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园艺学学科发展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03出版)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03出版)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页数:

133  

内容概要

  《2007-2008园艺学学科发展报告》面向社会公众和管理部门的读者,分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园艺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中国园艺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今后园艺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提出了促进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便于读者概要了解中国园艺学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丰富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代园艺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功能和强大生命力的学科,扩大园艺学科在学术界及社会中的影响力,更有利于增强从事园艺学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园艺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书籍目录

序前言综合报告园艺学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引言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主要进展三、发展趋势 四、发展目标 五、保障措施专题报告果树学学科发展蔬菜学学科发展观赏园艺学学科发展

章节摘录

综合报告园艺学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引言我国是世界园艺大国,蔬菜、果树和花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园艺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园艺作物栽培占全国耕地面积约14%,2004年园艺产品(含茶叶)总产值达7 000多亿元,占农牧鱼总产值的20%左右。2005年我国园艺产品出口额为71亿美元,贸易顺差为63亿美元。园艺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1.7亿农民直接从事园艺生产。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仅蔬菜收入就达37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因此,园艺产业不仅是我国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目前最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之一。园艺作物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三大类经济作物群。园艺学属于应用基础和应用性研究学科,是以农业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园艺作物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贮藏加工等应用技术与原理的综合性学科。既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也包含应用技术的原始创新与开发利用。我国园艺事业从传统的经验农学向近代试验农学转变,始于20世纪初,而现代园艺学则源于20世纪30年代,真正兴起则是在进入70年代之后。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直隶、山东、吉林、奉天等地纷纷建立起了农事试验场,南京中央农业试验场也于1908年成立。此外还建立了江苏无锡园艺研究所、河南郑州省立园艺试验场等,并陆续开展了相关的科学试验。如在果树方面总结出果株变异育种、枝条变异育种和杂交育种三种基本方法;在蔬菜方面较注重保护地促成栽培研究,并开始涉足杂交育种研究;园林花卉业的发展则较为薄弱,仅在大城市有一定规模。进入30年代,园艺教育日渐发达。到1937年,农业高等院校设立园艺系科的院校由1927年的5所增加到12所,每年约有60名园林本科生毕业。1929年春,由我国著名园艺学家吴耕民、管家骥、胡昌炽、章文才、林汝瑶等人发起,在中央大学园艺系酝酿创立中国园艺学会,1930年春中国园艺学会正式成立,由傅焕光、毛宗良任总务委员,章文才任交际委员,吴耕民任出版委员,章君瑜、管家骥任文书委员。此后一些地方性的园艺学会组织也相继成立。在各级学会的推动下,学术活动逐渐活跃,并创办发行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如中国园艺学会主办的《中国园艺学会会报》(1934)、中央大学园艺学会主办的《园艺月刊》(1935)、河南汝南园艺学校主办的《园艺新报》(1937)、中央大学园艺系的《中国园艺专刊》(1941年,有英文、拉丁文版)等。中国园艺学会及各级地方园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园艺科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使我国园艺学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独立学科。


编辑推荐

《园艺学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园艺学学科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