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必备手册
2012-5
中国商业出版社
应对突发事件课题研究组 编
596
无
这本《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必备手册》笔者针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多年的专题性探讨和系统性研究,并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特为各级各类领导者和公务员就如何及时、迅速、科学、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问题,量身打造了这套适时、适用、适讲、适学的培训教材。
本书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类别、应对方法、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对我国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一核心框架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和阐述,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练,其中既有实战经验和教训的科学归纳与总结,也有经典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深入剖析与指导。
张振学,男,1962年生。国内知名畅销书作家。先后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评论及其他理论文章近数百篇,并多次获奖。著有畅销书《低调做人的哲学》、《高标处世低调做人》、《心态决定状态》、《中层领导手册》、《有一种心态叫无所谓》、《人生58个败局》、《从有所谓到无所谓的人生哲学》、《咀嚼做人的滋味》等。
上篇 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突发事件概述
一 突发事件的概念
二 突发事件的特征
1.突发性
2.隐蔽性
3.复杂性
4.危害性
5.紧急性
6.连锁性
7.群体性
8.公共性
9.不确定性
三 突发事件的科学分类
1.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分类方法
2.突发事件其他分类方法介绍
第二章 突发事件的级别标准
一 I级(特别重大)
二 II级(重大)
三 III级(较大)
四 IV级(一般)
第三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一 准确定性原则
二 生命第一原则
三 把握主要矛盾原则
四 重视信息传播原则
五 机动权变原则
六 协调作战原则
七 科学处置原则
第四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
一 识别危机并迅速隔离险境
二 全面调查研究
三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四 及时汇报与公布真相
五 科学决策和果断处理各种问题
六 动员社会力量和引导舆论
七 做好善后和危机转化工作
八 认真评估总结
九 重新塑造形象
第五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体系
一 人力保障
二 财力保障
三 物资保障
1.资源配置与储备管理
2.资源维护与更新管理
3.资源信息库管理
4.资源调用和补偿管理
5.资源运输和采购管理
6.资源征用和救援管理
四 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五 基础设施和科技保障
六 人员防护和治安维护
第六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方法
一 应急决策的特点
二 对决策者应急决策能力的要求
三 应急决策的简便流程
四 应急决策方法
1.科学决策法
2.经验决策法
3.外脑决策法
第七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一般做法
一 以人为本,保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 领导亲自挂帅,现场指挥
三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协同
四 聘请专家,科学应对
五 严格督查,责任落实
六 广泛动员,认真组织
七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第八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
一 各级党委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
二 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
1.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能力
2.对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规划能力
3.对突发事件“一案三制”的贯彻执行能力
4.对应急队伍的组织建设能力
5.对应急资源的储备管理能力
6.对应急处置和善后的评估分析能力
7.对危机评估和统计分析能力
8.对各职能部门的应急协调能力
9.对社会力量的整合动员能力
10.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能力
11.对应急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能力
12.对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 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
1.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2.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3.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四 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
1.增强危机意识,普及应急知识
2.采取积极行动,开展自救互救
第九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日常防范
第十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政策保障
第十一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
第十二章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与工作规范
中篇 我国“一案三制”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解读
第一章 预案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内容——不断规范应急管理的预防预控措施
第二章 应急体制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内容——不断健全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
第三章 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内容——不断增强应急管理的协调配合功能
第四章 应急法制建设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内容——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的法律框架规制
下篇 应对突发事件必知法规及相关文献汇编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附录二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附录三 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附录四 中国各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
附录五 中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
附录六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附录七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附录八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寻求国际援助 一般可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和经济损失寻求国际援助。国际援助分紧急援助、灾害预防、研究开发三种。寻求国际援助,在缓解国内财政压力的同时,也促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国际交流。目前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财力保障是有法可依的。如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以上执行中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财政预备费作为包括可以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在内的意外开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财政都将其列入当年预算,一般占本级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此项资金主要用于政府的意外开支,其中当然也包括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资金支持。《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政府应当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照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处置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防震减灾法》规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在本级财政预算和物质储备中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集和募捐资金,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除此之外,《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也都规定了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等方面的应急管理费用,并根据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 我国部门预算是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编报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日常经费列入基本支出,通过基本支出解决。对一些重大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可以通过申报项目支出解决,类似专款专用。在设立充足的财政预备费的基础上,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经费支持还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国债、向中央银行或者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动用外汇储备等其他方式解决。 ……
