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讲谈
2009-11
中国文史出版社
郑振铎
322
无
在中国现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屈指可数,如果第一是梁启超,第二恐怕就是郑振铎了。 人们称郑振铎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评论家、编辑家、出版家、收藏家、文物学家、考古学家……等等,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肯定他作出的杰出贡献,对他留下的近千万文字叹为观止.惊奇于他学识之广博,见解之深刻,精力之旺盛,贡献之伟大。胡愈之在《哭振铎》中曾写道:郑振铎“是一个多面手,不论在创作和翻译方面,不论是介绍世界名著或整理文化遗产方面……都作出了平常一个人所很少能作到的那么多的贡献”。端木蕻良在《追思》一文中认为:“中国要是有所谓‘百科全书’派的话,那么,西谛先生是最卓越的一个。” 郑振铎先生“狂胪文献耗中年”,不仅给国家捐献了近十万多册珍贵藏书和数千件古代陶俑,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平笺谱》《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玄览堂丛书》《明季史料丛书》《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代木刻画选》《宋入画选》等煌煌著作。他以一介书生的身份,为实现中国文艺复兴的追求,可谓耗尽心血,鞠躬尽瘁。
郑振铎(1889-1958),字西谛,笔名宾芬、郭源新。福建长乐人。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曾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与沈雁冰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世界文库》等。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任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17日,不幸因飞机失事逝世。编著有《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玄览堂丛书》《明季史料丛书》《中国古明器陶俑图录》《中国古代木刻画选》《宋人画选》等。
编者的话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中国古代绘画概述中国古代的伟大画家和流派.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的发展《清明上河图》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关于版画《中国版画史图录》自序鲁迅与中国古版画插图之话访笺杂记《北平笺谱》序伟大的艺术传统炳灵寺石窟概述 麦积山石窟唐俑明代皇帝的“地下宫殿”
插图:在中国古代艺术里,绘画是一个重要部门。从公元前四五世纪就流行的“壁画”,在汉晋六朝隋唐各代(前206-906年),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中心,许多大画家们都曾在宫廷、庙宇或住宅的墙壁上留下他们最优秀的杰作。但那些重要的“壁画”除了极少部分还保留在陵墓的墙壁上和偏僻的敦煌千佛洞、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地之外,全都随着建筑物的毁灭而永远失去了,单存着辉煌的记载,作为我们惆怅、悼惜的资料。画在屏障上,后来改装成卷、轴的,和画在绢上或纸上的许多伟大的作品,经过了历代的兵燹与水火之灾,留传下来的也不过千中之一二。我们读着唐宋人所著的画目,每有“其目空存”之叹。《宣和画谱》(1120年)所著录的六千多幅古代名画,今存于世的还不到十多幅。即在清代(1644-1911年)许多著录里所有的,今日也已损失甚多,莫可追踪。且在过去,许多重要的古画,都被集中保存于皇家的宫廷里,只是供给皇帝和其最亲近的人们玩赏;流落在民间的一部分,则被操纵在大官僚、大地主们的手里,视为珍秘,不轻示人。因之,研究中国绘画史的人,便很难见到大量的剧迹或真品,无非就其局部的所见,或根据流传的记载,来作想象的叙述与批评,至于广大的人民则更难有机会和名画相接触了。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保存在皇宫里的和留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的重要名画,开始流散到国外去,为日、美、英诸帝国主义国家的博物院或私人所获得。1912年古物陈列所,中国第一所博物院的开放,给予人民以一个可以接近一部分皇宫中所保存的古画的机会。后来,故宫博物院建立,也提出了并复印了一部分重要的有名的作品。但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许多重要的唐宋剧迹,都被溥仪陆续盗运出皇宫去,有的随即流散在国内外的收藏家们手中。而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古画则均已被反动派盗运到台湾去,我们在今天还不能见到它们。
《中国艺术讲谈》:郑振铎先生接触大量原物或原作之后讲谈中国传统艺术的心血之作读者能从飞扬的文字中感觉到作者的心跳和情绪亲炙文化大师对中国艺术的超常领悟和心得
无
还没有空细看,但从书的标题就可看出其内容的丰富性。抽空要详细品读下。应该是不错的一本书。
里面的内容很多,但是都不够深入,有点像介绍大全,蜻蜓点水一般。对于没有基础的,读起来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