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2010-12
文化艺术出版社
林文月
189
无
西晋太康诗人陆机曾作模拟《古诗十九首》的一组诗,题日《拟古》。关于其写作的时间与动机,历来学界所持的看法并不一致。王瑶在《拟古与作伪》一文中提到:拟古是一种学习写作的主要方法,正如同习字之由临帖人手。姜亮夫在《陆平原年谱》中更推断:此组诗写于陆机入洛以前的青年时期,谓:“审其文义,皆就题发挥,细绎古诗之义;盖拟模实习之作,且辞义质直,情旨平弱,即有哀感,哀而不伤,不类壮岁以后饱经人事之作,疑入洛前构也。其中虽不无可以牵合身世际会之语,故国黍离之悲,究难认为中年后作也。” 王、姜二氏之说,皆出于臆测,虽各有道理,却也未必是绝无疑问的。即以写作时间而言,若据姜亮夫所论,以为作品中“情旨平弱”、“哀而不伤”即认为未“饱经人事”的人洛以前所构,其准则是相当暧昧主观的,因为拟古之前题本为“就题发挥,细绎古诗”的一种受限制的写作方式,究竟有别于完全不受拘束的自由创作。不过,即使在如此受到拘束的限制之下,陆机的拟作中仍可以见其巧妙寄托情志的痕迹。
你是谁啊,读者,一百年后诵读我文章的人?我不清楚你的嗜好脾性与修养,更不了解你是否多感敏锐还是挑剔尖酸苛刻的人。我所写的玫瑰或许已枯萎,我书中的街道屋宇人物或许已经消匿无踪影了、但愿你能相信花儿确曾芳美过,街道屋宇曾经平整坚实过,人物也同你一样喜怒哀乐过。
林文月(女,1933年-),台湾省彰化县人,作家、学者、翻译家。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捷克查尔斯大学客座教授。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份,并且于这三个领域中都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林文月这个名字,也许尚未被更广泛的大众熟知,却已经是各地中文系师生和文学爱好者长久以来的偶像。其人其文曾被文学评论界拈来与张爱玲相提并论,但更有年轻的粉丝说,娟秀文雅、往来无白丁的她是又一个林徽因。
自序 门香港八日草 ——拟《枕草子》江湾路忆往/ ——拟《呼兰河传》往事 ——拟My Life at Fort Ross给儿子的信 ——拟《傳雷家书》给女儿的信 ——拟《傅雷家书》给儿女的信 ——拟《傅雷家书》……
伤逝 ——拟《龙坡杂文》 今年十一月九日是静农师逝世二周年祭。匆匆二年过去了,而昔日谈笑教诲,仿佛尚在目前。现在他和师母双双安息于背山面海的白墓中。今年的祭日,由益坚学兄撰写的碑文,已由孔达生先生书成楷体字,铭刻于墨色大理石、安置在墓上。台先生应可以含笑九泉了。 师母过世时,豫伦与我正在英国访问旅行。旅次中辗转得悉噩耗,不胜惊愕。返台后,一日黄昏,去温州街的台大宿舍拜访。向师母的遗像行过礼后,依往常那样,在书桌对面的旧藤椅中坐下。台先生坐在他自己的位置上,面庞略显憔悴,但神色倒还镇定。一时间,也不知说什么吊唁的话才好,只是静静听他叙说师母临终的情况。他又摸索着,从面前的抽屉里取出一张诗稿给我看。那诗题是《伤逝》七言绝句:“韦家阿姐方家嫂,晚岁萦怀绝可怜。今已同归原下土,可曾相遇话当年。”并为我讲解师母与昔时情同姐妹的妇女友谊种种。声调是淡淡的,却令我凄楚感动不已。最后,又说:“思蔚和思敏兄妹还真是懂事。那天公祭,他俩一同来参加奠祭。是的,真令人感动!”他说的是 我的儿女。他们当时都仅有十余岁,平日与台公公、台奶奶都十分亲近的。因为豫伦与我未能赶回来,所以兄妹二人代替我们去参加了公祭。听到台先生说及此,我一时忍不住眼泪就流下来了。 师母走后,台先生必定是十分落寞的,但他有益公、惠敏,以及三个孙儿陪伴,多少可以安慰晚年。尤其是小孙儿么么还很小,没事总在书房调皮捣蛋。台先生和他斗斗嘴,下下棋让几个子儿,表面上不胜烦扰模样,其实大概也相当宽慰解闷儿的罢。有时赶巧我去拜访,台先生就会装出爷爷的威严道:“走开、走开,去那边玩。爷爷要跟林姑姑讲话。”