★★★★★ 迷你挑精彩图书任你选 不管是各级领导者或管理者,还是普通公务员或一般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讲知识,讲法规,内容全面,理论权威;学经验,学方法,专业指导,实用到位;保稳定,保平安,案例施教,科学应对。 作为各级领导者或国家公务员,在主抓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时刻注意和特别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任何突发事件都是不可小觑的,其责任之重大、危害之深远、影响之广泛,实为当责领导者个人无法承受之重! 如何使我们的社会和各项事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相对安全的状态,有效防控灾害,避免或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大幅度地提高突发事件管理水平是形势所迫,也是当务之急。
无
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一定要坚持原则,这是提高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前提。突发事件的种类繁多,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往往是由一系列不同的阶段组成的,而且突发事件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因而,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时要因时、因势利导,千万不可因循惯例、墨守成规。至今最让中国人心痛的一次突发事件就是一九九四年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除了当时的市局各级领导二十多人成功逃生之外,其余的数百人尽皆葬生火海。造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悲剧。至今回响在国人耳边的只有一句:“大家都不要动,让领导先走!”这句话真是堪比毛主席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那远去的血的教训中,我们依然能够清晰的看到现在很多各级领导在处理这种重大事件时的自私头脑。他们避重就轻,从不舍己为人;要么自私自利,经常溜之大吉~这就是中国管理者的常态,领导没有领导力,管理没有管理手段,有的只是能看见有突发事件时,这些所谓的“人民好公仆”跑得比兔子还快。突发事件有很多,可是领导一概置若罔闻,除了逃避还是逃避。今天的中国,人们已经成长成为了自我约束能力意识较高的集群性团体,但是领导者还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吃喝嫖赌。因对过失首先要从领导抓起。
①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最大的忌讳就是仓皇失措。它要求决策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制力。能在巨大压力下,沉着应对,遇事不慌,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②敏锐的洞察能力。不确定状态下的应急决策,要求决策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信息不完全、不及时甚至不准确的情况下,恰当判断形势变化。正确把握事态发展趋势,对危机未来发展提出应对预案,尽最大可能控制危机的蔓延和升级。
③果敢决断的胆识能力。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应急决策者承受巨大决策压力。由于事件的突发性、严峻性和时间的紧迫性,使决策者很难借助常规程序和方法进行充分研讨,决策权力高度集中于决策者个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的智慧和直觉进行决策,相应承担更多责任,这就要求决策者具备果断决策的胆识,敢于决策,勇于负责。
④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信息沟通是保证决策得到有效贯彻的重要前提。突发事件升级的重要原因是信息沟通受阻碍。政府是信息沟通的权威机构,领导者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恰当与媒体等沟通,维护政府信息的权威性,获得公众信任与支持是应急决策能否取得效果的重要保证。
⑤周到细致的执行能力。领导者处在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的第一线,往往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需要直接面对公众,亲自处理危机。因此,必须具有周到细致的具体操作执行能力。大到总体计划拟定,小到细节处理解释,都需要亲历亲为。良好的执行力是保证决策效果的关键。
危机预警是对危机未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抢在第一时间而进行的有效防范,但并不是所有的突发危机事件都能在事先通过危机预警得以避免,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几乎所有的个人或者组织都可能遇到危机和遭遇危机带来的各种损害,而预先对危机有应变计划的组织或者个人,遭受的损失总是要相对少得多。这说明提前编制和准备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绝不可低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日本从上到下都设有专门的全民危机警报系统;法国建立了明确的灾害救援步骤,并在宪法中规定了紧急状态制度,保障政府有效地行使行政紧急权力;美国完成了国家应急反应计划,确保政府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一笔笔高昂的学费,一次次成功的经验,让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共识:编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确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正常秩序,是中国需要尽快补上的一课。据统计,截至2009年11月,全国已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240多万件,所有的省一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都已经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因地制宜地编制了大量专项及部门的预案,全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这些应急预案既参照借鉴了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内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规划、预案和指南的内容,也加入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特点的、超前的、创新的内容。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基本理念,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阐述和规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其中第一项措施就是“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其他几项也大都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性措施。在具体执行中,各级决策者也都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比如2006年重庆市在抗击特大干旱中提出了“确保群众生活用水,确保不渴死大牲畜,确保不出现重大森林火灾,确保战斗在生产和救灾一线的干部群众的生命安全,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五个确保”总体目标,也鲜明体现出重庆市党委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好评。“以人为本”思想正在成为各地处置突发事件中日益深入人心和始终不渝的执政理念。 这样的为民之事就是中国目前最需要发扬光大的执政理念。因为为民所以执政,因为执政就要为名。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客观因素),且已确认各种自然状态(客观因素)出现的可能性。决策者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多个备选方案存在决策者能控制的多种自然状态,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是可以测算的(更多是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主观决断的),这样便可得出不同状态下各方案实施的结果。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最常用的方法。不确定型决策的决策者同样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客观因素),但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客观因素)出现的可能性。非确定型决策常用的方法有:等概率法、小中取大法、乐观系数法、后悔值法等等。由于突发事件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强的特点,决策者面临自然状态很难准确决断,且多不便量化的状态,所以,在突发事件紧急的自然状态(客观因素)应对中,难以进行精确测算,在有限的时间,更多的是凭经验、直觉直接判断或借助“外脑”进行决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主要领导干部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紧急调集救灾物资运往灾区,精心部署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及时推动灾后恢复重建;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事循法,因情施策,因人制宜;要查明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要顶得住压力,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拿得出办法。下面我们从以往的经验入手,总结一下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一般做法。
现在有些领导他不会处理问题,台上千篇一律的在说要防范,要注意,可是万一真的出了事故,他们就慌了神,手忙脚乱,这样的领导适合做领导么?
