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书法史

朱天曙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朱天曙  

页数:

331  

Tag标签:

无  

前言

纵观中国书法之发展,实有书体之变迁与流派之殊异也。《周礼·地官》“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其中即有“六书”。秦书八体,汉六体书,皆古之文字。李斯工篆,汉隶盛行。东汉以来,书法成为文人之重要一艺。魏钟繇创真书,然尚有隶意。东晋王羲之“开凿通津,神模天巧,故能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张怀瑾《书断》),后世尊称为“书圣”。经唐太宗提倡,王书成为全国书法正统。鉴真东渡,带去二王书迹,在日本皇室之倡导下,右军书体为日本书道之主流。历宋、元、明,流派纷呈。清代金石之学大盛,自阮元至包世臣、康有为,皆崇尚碑学,倡言北宗

内容概要

本书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作者运用考古新发现,吸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个人对书法史的理解,阐释中国书法史上的若千现象,着力介绍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作品、书家、时代风尚和艺术流派,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多种因素及内在脉络。本书除梳理中国书法中“碑”、“帖”的渊源外,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历代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概要描述。附录中国书法基本书目三十种,便于读者检索书法文献。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全书图文并茂.多见新意,被著名学者卞孝萱教授誉为“简明书史之最新力作”。

作者简介

朱天曙,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博士,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书法篆刻史和清代艺术文献研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代表人物之一。多次参加全国重要书法篆刻展、学术提名展和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获奖。著有《宋克书法研究》、《中国书法名家讲座——篆书十讲》、《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等,编纂有《固亮工全集》(十八册)。

