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范曾自述

范曾 文化艺术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文化艺术  

作者:

范曾  

页数:

32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范曾人格与风神的写照,内心的独白,心迹的流程,由此可洞见范曾对人生,对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真品德、真情操。范曾为文文如其人。  范曾以自己人生的历史、丰赡的学识、直绝的艺术特长,创造了将诗魂与画意熔为一炉的艺术境界。情采之灵动,神思之旷渺,风骨之沉雄,读来如其书画,快哉美哉!

作者简介

范曾,一九三八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一九六二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务院学术评议组成员,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青岛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特聘教授等。一九八六年捐资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出版有《范曾的艺术——献给二○○○年》,《范曾诗稿》《范曾谈艺录》《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范曾》卷等。其自我评价为“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书籍目录

往事堪怀 我的自述 阿翁吟 芦荻波影——记我的母亲 我记得,那一缕轻烟 和她共赴天涯艺林漫步 大美之“大” “书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上)——老子的哲学?兼论艺术 道法自然(下)——老子的哲学,兼论艺术 少年读诗从骚始. 美的解释:单纯、混沌和秩序——与杨振宁先生于新加坡谈美抱冲偶谈 龙种登天跳蚤绝迹——我谈自己的画 东土画谈 用笔快慢之间 从心所欲和胡来 夏塘赤子 白描琐谈 画道拾零 与收藏家语吾心所仪 “英也夺我心” 李潘之辨 天经百劫云归淡 伟大的启示录——怀念雷海宗先生 大哉,雪涛 赖公笔底无娇妍 展卷犹闻故国风 张仃画壁 春蚕吐出丝绸路——记平山郁夫 招提寺的长明灯 大隐吴玉如 《吴友如画宝》序 《陈少梅画集》序 谁免馀情绕 何期执手成长别——怀念陈省身先生 凡·高的坟茔 彼美一人——谈季羡林先生的散文 忧思难忘说沈老吾心所寄 丹青随想 燕燕于飞 干一杯,再干一杯 沙尘,我奉上永恒的诅咒 警世钟 信天游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谈和谐社会 寂静的世界 科学家的好奇心 中秋谈月附录 范曾年表

章节摘录

插图:我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书香门第。据家谱记载,先祖上溯可至北宋范仲淹先生,而有史书详尽可稽考的,则可从明末清初我的十二世祖范应龙先生算起,直到我的父亲范子愚。这十二代人里,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诗人、文学家、画家,而足可彪炳于中国文化史的巨擘大师至少有范凤翼、范伯子、范仲林、范罕等人。范伯子肯堂先生是我的曾祖父。他是同治年间杰出的诗人,开一代诗风,与同时期的大诗人陈散原,两峰并峻,是诗史上“同光体”的代表人物。由于他们两老契好,遂结儿女姻缘,近代的大画师陈师曾成为范伯子的乘龙快婿,为文坛佳话。南通范家之所以四百年文脉不断,原因大概是范家出大文人而不出大官僚。十一世祖范凤翼曾于明末当过朝廷的吏部主事,但由于力荐东林党人,遭佞臣弹劾,请告归,修“退园”于南通,不复出山,得免屠戮之灾。范家自兹以文人世家闻名江左,而不是官宦世家,不会朝盛而夕衰。陈师曾即是我的姑祖,以提倡文人画著称。我今天提倡新文人画,一方面说明家学渊源;一方面也是为了和姑祖的观念划一界限,使文人画在新时代具有新的生命。我生于1938年农历七月初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半壁河山成为沦陷区。我是在逃难的途中呱呱落地的,在苏北的农村中度过了颠沛的襁褓生涯。我最蒙眬的记忆,便是农村的儿童围着我的木窝玩;还记得有一条温驯的大狗,常和我分食手中的饼饵。但待到再进城时,这文学世家已凋零不堪了,原因是家贼发国难财,将家中值钱的东西变卖一空,剩下的是几间破房和几千册书。那时书是一文不值的,而家贼也不识版本之可贵,所以至今我们幸藏的一些图书便成为珍贵的典籍。我的儿童时代便是在这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中成长。家中的一切都很简陋。父亲范子愚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善诗文;但绝无治家之术,也不知名利为何物,一生从不愿发表任何诗或文。他真是述而不作的典型。直到晚年,我劝他出一本诗集,老人才表示同意。印出来之后,他很高兴,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是猎取名誉的工具,几十本书锁在抽屉里发霉,只拿出一本供奉于母亲的灵前。父亲为人老实迂阔,但他的诗却是风华婉转、荡气回肠的。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爱国主义的好诗,但他写诗好像就是为了感情的抒发。他教中学的语文、历史、美术、外文,由于熟读文史典籍,讲课别具风格,引人入胜。家中的一切全靠贤惠的母亲缪镜心先生。在我的印象里,她不仅容貌娟秀美好,而且性格极其温和,从事小学教育五十年,在家乡声誉极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南通市政府委员和政协常委,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诬陷折磨而死。这是我一生不堪回首的、最悲痛的事。清贫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影响文学世家的乐趣。父亲告诉我们,范家的风水好:院中的一口井,井水十分甘美的,有三百年的历史,和整个天井结合起来算是一方硕大无朋的砚台;而门外有一座越一千三百年的唐代宝塔——光孝塔,八角七级,算是一枝插入云霄的大笔。有着这样的“笔砚”,还写不出大块文章吗?父亲教我们苦读,所用的不是戒尺,而是言传身教,是他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文人气质、他的博闻强记和高尚的人格。他教我们兄弟三人作诗、论文,他吟哦的声调沉雄悲凉,犹如风之入松,涛之入海,气势实在磅礴得很。我记得明代归庄的《万古愁曲》滔滔万言,经过父亲一吟,那简直令人泣下;他吟鲍照的《芜城赋》,悲壮激越,至“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我们都会感慨很久,沉浸于对千古兴亡的怀想之中。我们兄弟都会作旧体诗词,完全是靠这种耳濡目染而熏陶出来的,这恐怕比成年之后力学,花的力气小,而理解得更深透。在科学和艺术上,我以为从幼年开始十分重要。这时的心灵没有被沉重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磨上老茧,柔嫩的、美好的心,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有最灵敏的感应。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范曾先生是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画家,其画作成集的有二十余种之多,另还有诗集、书集、散文集问世,故艺术界称他为诗、文、书、画四绝之人,又有“鬼才”、“怪才”、“奇才”、“狂生”之雅称。