面对突发事件时,领导一方面是应对,一方面是处置。这是两个步骤。应对主要表现在稳定人心,防止因为突发事件而造成的慌乱等问题;而处置则是从宏观大局出发迅速采取有效地方式方法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概率。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在非典、在汶川、在舟曲这些曾经中国人共同战斗了日日夜夜的地方,我们的中央领导几乎是做到了与民同甘共苦。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可是现在我们的一些低级领导,不仅没有处置突发事件的心思,更是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案,只知空口说白话。所以领导如果不能靠,就只能靠我们自己。
无论是各级领导者还是国家公务员,在主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必须时刻注意和特别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任何突发事件都是不可小觑的,其责任之大,影响之深,危害之远都是领导者无法担当的责任。
当今社会,媒体作为公众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直接涉及影响广大民众,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被称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由于大众传播的公共效应,通常各国大众传媒都是作为公共部门而存在,信息传播权力也是公共权力的一部分,媒体强烈的社会公共色彩,使其承担着舆论导向和稳定社会的职责,成为社会心态的指示器。
由于突发事件的危机性特点极易引起媒体的关注,媒体的报道无疑会成为公众了解事件真相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恰当处理媒体关系成为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媒体传播自身规律的影响,媒体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形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它既受政府制约,又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既引导公众,又需要满足公众需求。媒体代表公众时刻关注、监视危机处理的进展,可以让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真相,避免因臆想和谣言造成的恐慌和动荡,对突发事件进行适当控制。媒体通过对突发事件及政府解决危机的态度和举措的报道,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需要,稳定公众心理,不致造成恐慌,而且代表政府传达声音,树立其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危机管理措施的信任和支持,有效保障危机的顺利解决。所以当我们想要了解关于国家关于处理重大预案时,媒体无疑是最好的渠道之一。
在突发事件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不公开造成小道消息及谣言盛行是问题升级的关键所在。对于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件,应保障公众知情权,稳定民心,保持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是危机管理所追求的最佳效果。政府是目前我国社会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和权威发布者,所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领域,建立日常信息发布机制是关键。危急状态下,更要关注政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重大事件高层领导应及时出面,增强和维护政府公信力,增加政府透明度。政府如何做,让我们拭目以待。
张思德,这个名字估计是个领导干部的人就都知道,虽然罹难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是遇到突发事件从不后退,相反义无返顾的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这个社会。他就是中国官员道德的一个标榜。所谓的突发事件随时都是考验领导、普通大众、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手段,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天理循环。领导为什么是领导?就是要知难而上。才能领导这个国家走向富强,要是自顾自,估计人类就要灭亡了。
领导不仅仅是领导,是干部,同事也在全方位的接受公民的监督,监督他们的为人处世,监督他们的言行举止,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就是明察暗访的流动。这样的事件有时就成了突发事件。不要求领导改正,但是一定要领导负责。
多社会危机的发生,是与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工作失误分不开的,或者说,有些危机的出现当地政府部门是负有直接责任的。因此,危机发生后,许多危机管理者都试图掩盖真相,逃避责任。一旦被公众发现,反而导致问题的升级。所以,危机出现后,政府坦诚承认自己的失误,虚心接受公众的批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挽救和改进措施,取得受害者及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恢复政府公信力是危机管理的首要工作。这里媒体起着关键作用,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政府危机管理者应该明白,新闻媒体的公共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公众的,真诚、坦率、勇于负责是政府与媒体交流的惟一正确态度,保障社会和公众的知情权是现代媒体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否则,逃避责任、掩盖真相、忽视大众的利益与权力,作为媒体代用品的传闻就会泛滥成灾,只会导致问题升级,甚至带来政府合法性的危机。坚持时间第一原则,危机最新、最快信息应由政府或政府授权媒体发布,政府危机管理者要争取舆论主动权。为控制危机事态,稳定社会秩序,避免社会恐慌,危机管理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布有关信息,以平息舆论,防止谣言出现,防止媒体为抢独家头条新闻或提高报刊知名度而发表刺激危机局势的新闻消息,激化危机事态。
举例充分,事列说明详细,尤其是对几个比较重大的事故应急有了很具体的处理措施。这就是好的效果,应该支持
这本书 对于毕业需要走向公务员岗位的学着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内容很不错而且价格很便宜 性价比很高
“领导”这个词首要精髓在于“领”,而后在于“导”。第一个字的含义非常广,就像一门学问,不仅刺激着这个群体的神经末梢,也在时刻考验这个群体的处事能力。究其原因是要查勘领导的处事能力。这本书写的比较全面,希望在领导看来不只是句空话,更要照做。
每个领导背后都有一个“智囊团”,可是这本书却成了领导口袋里的“锦囊”了
很实用的一本书,把细节写的很到位,看过之后才发现我们有很多知识,尝试都是需要加强学的!
这本书买的觉得很值得,内容很精辟。超赞的一本书。
内容也不错,一看就明白。
书很有档次,翻了几个自己想看的章节,作者想法很有高屋建瓴的感觉,非常了不起的想法
美好安宁的生活谁都向往。我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