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什么?
2008-11-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法)安德烈·巴赞
368
崔君衍
无
《电影是什么?》是巴赞的经典批评文章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被视为电影理论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法国电影理论批评和现实主义电影紧紧联系在一起。巴赞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形成与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
作者:(法国)安德烈·巴赞 译者:崔君衍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 1918-1958),法国《电影手册》创办人,二战后西方最重要的电影批评家、理论家,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主要著述有《电影是什么?》、《让·雷诺阿》、《奥逊·威尔斯》、《查理·卓别林》、《残酷电影》、《沦陷与抵抗时期的电影》、《从解放时期到新浪潮的法国电影》等。译者简介:崔君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巴黎大学访问学者,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北京电影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总编辑、《世界电影》和《环球银幕》主编。主要著译作有《电影是什么?》、《现代电影理论信息》、《世俗神化》、《认识电影》(全译本)、《电影哲学概说》、《影片美学》、《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电影艺术词典》(主编之一)等。Cui Junyan,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Film Foundation, guest professor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and Mac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s senior visiting scholar at GSAS of Harvard University, and La Sorbonne, and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e was chief editor of China Film Press. He has published many articles both popular and scholarly, and several books on film, including On Contemporary Film Theories, Dictionary of World Modern Arts, Dictionary of Film Art. He was translator of What is Cinema? Understanding Movies, Film Aesthetics, The Profane Mythology, Essay on Philosophy of Cinema.
原编者前言1原序3Ⅰ 摄影影像的本体论Ⅱ “完整电影”的神话Ⅲ 电影与探险Ⅳ 寂静世界Ⅴ 于洛先生和时间Ⅵ 被禁用的蒙太奇——评《白鬃野马》、《红气球》、《异鸟》Ⅶ 电影语言的演进Ⅷ 非纯电影辩——为改编辩护Ⅸ 《乡村牧师日记》与罗贝尔?布莱松的风格化Ⅹ 戏剧与电影Ⅺ 帕尼奥尔专议Ⅻ 绘画与电影ⅩⅢ 一部柏格森式的影片:《毕加索的秘密》ⅩⅣ 评《德意志零年》ⅩⅤ 评《最后的假期》ⅩⅥ 西部片,或典型的美国电影ⅩⅦ 西部片的演进ⅩⅧ 西部片典范:《血战七强盗》ⅩⅨ 《电影中的色情》一书旁议ⅩⅩ 电影现实主义和解放时期的意大利流派ⅩⅩⅠ 评《大地在波动》ⅩⅩⅡ 评《偷自行车的人》ⅩⅩⅢ 导演德?西卡ⅩⅩⅣ 杰作:《温别尔托?D》ⅩⅩⅤ 《卡比莉亚之夜》,或新现实主义历程的终结ⅩⅩⅥ 为罗西里尼一辩——致《新电影》主编阿里斯泰戈的信ⅩⅩⅦ 评《欧洲,1951年》索引随书赠送DVD光盘影片目录:寂静世界(导演:雅克-伊夫?库斯托/ 路易?马勒,1956年)于洛先生的假期(导演: 雅克?塔蒂,1953年)白鬃野马(导演:阿贝尔?拉摩里斯,1953年)红气球(导演:阿贝尔?拉摩里斯,1956年)异鸟(导演:让?图兰诺,1956年)乡村牧师日记(导演:罗贝尔?布莱松,1951年)布劳涅森林的妇人(导演:罗贝尔?布莱松,1945年)亨利五世(导演:劳伦斯?奥利弗,1944年)严厉父母(导演:让?谷克多,1948年)泉水曼侬(导演:马塞尔?帕尼奥尔,1953年)毕加索的秘密(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1956年)德意志零年(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1948年)血战七强盗(导演:巴德?鲍梯切尔,1956年)公民凯恩(导演:奥逊?威尔斯,1941年)法勒比克村(导演:乔治?鲁吉埃,1947年)游击队(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1946年)大地在波动(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1948年)偷自行车的人(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1948年)米兰的奇迹(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1951年)温别尔托?D(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1952年)卡比莉亚之夜(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1957年)欧洲,1951年(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1952年)
《电影是什么?》光盘封面:崔君衍先生修订手迹之一:光盘界面:
巴赞逝世一周之后,《法兰西观察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让•雷诺阿的文章,在这篇独特而文雅的文章中,雷诺阿说巴赞一个人教会了自己电影中的法国传统并且让自己看到他在其中的位子,“他创造了一个国家艺术,在参考了他的文章后我改变了我自己的电影计划。”——2008年6月15日《新闻午报》巴赞作为影评人馈赠后人最重要的也是众所周知的遗产就是这部文集《电影是什么》,先是散见于报纸杂志小册子,而后方集结成册。该书后来被影迷尊崇为电影“圣经”,巴赞独特又意义深远的电影美学观念主要集聚于此。——2008年6月27日《文汇读书周报》当巴赞的论述被称作电影界“哥白尼式的革命”,我们难道不是在赞美他如炬的眼光吗?难道不是知晓了光阴荏苒之后这历史洞察力的深远明晰吗?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什么呢?——2008年6月20日《新快报》
购买《电影是什么?》,您不仅能够读到崔君衍先生最新全面修订后的《电影是什么?》,能够通过书中附赠的DVD光盘对巴赞重点论述的影片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您还有机会看到网友提供交流学习的170余部巴赞在书中论及的完整电影DVD,以便您在阅读、研究《电影是什么?》的同时,对巴赞所论的影片能有全面、充分的了解。2008年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逝世50周年纪念,2009年又将是“法国电影新浪潮”50周年纪念,正如米特里被称为“电影的黑格尔”、黑泽明被称为“电影的莎士比亚”,安德烈?巴赞一向被人们尊为“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因为巴赞不仅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也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他的《电影是什么?》一书向来被称为“电影的圣经”,50余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电影专业必备书籍和影评写作的实用参考书。今天,我们有幸通过出版《电影是什么?》(特别修订纪念版)来纪念这位仅享年40岁的大师。为了纪念巴赞,著名翻译家崔君衍先生对其30年前的译本进行了全面修订,出版者辑录了书中重点论述的22部影片相关片断制作成DVD光盘。译者推荐:巴赞是电影哲学家。他高屋建瓴,从哲学本体论高度研究摄影影像和电影的本性,为电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地位。理论的严谨性和支持它的深远的哲学传统,使巴赞有“电影的亚里士多德”之称。但是,巴赞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不是孤独的哲人,他是一代电影导演的良师益友。在西方,《电影是什么?》被称为“电影的圣经”。在《电影是什么?》一书中,实践与理论互为印证、电影批评与电影创作水乳交融的互文关系随处可见。巴赞英年早逝,未能亲身经历战后西方电影的一次创新——法国新浪潮的崛起。但是,他的《电影手册》的同事们掀起的电影新浪潮把他的理论涌上银幕,为电影带来真实美学的新气息——巴赞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
无
价格划算,附赠的DVD里有此书中老巴提及的所有电影片段节选,堪称可贵资源吖。书的纸张,质量,印刷都非常正规。对于电影爱好者而言,实乃心肝宝贝类的东西。
强烈推荐新版,很好!