书籍目录

引言[象形与装饰] 一、混沌初生 二、甲骨文与金文 三、多样的书风 四、隶变[刻石异彩] 一、秦代的小篆 二、汉简、汉金文和帛书 三、汉代刻石与砖瓦铭文 四、书体的嬗变 五、文人书家的兴起[魏晋风度] 一、禁碑风气 二、钟繇时代 三、经典“二王” 四、魏晋书法精神 五、东晋刻石 [南妍北质] 一、南朝风流 二、北朝刻石 三、南北融合的滥觞 [盛世的典则] 一、隋代书法 二、初唐之音 三、盛唐风范 四、晚唐的延续 五、杨凝式 [意趣与妙理] 一、北宋前期 二、宋四家 三、南宋书坛 四、刻帖与金石学的发展 [复古之风] 一、赵孟頫 二、篆隶复兴 三、康里书风 四、隐逸的两极[流派思潮] 一.明初的两脉 二、“天下法书归吾吴” 三、董其昌 四、个性解放思潮 五、明代刻帖和书法著录[碑学兴起的时代] 一、清代帖学 二、书风的转变 三、“扬州八怪。 四、师碑实践 五、碑学的总结[多元气象] 一、碑派新风s 二、融合之路 三、帖学的回归附录一:中国书法基本书目三十种附录二: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艺术标本附录三:图版目录 附录四:中国历代年表本书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象形与装饰 一、混沌初生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瑰宝,也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它的存在是以汉字造型为基础的。因而,汉字的起源,奏响了中国书法的先声。汉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考古学家发现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原始文化时期陶器上所存留的刻画象形符号,为我们认识和了解早期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郭沫若认为,古代器物有“物勒工名”的传统,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东汉许慎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UO许慎指出了汉字是对自然万物的象形和源于指事符号,近年来出土的实物也进一步证明了许氏关于汉字源于原始图画及刻画符号的论断。文字学家一般认为,汉字大概形成于夏代,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17世纪前后)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学术界公认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书法艺术正是与甲骨文、金文同步诞生的。1996年,考古学家在山东桓台县史家村发现一批刻字卜骨残片,经测定为距今3500——3700年。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中国书法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中国书法是由汉文字组成的特有艺术,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艺术。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的交流只用声音来表达。随着氏族公社的壮大和部落的形成,仅靠声音来表达某种含义往往显得不够完整。于是,人们开始使用实物来帮助记忆和交际,发明了结绳、刻契和原始图画。在中国历史上有关于结绳的记载,《庄子》中曾记载由容成氏至神农氏的十二氏时代都用结绳。神农氏的时代正是黄帝有文字时代之前,可见中国远古时代实有结绳的方法。原始图画是古人记事和表达思想的另一种方法。这种图画的艺术性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帮助记忆和表达思想。这种表意的图画,可看作象形文字的前身或来源。文字是人们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创造的,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并完善起来的。在战国时成书的《世本.作篇》中有仓颉造字说,称“史皇作图,仓颉作书”,《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韩非子.五蠹篇》说 “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这些都说的是仓颉造字。《荀子.解蔽篇》则否定了仓颉造字的说法:“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他认为仓颉是整理文字的人。到了汉武帝时,纬书家便把仓颉神秘化,把他描写成“龙颜侈侈,四目灵光”的神话人物。东汉许慎重新肯定了仓颉造字说,称: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①唐宋以来,研究《说文解字》的小学家把此说继承下来,直到清末学者章炳麟才发挥了荀子说,不但肯定仓颉只是第一个整理文字的人,并指出文字是先民集体创造的,推翻了长期以来的仓颉造字说。汉字的萌芽,据迄今发现的考古材料,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前410-前36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刻画符号,其中出土最多的是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两地。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画符号,与殷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刻画族徽相类似。临潼姜寨发现的一部分陶器上有120多个刻画符号,是我国文字发展的渊源之一。除此之外,临潼零口、垣头,长安五楼、铜川李家沟,以及其后的马家窑文化,如青海东部柳湾马厂类型墓葬遗址;龙山文化,如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良渚文化,如杭州良渚遗址;大汶口文化,如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等都有相类的发现。尽管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这类符号确以用作文字的依据,但这类符号有利于人们对汉字起源的探讨。近来,考古学家又在河南舞阳贾湖地区发现距今8000年前贾湖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里龟甲上有简单的刻画符号,有学者视其为“原始文字”。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某种记号,其中包含了原始文字的因素。大汶口文化陶器文字有写、有刻,笔画整齐规则,这种文字可以用2000年后的殷商铜器和甲骨文的文字作对照。从这些考古材料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贾湖文化的刻符一仰韶文化陶器刻画一殷墟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结绳、刻契等实物记事到陶器等器物上拟物体形象的符号,都揭示了汉字创造的两大基本途径:象形和指事,从而勾勒出汉字由先文字阶段、原始文字阶段到古文字阶段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正是伴随着文字的发展而形成的。古文字学家在研究早期文字时,着力对其生成方式、文化意义等作出阐释。就书法艺术而言,着力点在于研究早期文字中所包含的艺术美因素及相关意义。二、甲骨文与金文殷商时期,是目前所见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它们是考古资料可证实的数量较多又相当成熟的最早汉字。除此之外,在陶、石、玉、骨、角等各类物品上也发现了文字。1898年,甲骨文始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的遗址一一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这成为19世纪震惊世界的文化事件。大约在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直到前1 1世纪商纣亡,这里一直是商朝国都。甲骨文为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卜甲卜骨上刻记当时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卜辞和记录占卜活动的文字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有极少数甲骨文是写了而未刻的),因而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字”、“卜辞”、“殷墟书契”等。商代人有时也在甲骨上刻记非卜辞内容,有时也在不是用来占卜的骨片上刻字,学术界通常也称它们为甲骨文。除殷墟外,在郑州二里岗也发现少量商代甲骨文。经过多年发掘,甲骨数量已很多。据胡厚宣先生统计,出土的甲骨文材料已累积到约15万片(只有少数为完整的卜甲和卜骨),单字总数有4600多个。1903年,刘鹗把自藏的部分甲骨编成《铁云藏龟》出版,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甲骨文发现100多年来,罗振玉、王国维初步奠定了甲骨学的基础;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学者的甲骨学研究进一步深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成《甲骨文合集》,大大推动了甲骨学的发展。甲骨文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其构造已相当完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象形和指事,用约定俗成的符号表现出实物的特征,还有用符号代表某种意义,少数是象形和音的结合,或以同音来表达另一意义。甲骨文多用尖锐的刀具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为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据董作宾先生《殷人之书与契》和《安阳侯家庄出土之甲骨文》两文所载,在甲骨文笔画刻漏处,可以发现商人契刻甲骨文,是先书后刻。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说明甲骨文先表现笔意,后才表现刀味。从书法角度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诸要素。从用笔角度来看,殷商时期刻工运刀如用笔,表现出某些书法的用笔特征。同时,在甲骨文中又发现了用墨或朱砂书写的文字,这表明这个时期已有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这些朱、墨书迹的用笔,起止均显锋芒,有轻重粗细变化,两端尖、中间粗,可视为书法最初的用笔形式,也反映书写工具的柔韧性和表现力。章法上,甲骨文多为纵成行,横则有列与无列并存,疏密错落,变化丰富。结字上,既有对称美,重心稳定,搭配匀当,又有一字多种结构的变化美,复杂的组合而呈现多样统一性,方圆结合,开合有度,表现出原始的书法艺术形式美。因刀不同于笔,刻时不易圆转,直线较多,所以甲骨文的形态以方折为主,表现为瘦劲、峻挺的刻画特征。甲骨文书法受时代、刻工、环境、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或雄浑、或秀丽、或谨巧、或工整。董作宾先生1933年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一文根据甲骨文的特点找出时代差别,把甲骨文的发展分成五期,即盘庚、小辛、小乙、武丁时期;祖庚、祖甲时期;廪辛、康丁时期;武乙、文丁时期;帝乙、帝辛时期。这在甲骨文分期诸说中最有代表性。在不同时期,甲骨文风格都显现出阶段性特征。盘庚至武丁时期,约有百年,笔力粗犷遒劲,结体方整,行款错落有致,代表书家(即贞人)有韦、永、宾;祖庚至祖甲时期,约有40年,书法谨严,结体整饬,代表书家有旅、大、行、即;廪辛至康丁时期约有40年,款不整齐,书风草率,此期书者,都不署名;武乙至文丁时期,约有17年,书法劲峭,行款率意,刀锋劲健,代表书家有狄,帝乙至帝辛时期,约89年,书法严整有度,锋芒显露,代表书家有泳、黄。

