汉、 等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

侯启军 等 著  

页数:

294  

内容概要

  《伊通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动力学》针对具有走滑一伸展双重性质和多期复杂构造活动的伊通盆地,从盆地性质、演化背景、沉积层序、储层发育、烃源岩演化、油气充注历史和油气资源潜力等诸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运用构造成因解析、层序地层分析、地震储层反演、流体包裹体、原油金刚烷和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数值模拟等多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伊通盆地多源混合、多幕充注、多期成藏和调整改造甚至破坏的复杂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解剖,获得了盆地西北缘断褶带新构造单元确定、构造反转对油气成藏过程的影响,以及油气保存条件成为该盆地油气勘探关键因素等诸多创新认识,并据此认识在盆地多领域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伊通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动力学》可供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石油地质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伊通盆地成盆背景及构造演化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一、盆地构造位置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 三、地壳结构与基底性质 四、盆地沉积充填序列 第二节 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背景 一、西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式及对盆地的影响 二、郯庐断裂带运动方式与盆地沉降 三、周缘地质特征 四、深部地质特征 第三节 盆地类型与演化过程分析 一、盆地类型与成盆模式 二、构造热体制与沉降史 三、演化过程第二章 伊通盆地主要构造区带特征及演化 第一节 盆地次级构造单元划分 一、构造单元划分 二、主要构造带特征及演化 第二节 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分析 一、断裂特征概述及分类 二、边界断裂特征 三、二级断裂特征 四、盆内次级断裂特征 第三节 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分析 一、反转构造理论概述 二、伊通盆地反转构造特征 三、反转构造动力学机制 第四节 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一、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分析 二、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第三章 伊通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分析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分析 一、钻井层序地层学解释 二、地震层序地层学解释 三、盆缘背景与层序结构样式 第二节 沉积相研究 一、单井沉积相分析 二、连井沉积相剖面分析 三、基于层序—微相—地震属性的精细砂体刻画 四、沉积相平面展布及规模砂体预测 五、沉积演化与沉积模式 第三节 伊通盆地储层特征 一、储层基本特征 二、储层含油性与沉积微相关系 三、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影响因素 四、有利储集相带评价与预测第四章 伊通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 第一节 油气充注幕次划分与成藏时期确定 一、烃类包裹体荧光颜色充注幕次划分 二、油包裹体成熟度充注幕次划分 三、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充注幕次划分 四、油气成藏期次划分和成藏时期确定 第二节 温—压场特征及演化 一、流体动力场特征及演化 二、油气成藏过程数值模拟 第三节 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分析 一、“四性”关系分析 二、典型油气藏解剖 三、油气输导体系与充注路径追踪 四、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与成藏模式第五章 伊通盆地油气勘探潜力评价 第一节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一、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三、油源对比分析 四、天然气成因分析 五、结论与认识 第二节 油气资源量评价 一、资源量评价方法 二、资源量评价参数 三、资源量评价结果 第三节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一、生物改造对油气藏的影响 二、双侧向断层供烃的成藏机理 三、单侧向断层供烃的成藏机理 第四节 勘探实践 一、西北缘断褶带 二、基岩潜山 三、构造围斜带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  油气成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除受生、储、盖和圈闭等静态要素制约外,构造与断裂活动是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一般来说,大多数油气藏遵循成藏的一般规律,即油气生成后通过初次运移和输导层作二次运移,在浮力作用下油水分离,在压力驱替作用下油将水排出,并聚集在各种具有储集性能的构造和岩性圈闭中。伊通盆地受右行走滑斜向伸展与左行走滑基底隆升挤压作用的控制下,其沉降和构造变形具两期性,早期为稳定沉降的斜向伸展断陷期,晚期由于周缘大黑山和那丹哈达岭地块隆升,进入构造反转和侧向挤压阶段,强烈的构造变动对盆地内油气运聚方式和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1.侧向挤压有利于封闭油气  在静态方面,挤压逆冲构造变形对于油气成藏有两个方面的控制作用。挤压褶皱变形造成盆地内地层结构的变动并形成相关的褶皱构造和裂隙,一般在构造顶部和在褶皱构造转折端及其枢纽部位易形成张性裂缝,发育沿褶皱轴向的“X”形共轭剪裂缝;改善储层性能,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聚集空间,有利于油气富集。另一方面,在逆冲断层附近由于挤压和断层泥的涂抹作用,这些裂隙在压应力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封闭能力,能够封闭油气进一步向上运移,并在断褶带前沿聚集形成油气藏。如伊59井在逆冲断层前沿下降盘能封闭上倾砂层,获得高产油气流即是有力的证明。  ……


编辑推荐

侯启军、赵志魁、陈红汉、江涛等著的《伊通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动力学》以具有走滑—伸展—挤压复杂的伊通盆地演化背景为切入点,以盆地构造样式、沉积充填、层序结构和储层评价为基础,以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为核心,深入解剖这种复杂成藏过程的油气聚集规律和保存条件,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指出了伊通盆地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远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伊通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动力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