还没有看但是觉得是值得收藏的书还有书中附赠的电影片段碟片真是很棒
之前另外一个版本的一直缺货,想买很久了,写论文的时候没买到。现在毕业快一年了,终于买到了。
这个版本值得收藏,尤其是附赠的DVD~!!!!!
这个书外壳还行,文字还行,为毛一到了图画就完全不清楚了啊?当年北大的那套电影丛书是因为当年条件不好,那这个书是因为神马事啊?感觉图画印制十分差
超便宜买下的!喜欢!窃喜!!!
发现好久以前的评论,一开始没送光盘后来给我补上了,处理很及时,亚马逊还是很值及信赖的商家
书本身是经典,它的好不必多说,而且这本纪念版还送光盘,书里提到的重要影片片段都有了,看书时一起结合着看就觉得不那么抽样不清晰了,很好~~最近爱上黑白片~
光盘跟书的内容结合得天衣无缝!第一次看到如此完美的制作,希望这种方式在以后的配盘书中大力推广!
发货相当快很棒,内容 很好
书的包装非常好,一点都没有损坏。内容也很专业非常棒。
还不错哦 正在看 觉得很适合还不错哦 正在看 觉得很适合
很不错。设计到翻译都很适合阅读。还配赠有电影资料的光盘,有利于影视专业的学习。
从学校图书馆借的有一本,跟这个比起来无论纸张还是印刷都要好很多。。明显的不一样
但我付钱了 书都没拿到
很好的电影理论书籍。
可以,还行,不错,好
08年出版的,纸质却还不错,印刷也还可以。冲着巴赞买的,热爱电影的人不能错过。
内容有些难懂 但是看得出来很用心
不懂的呢
货收到,还可以!!
书里面还有光盘
还没看··收藏先
没有看~应该不错
中国的电影理论很奇怪,就是不停地要超越。这大概要跟中国的社会结合起来才能解释清楚。
建国前,世界电影理论还不成气候。建国后,我国采取思想禁锢的愚民方针,批判一切资本主义的东西,包括思想。所以,电影理论只能引进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盟友的。而我们的盟友们多数是经济小国,电影更加不堪,像阿尔巴尼亚、朝鲜,基本上没有什么电影理论可言。所以这个阶段只有苏联电影理论可以读读。打开五六十年代的《电影艺术》和《世界电影》(那时叫《电影艺术译丛》),满眼都xxxx斯基,xxxx娃,学习苏联的电影理论并不错,好莱坞也学苏联,但是我们学的是糟粕,人家学的精华,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违背人性的歌颂好人好事,打击阶级敌人,社会主义好,好莱坞却学了无缝剪辑,蒙太奇叙事。同样都是学欺骗观众,好莱坞可说是苏联的得意门徒,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们能够欺骗全世界;我们却是劣徒,自己人都骗不了,现在还得跟好莱坞学。也就是说本来我们和好莱坞是师兄弟,现在我们又拜师兄为师,tmd,辈分真乱!
所以等到mao死后,deng当权,一切就变了。资本主义的思想和经济一起涌进来了。按照西方普遍的分类,巴赞的理论属于经典电影理论。我们还没有吃透、补足经典电影理论,当代电影理论又进来了。据我研究发现,他们几乎是一起进来的,但是国内伪学者们先是看不明白那些稀奇古怪的性理论和西马,更不要语言学和结构主义了,纷纷看起了巴赞。这个时候,就难免言必称巴赞了。但是,他们发现,巴赞并不是老老实实的中国式的现实主义理论家,还搞什么现象学,更要不得的是丫竟然还支持存在主义,不由得让人不恼火。于是纷纷倒戈,反对资本主义的毒草了。但是巴赞的意义是巨大的,见过世面的人都知道,巴赞在欧美引起的轰动盖过任何一个理论家。所以伪学者们不禁后悔了,反对巴赞,太不时尚了,太小心眼了,于是发明了新词,超越巴赞。
超越巴赞的意思,就是巴赞是什么,我们早就看穿了。也就是说超越是建立在彻底弄懂的基础上。但是,事实上,我们还真是不能超越,因为我们需要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