小家伙撅起嘴说:“走就走嘛,有什么了不起!”径自走开,手上还摇晃着他爷爷题署篆体“楚留香”三个字的小纸折扇。“咳,没大没小的。真没有办法!”台先生说的时候,分明疼爱多于责备。不由得令我想到陶潜《责子诗》的语气。 台先生的书房里,经常还是有许多学生及慕名而拜访的人。多年来,我总是不定时的去拜访,有时与同侪相偕而往,有时则独自一人去。若是午后,他常会斟些酒给我,自己手中也有一杯;中午以前,则通常是亲自到饭厅去倒一杯热茶,而无论上午或下午,香烟总是有的。那张大型的阅读兼书写的木桌上,终年放置着烟盒、打火机及一只仿毛公鼎的烟灰缸。抽着烟,啜饮着茶闲谈,忽然他会插一句:“喝酒是有意思。烟这东西可真讨厌!”起初,并不明白他说这话的意思;直到一天他说了:“唉,这烟灰缸太小,一下子就满了。从前你师母在时,总是由她清理的。”依旧语气淡淡,可我明白台先生是在怀念师母。他们 家有一位年轻能干的媳妇打理大小家务,而师母晚年背脊弯驼,虽不便操劳,却总是缓缓移步,给台先生清理那只毛公鼎形制的烟灰缸,这变成了师母的一种习惯性运动。她老人家过世后,台先生自己清理,难免会睹物思人的。 其实,台先生除了必要的应酬外,并不爱多出外游动,一者年纪渐大,毕竟不如往昔的健步如飞;再者,台北的交通情况愈形恶化,便也视出门为畏途。居家在书房,乃成为他生活的重心了。自从退休以后,台先生更勤于书艺,而且也颇有意要写一些回忆的文章。他告诉我:“许多人劝我写回忆录。我就是不喜欢。我这人疏懒得很,也没什么可记述的。倒是老朋友的故实,有些很值得写下来。”有时候,一两天没有人登门拜访,他提笔撰成文章,晚饭以后会带着微醺的语调打电话说:“你近两天有空,到我这里来。有一篇文章给你看看。”我就知道,台先生一定有什么自己得意的作品写好了。 一次,他给我看一篇记述抗战初时自己如何冒险自北京赴南京探视胡适之先生的文稿。那篇文章有台先生一贯澹涩的味道,却又充分流露当时知识分子的关爱与忧患,没有真感情与亲阅历是万万写不出来的。我当着师长作者的面前读完,反而不好意思赞美。台先生也许看出我的心态,便自己先讲:“这题目想的还不错。”那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始经丧乱》。文章和题目都非常好。后来收入了洪范书店的《龙坡杂文》内。 又有一次,是他书成一幅巨制倪体鲍明远飞白书艺,气势万千, 雄浑秀逸,他自己也十分满意,要我尽快去欣赏,因为那是为香港某人书写的,不能久留存。记得一日午后下课,我与方瑜、邵红三人联袂登访。台先生高兴地为我们展示那幅字。由于纸张颇长,只得将书房与卧房的纸门拉开,在那日式的房屋,字的上半部在卧房榻榻米上,下半部在书房的地板上。我从未见过这么美的字,一时感动得不能言语!方瑜和邵红也都连连赞赏。台先生更高兴了。他说:“难得的是,写字的两个钟头内,没人按门铃,也没人打电话来。这就一气呵成了!”我虽不懂书艺,也隐约感受其间一气呵成之气势。 “这幅字要卖与香港的人吗?太可惜啦!”我们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办法,收了人家的钱了。”“这张不能卖,您自己留下来。再另外写一张好了。”我们纷纷建议,并且找出尺来量:长三七四公分,宽七四公分。上书四言二十八句,共百十二字。这幅字,后来收入华正书局出版的《静农书艺集》内,虽已较原样缩小许多,依旧不掩其雄逸之势;至于其原件,则已捐赠与故宫博物院了。至今,我仍觉得那一个黄昏我近乎无理的坚持是对的。 师母走后,我们这些老学生有时去坐坐闹闹,或许也是一种宽慰。有时,台先生还请惠敏做些精美可口的菜,又备妥美酒,在家中招待我们,临走更赠与每人一两张字画,说那是“试新笔的”、或是“别人送的纸,练练字的。”实在令大家受宠若惊。老师的慷慨大方,有时令我们觉得局促不安反而不自然了。据我所知,许多学生辈手中所保存的墨宝,往往是在如此自自然然的情况下乍得,而非刻意向老师求取的。 如此硬朗豪爽的台先生,竟也会病倒,真是出乎我们意外。犹记得最后一次与台先生燕谈,是在张亨、彭毅伉俪府中,因有国外老同学返台,遂有那一次小聚。