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核心技术人才优秀论文集(上下)

隋军 隋军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09出版)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隋军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

隋军  

页数:

991  

内容概要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核心技术人才优秀论文集(套装共2册)》收集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核心技术人才2004年以来在国内学术会议及科技期刊上发表的部分论文,共153篇。其内容包括油气勘探、钻井工程、测井工程、油藏工程、三次采油、采油工程、地面工程、计算机、水电信、石油化工等专业技术领域。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核心技术人才优秀论文集(套装共2册)》可供油田广大科技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油气勘探新时期大庆油田勘探工程的哲学思考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松辽盆地庆深气田深层火山岩储层储集性控制因素研究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研究大庆油田石油地质实验技术新进展松辽盆地基底浅变质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松辽盆地烃源岩中高相对分子质量(c+40)烷烃系列组成及分布特征徐深气田芳深9区块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与预测方法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徐深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特征松辽盆地坳陷期坡折带特征徐家围子断陷气藏封盖保存条件及与储量丰度关系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松辽盆地北部东部深层火山岩处理解释技术及效果海拉尔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三江盆地东部地区综合解释技术徐家围子断陷区二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解释研究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大庆探区的应用叠后地震信号透射损失补偿技术及应用基于层位解释的断层多边形自动组合技术AVO分析中反射系数近似式的改进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采集技术在大庆探区的应用储层产液}生质的轻烃分析及评价技术利用热解气相色谱特征识别储层流体性质方法浅析薄层地震响应分析及识别技术一维波动方程反演波阻抗的实现及效果钻井工程杏6-1-平35井水平段取心钻具设计应用录井资料求地应力剖面--大庆庆深气田深井快速钻井技术大庆油田深层气井固井技术减振器的位置对钻柱纵向振动的影响南246-平309阶梯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水平井开发低丰度油藏的应用大庆南2区调整井钻井液动塑比对井眼清洁度的影响阶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何俊才砂岩油藏孔隙压力的完井解释方法钻杆无损检测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声波时差测井在岩石可钻性预测中的应用海拉尔高寒条件下固井设施预热技术深井高温条件下油井水泥强度的变化延展胀开式表层套管钻井专用钻鞋的研制与应用套管钻井专用设备和仪器的配套DCG-150型高温隔离液的研制与应用DG抗高温隔离液在古深1井的应用甲酸盐钻井液体系在大庆开发井的推广应用国内油田水平井水基钻井液应用现状低密度HGS硅基阳离子钻井液的研制与应用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经济有效开发实用钻井技术台105合作开发区油层保护技术研究与实践测井工程国内油田动态监测技术新进展及发展方向创新监测技术服务油田开发为创建百年油田提供可靠技术保J俄罗斯测井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和发展贴井壁侧向测井在大庆油田薄差水淹层解释中的应用大庆油田注产剖面测井技术及应用测井新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淡水钻井液侵入动态反演模型的建立和应用HH-2530成像测井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油藏工程大庆外围特低渗透特低丰度油田开发技术研究裂缝性地层压降曲线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大庆油田“两三结合”的试验睛况及扩大实施建议油田水驱开发系统结构分析高含水后期多层砂岩油田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结构储采比理论及喇萨杏油田储采比变化分析酸f生火山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物性参数特征——以松辽盆地北部营城组为例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气能力和开发效果分析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模型及其应用低渗透油藏有