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是儿童艺术家

(美) 安·S.爱泼斯坦 (美) 伊莱·特里米斯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

(美) 安·S.爱泼斯坦 (美) 伊莱·特里米斯 著  

页数:

251  

译者:

冯婉桢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幼儿园中,美术一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很多老师喜欢上的课程,但是,要真正把美术活动上好,不仅需要了解美术教育的规律,也需要了解孩子的艺术能力的发展规律。《高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儿童美术教育著作。在理论部分,《高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从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谈起,在概览高宽课程的艺术教育与儿童的艺术能力发展的基础上,阐释了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原理。在实践部分,作者在批判当前艺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模式——单项深度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依次介绍了如何在绘画、日常材料的使用、纸工和塑料材料的使用等活动中贯彻和落实单项深度法。

作者简介

  安·爱泼斯坦(Ann S. Epstein),发展心理学博士,美国高宽教育研究基金会课程开发部高级主管。从1975年起,她一直致力于开发课程材料、儿童与教育方案评价工具,并带领一批早期教育专家为各国早教工作者提供在职培训。她还负责督导经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认证的高宽示范幼儿园,并对美国联邦、州及地方各级教育项目开展评估。

书籍目录

致谢导言第一部分  高宽教育方案中的幼儿视觉艺术第一章 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艺术自身的价值艺术对其他发展领域的促进儿童综合教育方案中的艺术第二章 高宽艺术教育概览高宽教育为视觉艺术提供了一个综合路径将视觉艺术整合到幼儿教育项目中的指导原则高宽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关键经验高宽教育促进视觉艺术的有效性研究第三章 儿童的艺术发展艺术发展的基本原则艺术创作幼儿视觉艺术发展的阶段第四章  成人支持幼儿艺术的方法成人在艺术教育中的角色儿童艺术创作方面的支持策略儿童艺术鉴赏方面的支持策略机构支持成人的策略第二部分 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单项深度法第五章 单项深度法概述艺术教育批判单项深度法的理念与原则单项深度法的基本构成单项深度法的目标单项深度法的实施要点单项深度法的结构与序列第六章 绘画和色彩绘画和色彩作为艺术媒介的简要历史绘画和色彩材料的特性儿童与绘画和色彩绘画和色彩的单项深度法第七章 可回收材料可回收材料作为艺术媒介的使用简史可回收材料的特征儿童与可回收材料可回收材料的单项深度法第八章 纸纸张作为艺术媒介的简史纸的特性儿童与纸纸的单项深度法第九章 可塑材料黏土作为艺术媒介的使用简史黏土的特性操作黏土烧制黏土儿童与黏土黏土的单项深度法面团作为艺术媒介的使用简史面团的特性儿童和面团面团的单项深度法附录 艺术方面的专用词汇表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译后记致谢

