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初中语文)

刘永平 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永平 编  

页数:

263  

前言

  30年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波澜壮阔,一套汇集了最新、最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丛书悄然诞生。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战线经过了拨乱反正。1984年,烟台市被国务院和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烟台市的教育事业从此驶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结出了许多闻名省内外的教学改革经验。1986年缘起于福山区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单元达标教学改革经验,1988年肇始于龙口市实验小学的小学语文“双轨”教学改革经验,1996年发源于招远、莱州和牟平的学科异步教学改革经验,1998年开始的“两主”教学改革经验等,都为烟台市的教学改革注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纵观这个时期的教学改革,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改革依靠行政力量强力推进,呈现出突出的外延式发展特征;二是改革注重学习借鉴和移植改造,改革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单一学科和几个学科领域内,具有单项突破、散点式发展的特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尤其是2004年烟台市基础教育改革从以外延发展为主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决策的实施,烟台市的教学改革全面进入了内涵发展、整体推进、自主创新的崭新历史时期,突出标志就是从2007年开始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烟台市广大教科研人员和学校教师在准确把握国内外教学改革动向、认真总结区域教学改革经验教训、深人调查现实教学改革种种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新课堂建设思想和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在教学过程诸要素配置和谐的基础上,依托教师、学生、课程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来实现教学高效的理想课堂形态。“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

内容概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性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某些地方、某些学校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轻视教学本质,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由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变成现在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滥用,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到现在出现忽视教师作用的现象。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传统教学观的反思与批判,我们认为,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要素配置不合理、关系不和谐,要么缺少或者弱化了某些方面的因素,要么某些方面超越了现实需要而做得过分了;二是教学要素之间缺少有思维含量的交流和对话,学生没有形成积极的思维品质。在学习和借鉴斯滕伯格思维教学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总结近几年来各市、县、区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设“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构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历史背景第一节 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第二章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理论解读第一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基本内涵第二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具体要求第三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价值追求第四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评价标准第三章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教学目标第一节 基础知识第二节 阅读第三节 写作第四节 口语交际第五节 综合性学习第四章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实施策略第一节 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第二节 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第三节 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第四节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第五节 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第六节 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第七节 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第五章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教学模式第一节 课堂教学模式总说第二节 阅读教学模式第三节 写作教学模式第四节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第五节 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第六章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教学设计第一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第二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章节摘录

  为了不给学生加重负担,实验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学生读物的范围和数量,明确了学生自由读写的时间和地点,并把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纳入“双轨”教学的体系中,语文教学活动实现了向大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  总之,新课程改革以来,烟台市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至少是课堂教学形式上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支持。二、热闹之后的冷思考新课改中产生的许多新观念,激发了语文教师许多创新性的教学设想和教学活力,也确实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改革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有必要提出来并探讨研究,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是重形式创新而轻科学理性的思考。许多新颖别致的教学手法或教学模式确实给课堂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对这些新生事物抱以极大的热情,并积极学习效仿。因此,语文课堂确实比以前有了改头换面的感觉。例如,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开展辩论赛、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于是,有的教师试图把整个教学过程都制作成“快乐旅行”,有的教师热衷于视讲课为演戏、变课堂为舞台,有的信奉学生至上,“学生是我师,我为学生友”,对学生一味采用商讨、赞扬的态度,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对新式教法包括新生观念缺少科学理性的思考,教师没有甄别内化的过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生搬硬套、画虎类犬的现象,重形式而轻实效。有的语文课堂过于铺排张扬,注重表面的热闹,讨论、合作、探究样样俱全,影、像、音、图个个不少,读、说、演轮番登场,仿佛只有这样才是新课改的标志,哪堂课没有讨论就没有合作学习,没有表演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感悟。而实际上是“讨论”被滥用,“合作”被贴标签,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是重整体感悟而轻细节品味。现在的阅读教学大多采用了整体阅读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表现为:集体自读一小组讨论一代表发言一教师总结。“集体自读”一般指学生自由默读或集体朗读;“小组讨论”常围绕“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情感”“你读后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对吗”等进行讨论;“代表发言”指每一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教师总结”指教师在耐心听完所有代表的小结性发言后发表食人意见。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初中语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