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2007-1
教育科学出版社
赵亚夫,高峡 著
238
《品德与社会》是新型的小学综合课程,体现了新时期对公民素养的新要求。这门课程不是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的简单合并,而是以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所以,它是有效地实施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举措。新课程所强调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师能否准确地把握课程方向,能否理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就成了能否有效地实施这门课程的关键。几年来的实验表明,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课程研究者(特别是学科课程研究者)与课程实施者(一线教师)之间,架设多种桥梁,以利于课程的发展。
写在前面的话A爱国主义奥林匹克运动会B版图比较性学习比例尺C参观操作性学习差异创新能力传统D档案袋评价单元道德道德品质等级评价调查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地理概念地理思维方法地理特征地理学习方法地球地图学习对比法多媒体教学技术多样性多元E《儿童权利公约》F访谈范例学习方向反思性评价发现性学习法律法治法制观念分配服务G概念个性公民公民教育公民权公民社会公民素养公民资质公元前沟通观察观念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归纳规则国家主权国际理解国民国民素质国民自觉H横比法合作学习环境环境保护互联网J疆界讲述疆域教材教科书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师指导用书角色角色扮演家庭价值价值观接受性学习技能技能目标的评价经济地理经验绝对的等级评价法K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可持续发展客观性考试L类比法联合国《联合国宪章》历史观点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意识历史资料伦理M贸易民众史学习民族N年表年代能力能力目标的评价P品德品德与社会评价量表批判性思维评语Q情感全球意识权利群体区域K人的尊严人地关系人口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类环境人民人权《人权宣言》人文地理S社会社会参与社会化社会科社会控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认识社会问题社会性发展社会意识社会主义生产生活经验市场世纪世界贸易组织《世界人权宣言》社区STST态度态度目标评价探究性学习讨论法田野调查体验性学习统计法W文化文明问题解决学习问答X兴趣现代化宪法相互依存乡土地理消费性别习惯想象新历史教育信念行为目标评价学习化社会学习手册Y演绎一夫一妻制义务游戏阅读Z责任责任感政府政体正义政治政治素养政治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主权资本主义自然地理自然资源自主学习种族主要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部分)附录五:《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附录六:《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部分)附录七:八荣八耻附录八: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154.兴趣(interest)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或活动为认识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感。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表现出积极探索和心驰神往的态度。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的满足而产生的。兴趣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第二类,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间接兴趣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兴趣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对将要进行的活动有准备作用;第二,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有推动作用;第三,对延伸活动或创造性活动有促进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效性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面对的学习对象是什么,如果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种学习就一定是没有质量的。 155.现代化“modernization) 现代化一般指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介入后社会所出现的经济增长和文化变迁的结果,也包括由各种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过渡进程。 西方的“现代化”概念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政治现代化。指建立和发展民主制度(如成立政党、参与政权和无记名投票等),以便使民众能以多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加强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也可以概括为社会民主化:法制化。(2)经济现代化。指发生深刻的经济变革,其中包括更加细致的劳动分工,采用更加合理的管理方法,改进技术和增加商业设施等。也可以概括为工业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3)社会和文化现代化。包括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削弱传统权威,提高城市化程度,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等。也可以概括为都市化、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