那时台先生已自温州街十八巷六号搬至二十五号,与张府仅一巷之隔。豫伦与我先去接台先生,再步行至另一条巷巷。暮色之中,一时弄不清门牌号码,便像小学生叫朋友一般,在灯光渐起的巷堂里大声喊叫:“张亨!”“彭毅!”三两声之后,我听见台先生也直起嗓门喊:“张亨!”那声音相当洪亮且还带点皖北的腔调。那一夜,吃酒聊天极尽兴。当时台先生的身体已有些不适,却也流连不忍离去,经家人再三打电话催促,才依依不舍地先走。据说,隔天尚兴致浓郁地打听:“他们大家聊到什么时候才散的?” 可悲的,那一夜竟成为台先生与我们最后一次的饮宴欢聚。相隔不数日,他的健康状态渐呈不良,精神开始衰惫,缠绵病榻,几度往返医院,所罹患的是食道癌,而台先生自己是明白的。他先已戒了烟,犹自我调侃:“总算摆脱掉那讨厌的东西。也用不着倒烟灰缸了。”后来,酒也不得不戒止。 病情恶化而尚未长期住医院时,有一夜我去探病。台先生的三位子女纯懿、益坚和纯行都从远方赶回来侍病,大家正在饭厅内饮酒。是他们的父亲要他们那样子做的。台先生见我,也叫我过去:“去吧。你难得跟他们喝喝酒。”喝了几口酒后,我又回去看斜卧在床上的老师。他笑笑说:“自己不喝,隔墙听听人家喝酒讲话,也挺有意思。酒好,香气果然远闻。很好。”台先生说的可能是真心感受,但我当时听此,几 乎有支持不住的酸楚。饭厅和起居室的灯光,从日式房屋隔间上方镂雕隙缝流泻下来,在台先生盖着的微暗的衾被上投射有花纹的光影。两年过去了。奇怪的是,我至今清楚记得那一道一道照射在衾被上有花纹的光影,以及当时仿佛麻木地看着那些光影的自己的心情。 一九九二·十一 【附录】 《龙坡杂文·伤逝》 台静农 今年四月二日是大千居士逝世三周年祭,虽然三年了,而昔日燕谈,依稀还在目前。当他最后一次入医院的前几天的下午,我去摩耶精舍,门者告诉我他在楼上,我就直接上了楼,他看见我,非常高兴,放下笔来,我即刻阻止他说:“不要起身,我看你作画。”随着我就在画案前坐下。 案上有十来幅都只画了一半,等待“加工”,眼前是一小幅石榴,枝叶果实,或点或染,竟费了一小时的时间才完成。第二张画什么呢?有一幅未完成的梅花,我说就是这一幅罢,我看你如何下笔,也好学呢。他笑了笑说:“你的梅花好啊。”其实我学写梅,是早年的事,不过以此消磨时光而已,近年来已不再有兴趣了。但每当他的生日,不论好坏,总画一小幅送他,这不是不自量,而是藉此表达一点心意,他也欣然。最后的一次生日,画了一幅繁枝,求简不得,只有多打圈圈了。他说:“这是冬心啊。”他总是这样鼓励我。 话又说回来了,这天整个下午没有其他客人,他将那幅梅花完成后 也就停下来了。相对谈天,直到下楼晚饭。平常吃饭,是不招待酒的,今天意外,不特要八嫂拿白兰地给我喝,并且还要八嫂调制的果子酒,他也要喝,他甚赞美那果子酒好吃,于是我同他对饮了一杯。当时显得十分高兴,作画的疲劳也没有了,不觉的话也多起来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他毕竟老了,看他作画的情形,便令人伤感。犹忆一九四八年大概在春夏之交,我陪他去北沟故宫博物院,博物院的同人对这位大师来临,皆大欢喜,庄慕陵兄更加高兴与忙碌。而大千看画的神速,也使我吃惊,每一幅作品刚一解开,随即卷起,只一过目而已,事后我问他何以如此之快,他说这些名迹,原是熟悉的,这次来看,如同访问老友一样。当然也有在我心目中某一幅某些地方有些模糊了,再来证实一下。 晚饭后,他对故宫朋友说,每人送一幅画。当场挥洒,不到子夜,一气画了近二十幅,虽皆是小幅,而不暇构思,着墨成趣,且边运笔边说话,时又杂以诙谐,当时的豪情,已非今日所能想象。所幸他兴致好并不颓唐,今晚看我吃酒,他也要吃酒,犹是少年人的心情,没想到这样不同寻常的兴致,竟是我们最后一次的晚餐。数日后,我去医院,仅能在加护病房见了一面,虽然一息尚存,相对已成隔世,生命便是这样的无情。 摩耶精舍与庄慕陵兄的洞天山堂,相距不过一华里,若没有小山坡及树木遮掩,两家的屋顶都可以看见的。慕陵初闻大千要卜居于外双溪,异常高兴,多年好友,难得结邻,如陶公与素心友“乐与数晨 夕”,也是晚年快事。