后记

这本小书,是我在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讲授中国书法课程的讲稿纲要,承北京博学近思书院的美意,整理成《中国书法史》一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多年来,恩师黄悖教授给予指导尤多,铭感不已,本书的出版,正是他多年来辛勤培养的结果。书中对中国书法发展的若干问题仅作了鸟瞰式的描述,不求面面俱到,或详或略,拈出一些重要的作品、人物、书风和流派,勾勒出中国书法史的主要轮廓,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多种因素及其发展的基本脉络。附录书目可以方便读者检索,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北京大学金开诚教授关于中国书法欣赏与审美的谈话,正文

媒体关注与评论

美术一种要素,是在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况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梁启超书法在中国为艺术之一,以其为象形文字,而又有篆、隶、楷、草各体之不同,数千年来,遂蔚为艺术史上一大观。然在拼音文字种族中,求韜执笔为中国书,已极不易得,况云工乎!故非浸润于中国文字经若千时,实无由言中国书法也。——陈垣魏、晋以后,中国人的书法,成为中国人最标准的艺术。书法的受人重视,超乎其他一切艺术之上。其实中国书法也只是一种运用线条来表七意象和事象的艺术,就其内在的理论上,不仅与图画同一精神,实可说与中国创造文字之匠心亦是同一精神的。我们还可以说,中国文字和文学,亦走在同一路径上。他们同样想用简单的代表出繁复,用空灵的象征出具体。——钱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书法史 PDF格式下载



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作者运用考古新发现,吸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个人对书法史的理解,阐释中国书法史上的若千现象,着力介绍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作品、书家、时代风尚和艺术流派,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多种因素及内在脉络。


作者是一个比较有功力的,对中国书法史的评价及各个时代的代表书家也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看了就会对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个清晰地了解,就是这本书要是能再精细点就好了,还有就是图例比较少,看起来不是很过瘾,不过在如此的容量下苛求作者面面俱到也是强人所难,总之这本书值得一读。


图文并茂、体例精良、颇见新意,与复旦大学出版社之《名作中的中国书法史》共读,可相得益彰。对于爱好书法的同仁,本书我竭力推荐


该书对书法史介绍还比较详细,对主流的书法等介绍的透彻。但是,对主要标志性人物的介绍太少,尤其是他们的特点,书法特长等都不是介绍的到位。

但是,对于,要了解书法历史的人来说,值得推荐!