编辑推荐

《范曾自述》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范曾自述 PDF格式下载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常署“抱冲斋主十翼江东范曾”。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范曾确实是大家,之前只从电视上看到他作节目,很佩服,又买了书更深入了解其人,确实是大家,推荐大家阅读。


文人中一直崇拜范曾,细细品读,感受真正文人的风采。书的质量很好,快递神速。


书还未看,但包装很好,速递很快。很欣赏范曾先生,所以先给个好评。


还没看 不过既然是他的自述 想必不错


文笔优美,切实,很喜欢他为人的宗旨,诚外无物。


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图文并茂,有价值。大师水平。


很满意,比书城里便宜多了,折后又打折,还不收运费!!划算


包装精美,印刷质量很好,好书!


书得质量很好,发货速度也快,喜欢


很好,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不愧是范仲淹的后代。这样的人中国还有几个?


喜欢范曾老先生的人应该读


对专业搞国学艺术的人帮助更大。范先生此书中针对老庄之学,艺术理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述较为深刻,对略通国画,书法及先秦哲学的读者来说,颇有意味。范先生对自身成长历程以及众文化名人的记叙也可一看。至于什么感情史,作画状态的描写,以及最后的那几篇文章略过不看也罢。唯文中引经据典的地方太多,对大众读者来说有刻意卖弄之嫌,对自身作画的评说,也略嫌过。盖先生以能诗为名,诗人特有之热情溢于言表吧。


还没仔细看,纸张是黄色印刷清晰。字体稍小。


书的包装挺好的,是正版。还送了一幅画,应该是印刷的吧。不知道是不是每本书送的画都一样。书看起来有点辛苦,大段的古文。


书是我喜欢的书,人是我崇拜的人.


从订货到收货,37小时12分钟到达,现在速度很快,继续加油争取24小时内OK。


发货速度很快,但书写得很一般,感觉很失落!所以也不建议大家买!另外让人感觉范曾这个人很狂,没有他的字好。


总体还行 就是印刷纸张的缘故吧 感觉插图土土的 但价格在那放着呢 可以的


之前一直很敬仰范老,但今年看到一篇报道说范老作画“流水线”操作,不知道是否属实,如果是真的很失望~~~连老一辈的画家都如此,更何况新一代的~~~~


范曾写的真情实感,文笔不错!


还没读完,装帧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