大千住进了摩耶精舍,慕陵送给大千一尊大石,不是案头清供,而是放在庭园里的,好像是“反经石”之类,重有两百来斤呢。 可悲的,他们两人相聚时间并不多,因为慕陵精神开始衰惫,终至一病不起。他们最后的相晤,还是在荣民医院里,大千原是常出入于医院的,慕陵却一去不返了。 我去外双溪时,若是先到慕陵家,那一定在摩耶精舍晚饭。若是由摩耶精舍到洞天山堂,慕陵一定要我留下同他吃酒。其实酒甚不利他的病体,而且他也不能饮了,可是饭桌前还得放一杯掺了白开水的酒,他这杯淡酒,也不是为了我,却因结习难除,表示一点酒人的崛强,听他家人说,日常吃饭就是这样的。 后来病情加重,已不能起床,我到楼上卧房看他时,他还要若侠夫人下楼拿杯酒来,有时若侠夫人不在,他要我下楼自己找酒。我们平常都没有饭前酒的习惯,而慕陵要这样的,或许以为他既没有精神谈话,让我一人枯坐着,不如喝杯酒。当我一杯在手,对着卧榻上的老友,分明死生之间,却也没生命奄忽之感。或者人当无可奈何之时,感情会一时麻木的。 录自台湾洪范书店台静农著《龙坡杂文》 你终于走了,孩子 ——拟六朝代作诗赋 你终于走了,孩子。讲这句话的我,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但,孩子,请你原谅我。望着你停止痛苦抽搐的小脸,我不由得在心里这样对你讲。你的脸枯黄而干瘪,眼眶深陷。这一张原本是圆满活泼的小脸,如今竟扭曲改变得如此厉害,教妈妈如何正视你,如何忍住泪水满面啊!“胖胖”、“胖弟弟”,才不过是半年前的事情,家人和他人都这样唤你,在你病情恶化加剧以前。 你原本是个白白净净、活活泼泼的男孩子。不但长得讨人喜欢,性情也温顺可爱。大姐因割盲肠生病住院时,你下课后总是乐意自动地送热腾腾的汤食到病房给她。在医院的走廊上,看到了穿着汗衫短裤的你,谁不对你叫一声:“胖弟弟,又来送吃的给姐姐啊!”而你总是咧着嘴露出白白的牙齿对别人笑。你小小的年纪,既讨人欢喜,又有爱心。人人都喜欢你,疼爱你。 然而,一年多前,你因为打球摔倒而也住进了这所医院。你爸爸 和我都以为那只是皮肉之伤,或是伤及小腿骨而已。但是院方为了谨慎,为你照射X光影片,却给我们带来了晴天霹雳的可怖消息:你患了骨癌症! 不会吧。不会的!怎么可能?我们瞒着你。可是,再三的复查,都改变不了这个可怖的事实。 医生说需要锯断你左腿的膝盖以下一截。 哦不!不!不能!我的儿子才十岁。你这么健康白胖的身体,妈怎能让冰凉无情的手术刀落在你的腿上?你的肉,你的骨,你的血,都是我的;切割你的肉体,等于是切割妈妈的肉体,妈妈的心呀! 我们不敢让你知道实情。但背着你,爸爸和姐姐,我们全家的人都在商议、思考。哭着商议思考。怎么能够让圆浑白净的那一截左小腿切割下来呢!你才十岁啊,你还有好长的一生要走。我们开始想另外的方法,包括求神问卜,道听途说。 你的肌肤愈合了。表面上看来,摔伤的部位已经痊愈。我们先让你出院,于是你又快快乐乐上学去了,并没有注意到全家人对你的特别关注,或者你以为那是大家对病后的你自然的细心爱护吧。 孩子:你并不知道,你爸爸和我,夜半如何为你可能到来的噩耗密谈和战栗。你当然也看不出姐姐哭肿的眼睑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同男朋友吵架。你太小,太天真,你以为自己有灿烂的许多明天呢!可怜的孩子,你依旧的笑容,多么令我们心绞悲痛哟! 你上学读书,回家做功课。完全不知道可怖的病魔躲在自己的身 体内。有一回,因怕你熬夜加速病痛,我要你不管功课,早些上床,你竟和我生气,说老师会骂人的。老师不知道你有病,同学们当然也不知道。我们瞒着大家,怕万一有人说溜嘴,影响你的心理而累及生理。而我们全家的人,只是默默地关注你。爸爸打听到,南部有一位许多人推崇的老医生,有一种草药,据说是癌症的克星。据说那草药是很贵的;但是贵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医好我们的儿子,能保住我儿子的腿,爸爸和妈妈愿意散尽家财、典当衣物,甚至做牛做马去赚取医药费的。 你的病,终于发作了。