效驱动体系和井网加密作用分析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变启动压力梯度三维三相渗流数值模拟方法曲流河点坝砂体建模萨中开发区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含水及产量趋势分析水平井挖潜技术在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厚油层剩余油开发中的应用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兴安岭群油组划分原则喇嘛甸油田注采无效循环治理的做法及效果大庆喇嘛甸油田地下储气库开发技术研究葡南扶余油层非达西渗流有效驱动理论研究”介孔结构多酸掺杂一锐钛矿纳米晶Na4L4W10032/Ti02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三次采油应用系统决策和集成创新理论推进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发展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缩小井距结合聚合物驱提高边际油层采收率研究黏弹性驱替液所产生的微观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中区西部井网加密和聚合物驱结合提高差油层采收率现场试验聚合物驱油开发指标预测模型大庆油田油藏微生物群落分布及提高采收率的实验研究萨中地区中区西部、北一断西聚合物驱前后密闭取心井驱油效果及剩余油分析利用微生物大幅度改善化学驱效果研究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频脉冲电脱水机理探讨与现场试验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三次采油技术进展与未来展望采油工程大庆油田钻采设备管理及修复技术进展海拉尔油田沉凝灰岩储层岩石稳定乳化压裂液的研制及应用大庆油田嫩二成片套损的地质控制因素新型低损害植物胶压裂液及其在低渗透储层的应用低渗透薄互储集层细分控制压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聚能等流度高效驱油新方法研究裂缝性火山岩储气层测试压裂诊断特征参数研究与应用树脂砂压裂与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增注新技术悬重式抽聚泵理论示功图的绘制与分析杏北油田聚驱压裂防砂工艺探讨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工艺研究水力割缝套管应力与强度分析胶态分散凝胶深度调剖技术在大庆油田聚驱开发中的应用海拉尔盆地复杂岩性储层压裂增产技术YTP高强度调剖剂的研究与应用大庆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大庆油田水平井分流压裂技术大庆油田小通径套损井打通道修复技术低渗透薄互储集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认识多点套损井长井段密封加固修复技术研究51/2in套损井侧钻定向井挖潜技术关于确定深层取套合理套铣参数的几点认识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套损井修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地面工程国家标准《油气集输设计规范》的编制及特点大庆油田新时期标准化设计的意义及工作部署大庆油田产能建设地面工程的优化简化大庆老油田系统优化调整的措施及效果物化法处理油田外排含聚含油污水紫外线杀菌技术处理大庆油田注水的试验研究除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及其特性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新规范部分条款的说明大庆葡萄花油田地面工程系统优化调整大庆高台子、太北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优化调整实施效果喇嘛甸油田产量规模调整及地面系统优化研究北十四聚合物配制站自控系统升级改造储罐倒装埋弧横焊自动对中装置的研制大型立式储罐高效自动焊接技术变电所紫铜排母线的现场焊接工艺大型气化炉制造技术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及其使用寿命关于PCCP缠丝应力波动问题的理论分析油田矿区HDPE排水管道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标准化理论建立与实施工作铁镍基合金Incoloy800HT炉管焊接工艺研究.碳纳米导静电涂膜的分散及耐油老化性能研究钙盐法提取柠檬酸可实现无渣循环小口径管道腐蚀状况无损检测NuKOTE(纽科)聚脲涂层在管道外防腐上的应用“生物陶粒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演化特征与控制计算机企业网终端安全解决方案油田企业网络方案设计勘探开发数据管理中心建设设想Cdma2000lx系统基站基带处理无线资源管理的实现油田数字化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水电信基于EMS平台的电网调度实时智能操作票系统研究及应用捕集提纯发电废气中C02气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分析PG6531燃气轮机本体升级改造技术应用移动式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大庆油田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石油化工绿色阻垢剂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性能评价两种石油磺酸盐与不同原油间界面张力的探讨甲醇污水深度处理回收用做循环冷却水补水技术