章节摘录

  三岁的贾里德(Jared)拿着一根扁木棍儿,调了一大桶颜料。他先倒了些蓝色颜料,再加了些黄色、红色和黑色,最后调出了像泥巴一样的黏稠的混合物。他小心翼翼地提着颜料桶走到画架前,用圆刷子的头儿蘸上颜料,然后抹到画纸上。他从画纸正中间开始,前前后后地用刷子涂抹着,蘸一些颜料,继续涂抹,时而从左刷到右,时而从上刷到下,时而画圈儿似地挥动刷子。渐渐地,整张纸都涂满了颜料,但他继续画,直到画纸开始起皱、卷曲。他在与眼睛持平的一个点上反复地刷颜料,直到那儿出现了一个洞,他用指尖碰了一下那个洞,然后接着作画,画笔超出了画纸的范围,颜料涂到了画架上。他完全沉浸在了作画中。他的动作很从容,聚精会神地盯着面前的纸,看它逐渐被闪着亮光的湿漉漉的颜料填满。  艺术自身的价值  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艺术都有其固有的价值,无论是对于像前面提到的贾里德那样的儿童,还是对于青少年或成年人。也就是说,艺术本身就很重要。接触艺术与艺术家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艺术体验能让我们向内确立自己关于美、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而艺术欣赏能让我们向外探寻我们与他人以及他人的审美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艺术要求我们调动所有的感觉,同时运用我们的心智与肢体。艺术创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观念与情绪、展示个人体验的方式。通过艺术,我们能够挖掘自身的潜能,欣赏他人的技能。通过艺术学习,“学生们开始从多重视角看世界,发现世界如马赛克拼图一般多彩”(Dobbs,1998,p.12)。  尤其,艺术能让儿童获得一种内在效能感,让他们觉得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与其他要素一样,艺术在任何综合性的早期教育项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0—8岁儿童的研究,儿童学习与艺术专家组(the Task Force on Children?s Learning and the Arts)注意到:  当儿童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时,他们发现自己可以观察、组织与理解自己的经验。他们可以做出决定,采取行动,并且监测到那些行动的效果。他们能够创造出之前从未存在过的形象与意义。艺术体验成了儿童与成人交流与互动的源泉。(Arts Education Partnership,1998,p.2)  从社会建构主义者的视角来看,儿童之所以能够通过艺术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儿童与社会和文化情境互动的结果。(New,1998)  在多种艺术形式中,视觉艺术大概可以算是最重要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对那些刚开始发展语言技能的儿童来说,用视觉艺术的形式来传达思想和感情可以极大地拓宽他们的交流渠道。事实上,艺术创作的过程能够激发儿童强烈的情感(见下文)。  艺术创作可以令儿童感到满足  三岁的埃米尔(Amir)站在画布前工作。他左手提着一塑料桶的绿色颜料,那是他用许多黄色颜料和一点蓝色颜料调制的,右手握着一把粗柄的大画刷。他开始往画纸上大块儿地涂颜料。他反复地用刷子蘸上颜料戳到纸上。他停住看了一下,发现一些地方是空白的,就继续把那些空地儿涂满颜色。他开心地笑着,整个上半身都动了起来,不断地蘸颜料、戳到纸上。  高宽教育在创造性表现这一关键经验(creative representation key experiences)方面也包含了这些非言语表达形式。(本章稍后部分与第二章会对高宽关键经验进行详细的定义与讨论。)创造性表现“提取了儿童的真实经验,强化了儿童的表象,将隐含在儿童生活中的符号背后的意义变得更加生动”(Hohmann & Weikat,2002,p?312)。视觉艺术材料及其运用能让儿童“描述他们的记忆、想法、预言、假设、观察和情感”(Katz,1998,p?28)。  瑞吉欧·埃米利亚方案(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用相似的话语强调了艺术在交流中的内在重要性,并把视觉艺术称为一种图形语言(a graphic language)(Edwards,Gandini,& Forman,1998)。用其创建者洛利斯·马拉古兹(Loris Malaguzzi,1998)的话来说就是:  通过把想法转化成图形表达出来,这让儿童明白他们的行为是可以交流的。这是一个非凡的发现。因为这让他们认识到,为了能够交流,他们的图画必须能让他人看明白。在我们看来,图形是比语言简单得多的交流工具。(p·92)  创造性地使用视觉表现形式还能够帮助儿童弄明白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就很重要,这事实上表达了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其优先性(Gardner,1990)。在高宽教育框架中,艺术不是为了“替代”或“附加于”其他发展领域才出现的一部分内容。相反,艺术是儿童与儿童发展内在的一部分。“在儿童进行涂绘、描绘、造型或表演系列短剧时,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情感、观念和行动融入了其中,从中得到了享受甚至乐趣。”(Hohmann & Weikart,2002,p·312)研究表明,儿童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艺术才能(Arts Education Partnership,1998)。因此,任何重视游戏的幼儿教育模式都会注重艺术。  导言  《我是儿童艺术家》一书阐述了视觉艺术在幼儿保育和教育中的作用。本书的核心旨意是艺术应当成为儿童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儿童迈向成人之路的一座基石。幼儿教育工作者早已认识到艺术能够促进幼儿的言语与社会性的发展。为了证明所获财政分配的有效,艺术教育工作者认为接触艺术还会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研究支持了这些观点。在《进步最快的人——艺术对学习的影响》(Champions of Change: the Impact of Arts on Learning)(Fiske,1999)(这是一本论文集,集合了七篇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一书的导言里,前美国联邦教育部长理查德·赖利(Richard Riley)谈道:  父母以及其他照看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够从事对事业、对个人都有意义的职业,并且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点,就一定要给年轻人大量的、丰富的经验。