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中文版)

何秉松,(俄罗斯)科米萨罗夫,(俄罗斯)科罗别耶夫 主编,庞冬梅,丛凤玲 译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何秉松,(俄罗斯)科米萨罗夫,(俄罗斯)科罗别耶夫 主编,庞冬梅,丛凤玲 译  

页数:

55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10位中国和俄罗斯刑法学者合作研究的科研成果。这在中俄两国刑法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俄双方刑法理论的合作与交流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犯罪构成理论是中俄两国刑法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刑法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俄犯罪构成理论的比较研究,将有力地促进中俄刑法理论的发展。 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苏联移植过来的,与俄罗斯的犯罪构成理论有着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它们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当时移植过来的主要是俄国苏维埃时期的犯罪构成理论,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基本上没有涉及,而且,苏联在私有化过程中以及苏联解体后的犯罪构成理论对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影响甚微,在这期间,两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基本上是在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基础上各自独立发展,这又决定了它们有许多相异之处。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状况,结束了过去中国单方面的“以俄为师”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中俄两国犯罪构成理论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作者简介

编者:何秉松 (俄罗斯)科米萨罗夫 (俄罗斯)科罗别耶夫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俄罗斯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 第一编 犯罪构成的概念  第一章 犯罪构成理论形成的阶段  第二章 现代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的概念 第二编 犯罪要素与犯罪构成要件  第一章 犯罪客体  第二章 犯罪的客观方面  第三章 犯罪主体  第四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第三编 犯罪构成和定罪  第一章 定罪的概念  第二章 加重责任构成犯罪的概念第二部分 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 第一编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历史  第一章 中国犯罪的构成理论的起源  第二章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编 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新体系  第一章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新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犯罪构成概论   第三章 犯罪主体  第四章 犯罪客体  第五章 犯罪中介(犯罪活动)  第六章 犯罪构成的无罪化  第七章 定罪第三部分 中俄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中俄犯罪构成理论的宏观比较 第三章 中俄犯罪构成理论的微观比较结束语——比较研究与借鉴吸收 附录 中国刑法分则法人犯罪统计一览表 

章节摘录

我们认为,把刑法保护的客体理解为社会关系的观点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对此,罗巴什科公正地指出,拒绝将犯罪的客体理解为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可能会导致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自然形成的相互联系的脱节。正是这些部门立法为刑法确立了基础概念。比如,收养关系、监护关系是在家庭法中规定的,财产关系是在民法中规定的,等等。刑法所保护的客体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中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一些社会关系失去其原有的社会价值而不再需要刑法的保护,而另一些社会关系则正相反获得了新的社会意义且因此而产生了用刑法对其进行保护的必要。比如,1996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将1960年苏俄刑法典中规定的40多种犯罪进行了非犯罪化的处理。同时,新刑法中又规定了一系列新的犯罪构成——比如,在规定经济活动领域犯罪一章中新加了:虚假经营罪、非法从事银行业务罪、不合法破产行为罪、虚假破产罪、蓄意破产罪及其他犯罪;出现了新章规定的犯罪:在商业和其他组织中的违反职责利益罪(刑法典第23章),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犯罪(刑法典第28条)等。刑法现在所保护的客体非常多且刑法典第2条第1款只是个总括性的规定。根据俄罗斯宪法中规定的社会价值体系“个人-社会-国家”的体系结构,这些客体是按照三个基本的社会关系体系,根据它们的意义进行的分类。第一类体系包括的是个人的不可侵犯关系:生命,健康,荣誉,尊严,性自由,人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将社会中的职能经济关系也归人此类:财产权、从事企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规则。


编辑推荐

《中国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中文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中文版) PDF格式下载



本书通过比较中俄犯罪构成体系,使人们清晰的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别,为研究和深化中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