这次不是因为摔伤,是自内部发出来的剧痛。你说:“腿疼死啦。骨头痛啊!不能走路。”站着就痛,坐下也痛。我们为你向学校请病假,在家里服草药疗病。“为什么不带我去医院呢?”“上次不是医院治好的吗?”你流着眼泪抗议。我们用一百种谎言哄你,也不敢带你去医院;因为再入病房,他们必定要切除掉你的腿。你爸爸和我都不舍得小小的你,就这样失掉一截腿,变成终身残废啊! 我们哄你吃苦苦的草药。你拒绝,你争吵,但是腿太痛时,也只好皱着眉头闭着眼喝下了。我们感到欣慰,以为“良药苦口利于病”。你服下去的价值昂贵的每一帖草药,都有全家人的希望,以为终有一日奇迹会发生的。 然而,奇迹迟迟没有发生。不久,你左腿膝下出现了一块红斑,逐渐转呈褐黑色,而且有些肿胀潮湿,触碰不得。你开始哭叫喊疼。 那块黑斑又渐渐扩大,而且开始溃烂流出有恶臭的液体。我们知道,受骗上当了。那可恶的郎中,一次次骗去巨额的钱,又害我们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再度送你上医院,已整整耽误了七个月,你腿上的肉开始腐烂坏死,而病菌也已经蔓延向上。现在,连锯下一整条腿都来不及了!怎么办,怎么办呢?你爸爸和我抱头痛哭。我们害了你。孩子,我们以为爱你,疼惜你,结果却大大的害了你!你腿上腐坏的肉,每换一次药便剥落一些;而换药的时刻,是人间的地狱,你最痛,也是我们守在病床边的家人最痛的时刻。 “痛死啦!” “不要,不要!妈妈,叫他们不要换药!” “让我死掉!不要换药啦!” 一声声凄厉的哀嚎传遍整条医院九楼的长廊。你的泪水和汗水浸湿床单,而护士们的泪水也禁不住在她们的面颊上流溢。孩子,你的痛,直接就是我的痛。我不敢直视那些纱布、药水、剪刀和胶条。紧握着你几乎与我同样大小的手掌,我祈求神明和祖宗保佑你,减轻你的痛苦;然而,悲惨啊,谁说“母子连心”?我竟不能把你的痛苦分担一些过来。这样的母亲有什么用?我这样的母亲有什么用! ……
林先生的古典文学造诣非常深厚、精湛,这对她的散文创造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读她的散文随时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熏陶下的白话文的成果。 ——陈子善
民国旧文人怀有三支笔:创作、学术研究和翻译,样样精通,如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张爱玲等等,可到如今,能有两支笔的已属稀有金属了,何谈三支笔同时开弓。而林文月不但三支笔同时开弓,而且每样都做得相当精彩。
无
读林文月的书,《拟古》。春融溪水秋日暖阳似的,读着舒服。舒服的意思,是不艰涩而尽显流畅,是娟秀中有沉稳,是平静里透出可供思想的深刻。读着,在想,所谓闺阁教养,所谓典雅文气,所谓学者风度,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吧。
初始听到林文月,是看董桥的文字,见他提及“林文月先生”,除了说是林语堂的女公子之外,更说时任《文汇报》总编,审文之严格。记得董老先生的评价说林文月,用的词是——静谧渊默,治学与为人都永远展示出矜重风范。
读来果然。看林文月本本分分写经历和见闻,叙事写景忆人,特别中正平和,跟她在书中插入的自绘素描画一样,真是素写,一笔不苟,没有轻易的褒贬,更绝对没有炫耀学识身世,也没有一丝娇柔做作的痕迹。两本小书,文字一丝夸张气息都没有,不管是欣喜于子女的学问成绩,还是缅怀师长的长逝,文字里传露的喜与悲,都是不会逾越分寸的,既不过分疏阔,也不过分密腻,那样的婉约而大气。
《拟古》则是老老实实像学生临帖似的,选取古人各种体裁的文字篇章,模拟写作方式,套入而写出自己的文字。当然拟古而非泥古,适时地加入了自我情志,做到“古人已用之意,谢而去之;古人未述之旨,开而用之”。譬如,拟《枕草子》而写自己访问香港的见闻感触《香港八日草》;拟《傅雷家书》而写给远行美国的儿女的信笺《给儿女的信》;拟《飞鸟集》而写的诗歌短章《有所思》......