就像研究者们已经发现的那样,沉浸在艺术中,或者通过艺术,年轻人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经验,这样他们会为21世纪做更好的准备。(p.vi)  无论儿童的背景如何,他们都能够从与艺术的接触中获益。美国联邦教育部(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曾对25 000名学生进行过追踪调查,结果发现,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处境不利儿童获得公平的机会(Catterall,Chapleau & Iwanga,1999)。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艺术在矫正他们可能出现的厌学与注意力涣散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天才儿童联邦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n the Gifted and Talented)的研究发现,艺术能够提供多种富有创造性与独特性的挑战吸引学生参与其中(Oreck,Baum & McCartney,1999)。  从事艺术活动是一种个人化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改变一个人。“在适宜的教学活动中,艺术为年轻人所提供的真实经验,足以激荡起他们的头脑、心灵与身体。对他们而言,学习经验将是真实的、富有意义的。”(Fiske,1999,p.ix)学生们会动用他们所有的资源深度投入其中,而不仅是知道答案。甚至于,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也会通过艺术学习体验得到改变(Burton,Horowitz & Abeles,1999)。一次艺术活动的贡献不仅在于转变儿童,还在于转变成人和教育自身。“当艺术成为学习环境的中心时,学校和其他场所就会成为发现的场域。教师的面貌会焕然一新。甚至学校建筑的外观也会通过学习结果的展示而有所改变。”(Fiske,1999,p.9)  艺术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被发现后,再度唤醒了公众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关注。但是,人们并没有随之重视幼儿视觉艺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人的艺术行为是在童年时期得到鼓励与支持的,像成人一样的行动能力也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促进的。”(Baker,1990,p.21)  《我是儿童艺术家》一书展示与说明了高宽教育是如何仅凭艺术自身的价值,将艺术视为幼儿教育中一个有价值的组成部分,以及艺术教育是如何促进儿童其他领域的发展的。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广泛而细致地介绍了高宽教育方案中的幼儿视觉艺术活动。第一章阐明了我们的立场,论证了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对高宽教育框架下的艺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将艺术融入幼儿教育的指导原则,相关的高宽关键经验,以及高宽教育促进视觉艺术教育之有效性的研究。第三章从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两个维度探讨了儿童的艺术发展,强调了一些从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儿童艺术发展的阶段划分。第四章详细地介绍了成人应该如何在艺术方面培养儿童,包括提供适宜的空间与材料、制订一日生活中的艺术体验计划、与儿童积极互动、在互动中提供支持等。这一章同样从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两个维度来介绍成人的支持策略。另外,这一章还讨论了教育机构应为教师提供哪些支持以保障教师支持儿童的艺术发展。  第二部分(第五章到第九章)重点介绍了单项深度法对儿童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部分举例说明了主动学习活动怎样超越肤浅的体验,使用不同的媒介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探索与创造机会。第五章概要地介绍了单项深度法。这种方法立足儿童的本能兴趣,能够拓展儿童的能力,加强儿童对媒介的艺术用法的认识。接下来的章节分别将单项深度法运用到了绘画和色彩(第六章)、可回收材料(包括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第七章)、纸工(第八章)、塑形艺术——面和泥(能够塑形的有意义媒介)(第九章)。每一章都简要介绍了对应媒介的历史,分析了媒介的视觉特征与技术特征,并描述了儿童是如何发现和使用这种材料的。每一章的结尾都详细介绍了两到三个长时期使用相应媒介的幼儿教育案例。每个案例都遵循深度法的四个紧密相依的阶段:引入、拓展、创作与反思。  《我是儿童艺术家》一书吸纳了高宽实验幼儿园和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学习项目中的逸事与照片。作者在整本书中紧密结合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这么做是希望读者能够明白,如何让艺术成为每一个幼儿教育项目中令人激动的冒险,以及我们为什么应当这样做。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视觉艺术中吧,这不仅会使那些探索艺术可能性的儿童的生命得到丰盈,而且那些为儿童提供这一无价机遇的成人的生活也会得到丰富!  ……


编辑推荐

  倡导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美术)教育  不以艺术教育的内容为结构主线,而以艺术材料为主线  提出了一种新的艺术教育方法——单项深度法  单项深度法的四个阶段:引入、拓展、创作、反思  对可回收材料、纸张、黏土、面团等材料进行了深入的使用分析与探究  每个问题下都有具体的案例与活动照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是儿童艺术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