不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的书法发展史有较好的帮助,特别是对于爱好中国书法者来说不失为一本书法史的营养书


系统了解中国书法的捷径


对中国书法的发展的概括,是书法爱好者知识的宝库~!


内容详细的阐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印刷不错。


帮朋友买的,大致看了下,能感觉到作者是真正用心做学问的学者,内容读来很有美感;后面的附录也很用心,很实用,个人认为,无论是学习书法,还是想了解传统文化,此书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基础书。


印刷不错,内容刚看了一点,觉得很有收获。原来书法是最高的美术


书的内容是不错,但是,在设计上还不是很让人满意。想对书法有所了解的读者可以买来读一读。


书法爱好者一定要了解的,很好看。


很不错的书法必读,内容很详细


印刷一流,用纸好,文笔流畅,内容有新意,不失为中国书法史之言简意赅之作。


是一部关于书法史很不错的书


很全面写的很好思路清晰明了是一本很好的书法史书


很全面的书法史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我在当当购得的所有书中最大的一部,很好,很简约,编者是很权威的哦。


书很好啊.图文并貌,内容概括的也很精练.语言通俗,可读性强。


里面的内容书的质量装帧排版,真的很不错,很不错的一本书~~


该书脉络清晰,值得一读。


书的纸张、印刷的质量都挺不错的,至于书的内容,只看了一小小部分,不敢多加评论,书的封面和图片有点差别。


书很精致,内容也很好!


正版书,同事很喜欢!下次继续光顾当当!


希望看完这本书在进博物馆就不会糊里糊涂啦


很不错的一本书,要是能出一本带彩页的,精装本就好了


这本东西篇幅不大,见解深刻


印的很好,只可惜收到封面弄裂了...


没买也叫我评价?封面设计还不错


帮朋友买的,说是好书,据说在**网上都卖断货了,呵呵。


内容较全面,简明扼要,初学者值得一看。


很好哦很实用很喜欢


还没看,但还是挺喜欢,增长知识。


很快很及时,价格也优惠


但愿吧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页挺全面,适合书法爱好者


作为对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之外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是不错的。


书法使我们宁静


书法简史,值得一看。


内容很好,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对中国书法史的概括了解很全面。


这本书不错,无论是从封面设计还是书的内容甚至是纸张我都很喜欢,里面的内容也很充实,不仅是写书法史,感觉还有点许慎的《说文解字》的内容。


看过好几个人的书法史,这本是最好的了。


这本书还可以,值得一看。。。。。。


不错,还没来得及细看


还不错吧,比别的网站便宜


印刷不给力


质量好,,发货快


还没开始阅读,不过翻了一下,觉得纸的质量挺不错的。


时间比较清晰,看了以前有点混乱的知识算是整理了一下,感觉不错


作为基础性教材,算得上集大成了吧。印装也特别好。


内容简略,在中国美术史中基本都包含了~ 还有几张白页!也懒得换了


书本有好几页破损,令人懊恼,当当已经不止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令消费者心寒


当做入门来读


读书法史本应是件赏心悦目的事,但这本书法史,图片尺寸小,质量差,感觉不到美,最烦的是图名不在图片下方,而在页边上,有的图片在这页,图名在相鄰页,不但浪费版面,而且读起来麻烦。另外,这本书的注,都是注出处,(如中华书局,1924年版,第2104页之类)我个人认为对普及读物来讲,大可不必。


科普性质的书,这种篇幅把中国几千年的书法都写进去,深入不了,要想说的详尽得,就买分朝代或个人的了,我就是查阅、提示用的,可以了。


很好的提纲类书法史书


原先在百度上看过一些节选 这下买回来 没有失望


想了解中国书法史 可以先看看这本


一分钱一分货吧,还不错。


这本书内容不错,但是印刷质量相当有问题,其中缺页十分严重,好几页都是空白的。。。我第一次在亚马逊上遇见这种问题,挺严重的,不过,换货速度还是很快的~


东西收到,质量还算满意,内容很好,很喜欢~~


对书法有兴趣的,一定要看。


如题,除了是教科书,还是教科书哈。


这本书内容还行,印刷质量也不错,还是很好的一本书。


为了考学的需要买的,很值得收藏。也对考学有所帮助,很喜欢。封面纸张都很好。建议大家购买。。


感觉不错,能帮到自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