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页数:

898  

书籍目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53项) 二、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共计67项)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共计55项) 四、传统戏剧(共计46项) 五、曲艺(共计50项)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共计38项)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共计45项)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共计97项) 九、传统医学(共计8项) 十、民俗(共计51项)

章节摘录

定瓷始于唐代,兴于北宋,是我国宋代名瓷之一,因其产地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名定瓷。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除白色外,还有红、黑、紫、绿诸色。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定瓷传统烧制工艺极其复杂,烧制前先要从当地掘取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工成泥料,经陈腐后拉坯成型,然后修坯,进行刻花装饰。采用浸入法施釉后,器坯即可入窑烧制。定窑最早用覆烧法烧制瓷器,成为陶瓷史上的一项发明。定瓷在宋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瓷”。当时除供朝廷御用外,定瓷还大量出口到埃及、波斯、印度、日本和非洲一些国家。历史上的金宋战争使得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定瓷迅速走向衰微,不少工匠因时局变动而南迁,定瓷生产一蹶不振。至元代,定瓷细瓷技艺已经失传,唯粗瓷烧制工艺遗存民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定瓷工艺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已经生产了一批仿定瓷制品,如孩儿枕、梅瓶、五足熏炉等,得到各界好评。但定瓷烧制技艺已失传多年,其生产工序十分复杂,要完全恢复并不容易,已经得到抢救的定瓷工艺目前仍需积极保护,以便继承发展。878Ⅷ一95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醴陵市项目保护单位:湖南省醴陵市人民政府唐代,湖南长沙附近的铜官窑已有釉下绿彩、褐彩的花鸟纹样,其中使用釉下氧化钴着色的新工艺成为后世青花瓷器的渊源。1909年,醴陵釉下彩瓷器曾在国内获得金质奖。釉下彩瓷器烧制是醴陵地区独创的技艺,从原料制作到产品出炉要经过近100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其制瓷填料、釉料和颜料均选用本地优质原料,经手工制作而成。彩绘图画以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双勾分水填色等技法将画面溶于釉下,使其平滑光亮,具有饱满的水分感。覆盖在纹饰上的釉经高温烧制,形成玻璃质,备见莹润光洁。釉下彩瓷器所用颜料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熔剂中不含铅、镉等有毒物质,能耐酸碱。坯件成型后须经800。C素烧,以提高强度。彩绘完毕,以喷釉覆盖画面,而后以1350。C一1410。C高温烧制出成品,使五颜六色的画面从釉层中显现出来。釉下彩瓷器的烧制技艺是我国瓷器制造业的一大发明,对世界陶瓷装饰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科技和历史文化价值。879 Ⅷ-96枫溪瓷烧制技艺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项目保护单位: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文化工作办公室从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广东潮州即已出现了瓷器。宋代以后,潮州枫溪成为陶瓷生产中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枫溪瓷器烧制技艺有雕、塑、镂、捏、贴、刻、划、印、压等多种手法,装饰手段也丰富多彩,其中以镂雕、捏塑最为著名。枫溪瓷器烧制中可以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塑造人物、动物形象,制成的产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光彩照人,独具神韵。


编辑推荐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PDF格式下载



很好的一本书 不过没有详细的介绍具体的内容 想要了解某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是要找书的


文字内容丰富但缺图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