这样恭谦的态度,像个小学生写作文,让你想不到她的那些知名学府的教授身份,想不到她对多国外语专研之深、翻译日英法好几国文字的大部头著作的翻译家身份,想不到她对中国古典文学、对绘画、对音乐的造诣之厚。而读之,这所有想不到的,都从字里行间的气韵里自然渗透出来,让你自己感受得到,这是一个学养深厚,经历丰富,对人生的离苦有圣静认知的女子。
散文一直是我的最爱,平实的语言下流露出的却是最真挚的感情。林文月的这本拟古,以模仿古人写作形式的方式畅谈今日之实事,将自己的所想所感化作笔端的字迹。让人读来惬意又安然,走入笔者的梦境中,化作一个精灵,品读书中的人事物。
台湾作家的文字,大多典雅,尤其是林文月,爱极了她的文字,古意盎然。
林文月的前两本,给的评分给错了,实在不负责自己,这本水准是真的不负盛名啊,比另外几本好的多
林文月先生的文章总体感觉还不错。
林文月的作品勿容置疑。DL的一些文人学都学不来的。
很好的文笔,又能读到许多人的文章,享受
喜欢这样的感觉,文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追忆之感!
虽然还没看 但书拿在手上就已经很兴奋了
古文基础,真是让人羡慕.很古典.很美丽.很好.很喜欢.
这是一本可以随时读读的书
很好看,很有才气,是我喜欢的风格
还没看,给别人带的,他说还不错
从源氏物语开始
很喜歡港台作家。
很有传统文化味道
这本书的繁体的我也买了,这本简体的是送给韩国朋友的!
学习散文写作的好读本,读了受益匪浅
是新书,内容还没看。
不错,是正品。发货好快,以后还会来看看的/。
你是谁啊,读者,一百年后诵读我文章的人?我不清楚你的嗜好脾性与修养,更不了解你是否多感敏锐还是挑剔尖酸苛刻的人。我所写的玫瑰或许已枯萎,我书中的街道屋宇人物或许已经消匿无踪影了、但愿你能相信花儿确曾芳美过,街道屋宇曾经平整坚实过,人物也同你一样喜怒哀乐过
林文月的文字第一次领略,但是将她与周作人林语堂等相提并论,似过了。。。
可以将经典与拟古结合起来读一读,还不错
没有看,是白先勇口中的那个“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女子。不过中文系出身的人,文章都相当地闷和死板,其实也是很好的书,但是有点读不下去的感觉。
培养文学修养,随便看看的
到书中找安定,喜欢安静淡雅的作品。
内容形式有点像(意)艾柯的《误读》。文笔没有想象中惊艳。大概是之前期待太高。比一般的大众读物自然要好上不少。
我很喜欢,作者的文笔很好,读来很舒服,也很快乐。
虽然作者模拟前人风格行文,但还是有自己的风格、印记,并不全部模仿,外形是前人的,但内在还是作者的。
这本书内容还不错,再便宜一点就好了
我有收到过么,在当当同时买的书都太多,不记得了
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分数
未读完,似乎吸引力不大
凑乎。
看了一半, 看不下去了.
也许是生长环境和年代的不同,
对于作者的强烈的日本爱没有办法呼应.
以文笔来讲是不错,
只不过不适合我看而已. 不推荐.
适合通读,清新流畅。
林文月的书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