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要点解答
2009-1
法律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
167
《行政诉讼法要点解答》一般规定、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一审程序、审理中的各种情形、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等等。
第一章 一般规定 01 什么是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有哪些特征? 02 在行政诉讼中应如何适用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03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哪些不同之处? 04 行政诉讼法与其他诉讼法共有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05 什么是当事人选择复议原则?其包括哪些内容? 06 什么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07 什么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第二章 受案范围 08 什么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其确定方式如何? 09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哪些? 10 哪些行政案件法院不予受理?第三章 管辖 11 什么是行政诉讼管辖? 12 行政诉讼中的级别管辖是怎么回事?如何确定级别管辖? 13 行政诉讼中的地域管辖是怎么回事? 14 如何确定一般地域管辖? 15 《行政诉讼法》中对特殊地域管辖是如何规定的? 16 什么是共同管辖?当事人如何选择管辖? 17 什么是裁定管辖?其主要包括哪几种形式? 18 当事人如何对管辖提出异议?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19 什么是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参与人和行政诉讼当事人? 20 什么是行政诉讼原告?在行政诉讼中如何确定原告? 21 什么是行政诉讼被告?在行政诉讼中如何确定被告? 22 什么是《行政诉讼法》中的共同诉讼?其分类如何? 23 什么是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第三人如何确定? 24 行政诉讼中的法定代理、委托代理是怎么回事?代理人的权利义务有哪些?第五章 证据 25 什么是行政诉讼证据?证据包括哪几种? ……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第八章 执行第九章 侵权赔偿责任附录
60 在行政诉讼中哪些情形下要进行回避?回避的具体程序如何?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也应当申请回避。该规定同时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要点解答》93个要点问题全面解读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4篇相关规定配套理解行政诉讼程序规则,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全新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