章节摘录

  3.4断裂带控制了油气的聚集  3.4.1 断裂带是各种圈闭的发育带  工区内没有完整的构造圈闭,所有圈闭都是与断层有关的,主要以断块为主,其次是断鼻或断背斜。本区构造走向近南北向,与北东向和北西向发育的断层配合下可形成各种圈闭,而这些圈闭是储集油气的良好场所。  3.4.2近南北向发育的断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  由于西高东低的古构造格局使该区的油气由西向东运移,由于近南北向发育的断层的封堵作用,阻止油气向上运移,从而在卫星地区聚集成藏。如工区西部太108井、太121井、太11井以及工区东部的卫212、卫21、卫16井以西均有断层遮挡,从而形成东、西两个较大的含油区。  东部卫星地区大致有3条断裂发育带,从东至西依次为卫28-芳24-芳51井、卫172一卫25-芳33井、卫211-卫21-卫212井,不同断裂带内的断块油水界面不一致,油柱高度相差很大,因此断裂控制了油水平面分布。  3.4.3 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疏导层  区内发育了大量的断层,在油气大量生成时期由于伴随全盆地的构造运动,断层活动,从而使断层成为下伏青一段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油气进入葡萄花油层后再进行二次运移,由于单砂层平面连通性差,而断层的发育可使不同层位的砂层在断层面两侧对置,从而提高砂体平面连通性。因此断层为油气垂向和侧向运移创造了条件。  4卫星油田勘探历程及下步勘探方向  4.1勘探历程  卫星油田是松辽盆地北部除大庆长垣以外葡萄花油层储量丰度最高的油田,从1976年钻第一口探井到2002年提交探明储量经历了20多年的勘探历程。该区没有较大幅度的构造圈闭且油水平面分布关系复杂,因此制约了勘探发现的进程。卫星油田的勘探是在“九五”以后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得益于二维高分辨地震技术的进步和油藏精细描述成果。  卫星地区的钻探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区域勘探阶段。  在地震普查勘探的基础上,1976-1980年卫星地区相继部署了卫1、2、3、4、6、7井,其中,1976年完钻的卫1井是卫星地区的第一口井,于1981年8月射开井段1489.2~1493.6m和1523.8~1528.8m的2个层,在1532.18m深度气举求产,获得日产油31.5t、水11.3rri3的含水工业油流。  (2)圈闭预探阶段。  1981-1994年在地震精查工作的基础上,部署钻探了卫8、9、10、11、12、16、17井,其中卫9、10、11、16井经试油于葡萄花油层均获得了工业油流,限于当时的认识程度,认为这三块均为局部岩性油藏。为了更好地指导葡萄花油层的勘探,1994年对葡萄花油层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并于同年底优选部署卫172井,该井于1995年完钻,试油获得了19.7t/d的较高产工业油流,分析认为该区葡萄花油层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3)油藏评价阶段。  1995-1996年在卫星工区开展高分辨率二维地震精查勘探,面积360krri2,测网0.5×1km。结合地质认识以及最新的地震勘探成果,1996—1997年在该地区部署钻探了卫18、19、太12井,于卫18、太12井试油分别获得了20.4t/d和25.3t/d的工业油流。由于在该区注重对葡萄花油层的精雕细刻,做细致工作,在低丰度区内找到了高产井,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部署思想的指导下,1998年的勘探有了突破性进展。当年在该区共部署7口探井,都于葡萄花油层见到了含油显示。其中卫21、太121井经试油分别获得了日产55.0t、24.9t的高产工业油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展现出本区葡萄花油层良好的勘探前景。  (4)滚动勘探开发阶段。  由于卫星地区油水关系复杂,为进一步了解油水分布和产能潜力,自1999年9月起在卫21、太121井区开辟了开发实验区。同时为扩大含油范围又相继部署了一批评价井和预探井,如卫212,213、214井的钻探进一步证实了卫21井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结论,卫25、26井的钻探扩大了卫星地区的含油范围,展示了该区尽管油水关系复杂,只要精心部署,还可以发现新的含油区块。截止2002年11月,卫星油田已投产开发井201口,累计产油32.7X104t,同年提交4000x104t级探明地质储量,储量丰度55X104t,展示了良好的开发前景,为大庆外围油田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领域。  ……


编辑推荐

《新时期大庆油田勘探工程的哲学思考》、《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松辽盆地庆深气田深层火山岩储层储集性控制因素研究》、《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研究》、《大庆油田石油地质实验技术新进展》、《松辽盆地基底浅变质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隋军编写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核心技术人才优秀论文集(上下)》收集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核心技术人才2004年以来在国内学术会议及科技期刊上发表的部分论文,共153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核心技术人才优秀论文集(上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