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医护将士身

纪晓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作者:

纪晓松  

页数:

224  

前言

  一本书,就是一片风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就是一段历史的再现。拿到《中国军队后勤三十年变革纪实》这套书稿,我觉得沉甸甸的,因为它们记录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凝聚了三十年的沧桑与辉煌。一本本打开细看,我又觉得很温馨,因为书中描述的是我们后勤战线的人物和故事,展现的是三十年里一个个令人感动和铭记的瞬间.让人觉得好像回到了过去那如火如荼的岁月。  三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后勤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十分关心基层官兵,积极为他们安心服役、献身国防创造良好条件,在经费投入和使用上,坚持向作战部队、边海防部队、基层部队倾斜,全军部队吃、穿、住、行、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增强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奠定了扎实基础。全军后勤官兵在党的领导下,三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后勤建设的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后勤改革发展的历史可圈可点,后勤官兵们的故事可歌可泣,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解放军出版社和总后政治部策划出版了这套书,我觉得非常必要,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

内容概要

  《医护将士身》讲述了从汶川大地震我军的卫勤保障入手,全面展示了我军卫生战线的改革成就。现代化的卫勤装备陆续投入使用,卫勤的信息化形成了保障的网络化,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也日益完善,惟一不变的是军中自衣战士临危受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乘改革开放东风,中国军人衣食住行医展现大国军队新面貌,立军事变革潮头,军队后勤跨越式民展谱写保障有力新篇章。

作者简介

  纪晓松,江苏淮安流均镇人。18岁前,当过学生、渔民、船工、淮剧团学徒。1982年10月入伍至塞外承德隆化,1991年秋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军中履历:战士、副班长、文书、报道员、新闻干事等。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电视文稿及纪实文学等作品200余万字,近期作品《天路行军》。

书籍目录

序 军队后勤改革发展的沧桑与辉煌第一章 大写的卫勤历史的脉络应急部署组织指挥机动卫勤力量第二章 红色方阵从红军医院说起回眸医疗改革为了生命各路英雄德阳寻访安县札记北、青川行“战地”日记第三章 防疫的分量大卫生防疫回望小汤山不朽的话题面对瘟疫映秀的证明防疫“国家队”沉重的使命第四章 装备的威力跨越式发展综合保障特殊的展览会大地震中显威第五章 药材保障卫勤粮食大地震中的药材工作药材保障的主渠道铸造药材安全的防线第六章 军事心理干预军事心理学发展概况军事心理学进展与成果一支特殊的卫勤力量第七章 卫生文化阵地光辉的历程人民的“军医”第八章 信息革命卫勤信息化远程医疗回顾信息化工程第九章 前沿地带为了明天构筑军事医学大厦“超人”吴孟超第十章 生命启示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大写的卫勤  历史的脉络  什么是卫勤?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话题。  顾名思义,卫勤就是卫生勤务。从狭义上讲,它是运用科学技术和相关资源为军队成员健康服务的专业组织与工作。和平年代的日子里,卫勤工作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开展着,一旦战争或自然灾害以及重大突发事件降临,卫勤的重要作用就会突出地展示出来。它独特的地位远远超出了其传统意义上的职能。  卫生勤务随着战争的出现和常备军的建立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并受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与制约,其发展大体经历了金创时代、火器伤时代、现代兵器伤救治和防护时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勤务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四个时期,卫生勤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总军医处,并开始创办红军军医学校,培养卫生人员。  1932年6月,总军医处颁布《卫生法规》,规定医疗、防疫、药材等工作制度,统一了卫勤报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医护将士身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