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蔡楚生文集(全四册)

蔡楚生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

蔡楚生  

页数:

共四卷  

字数:

154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艺术上,蔡楚生始终坚持电影的中国化、民族化方向,注重探求电影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开创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蔡楚生创作的以《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影作品,综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真实描写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深情关注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深刻反映全民族的抗战精神,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较好统一,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精品。蔡楚生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认真汲取中国华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即使在今天,依然能令我国感动不已,蔡楚生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的突出代表。正是在他和其他进步电影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我国电影现实主义和民族化的主流艺术风格。因此蔡楚生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蔡楚生在创作电影精品的同时,还留下了大量的文稿。这些文稿,同他创作的电影一样,充分体现了蔡楚生的高尚精神品质和杰出艺术成就,深刻展示了蔡楚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坚持电影的中国化、民族化、始终扎根群众、面向群众、以及虚怀若谷、追求直理的一代新中国电影人的风貌。这套《蔡楚生文集》,不仅反映了一位艺术大师的精神之旅,而且从一个侧面浓缩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是蔡楚生留给后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整理研究和学习传承。

作者简介

蔡楚生,1932年在联华影业公司完成第一部独立编导的影片《南国之春》;下关年完成影片《粉红色的梦》;与“联华”同人拍摄了抗日题材影片《共赴国难》,并创作电影剧本《春潮》。1933年完成标志自己思想转变的力作《都会的早晨》。1934年完成影片《渔光曲》,创下连映84天的国产影片最高纪录;创作电影剧本《飞花村》。1935年完成影片《新女性》;《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影展获荣誉奖,成为第一部在国际获奖的中国影片。1936年完成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迷途的羔羊》;在集锦式影片《联华交响曲》中创作了《两毛钱》的剧本,编导了《小五义》。1937年完成了影片《王老五》。1937年抗战爆发后,第一次南下香港,与司徒慧敏共同创作影片《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的剧本。1938年完成大地影业公司第一部故事片《孤岛天堂》。1940年参加新生影片公司工作,编导影片《前程万里》;着手创作电影剧本《南海风云》。1943年完成五幕大型话剧《自由港》。1946年参与组建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完成与郑群里联合编导的现实主义史诗巨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包括前集《八年离乱》和后集《天亮前后》。1948年创作电影剧本《西湖春晓》;同年第二次南下香港,参与南国影业公司的筹建,并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1949年发起粤语片清洁活动。5月到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主任。1955年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1957年开始修改《南海风云》剧本,后改名为《南海潮》(与陈残云、王为一合作)。1958年《南海潮》交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与王为一共同导演);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1960年当选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1962年《南海潮》上集《渔乡儿女斗争史》完成上映。

书籍目录

蔡楚生文集:第一卷 剧本卷 南国之春 粉红色的梦 共赴国难 都会的早晨 春潮 渔光曲 飞花村 迷途的羔羊 联华交响曲  两毛线  小五义 王老五 孤岛天堂 一江春水向东流 西湖春晓 南海潮蔡楚生文集:第二卷 文论卷蔡楚生文集:第三卷 日记卷蔡楚生文集:第四卷 日记书信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蔡楚生文集(全四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