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时期 新观察-科学与和平研究在中国

高潮,李长和 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01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高潮,李长和 编  

页数:

348  

内容概要

  20年前,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组织专家学者从理论高度探讨科学与和平的内在联系和持续在中国开展联合国倡导的国际科学和平周活动的战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新时期·新观察:科学与和平研究在中国》理论研究专辑。  20年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进入了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力量均衡化的新时期。科学、和平、发展、合作、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环境与生态危机等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再次成为新时期的热门话题,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研究世界,了解世界,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为此,2011年9月,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系列活动“弘扬科学和平精神,携手共建和谐世界”理论研讨座谈会在京召开,就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科学与和平发展,军控与维和行动,构建和谐世界等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对科学促进和平,和平促进发展,发展推动和谐,以及科技进步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会后,在专家学者撰写的论文基础上,编辑出版本理论研究专辑,它是《新时期·新观察:科学与和平研究在中国》理论研究专辑的续篇,也是海内外热爱科学与和平事业的专家学者纪念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二十三周年的一份献礼。

作者简介

  高潮,1932年生,吉林省人,研究员。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毕业,现为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会长,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十四大代表。  李长和,1942年生,天津市人。1965-2002年在外交部工作,曾任国际司副司长、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代表(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副代表兼裁军事务大使、中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现任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非政府组织)常务副会长。

书籍目录

序前言科学技术篇科学对和平的意义科学家献身世界和平事业的典范现代科学技术对和平发展的正负作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发展中国核技术利用之路初探试论技术对和平的影响资本利益、科学技术滥用与人类未来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加强军事技术研究物理战的未来图景人类和平与人文情怀揭示科技的终极价值坚持和平利用军工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平安全篇危机动荡蕴机遇和平合作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行动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与世界和平大势东方和平主义:中国文化的和平智慧与和平社会理想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与动荡不安的根源未来5至10年国际战略与安全环境发展趋势核不扩散和国际安全中国蓝盔贡献和平生态伦理视野中的国防建设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与国际核裁军“民间的和平”与全球治理和谐世界篇漫议联合国的作用与贡献中国传统“和为贵”思想与和谐世界理论中国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和谐世界建设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和谐社会建设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弘扬中华孝道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和平教育从青少年抓起的重要意义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缘起讲科学、谋和平、促发展,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作者简介附录一:罗素-爱因斯坦宣言附录二:国际和平宣言附录三:联合国大会第43届会议第61号决议:科学与和平附录四:历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贺信编后记

章节摘录

  以人类道德和个人心灵境界为基础,如何能达到消弭战争、避免社会暴力的目的呢?在这里,东方和平主义实际上是在“和”的法则引导下走上了一条寻求“内在超越”的路径。也就是说,从天、地、人的关系中所领悟到的哲学启示,最终把和谐与秩序的求得归结为人的一种心灵状态或境界的修养程度,因为人类的道德修养和心灵至境在于体认和复归于天地之“德”。如前所述,“和”是天、地、人共有的“六德”之一,“德莫大于和”,后来的思想家把这一精神推于极致。我们知道,“德”的范畴在周代以后的政治与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与“德”相联系,无疑推动了东方和平主义的历史演进过程。  四、“人和”与“天人合一”  和谐的精神要求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必须考虑到人类与自然条件以及与人类自身的协调与均衡,即要达“天时、地利、人和”相一致的原则。在这三项条件的最佳配合中,表现出人类社会的最佳状态。因为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并不外在于人类社会自身,所以,人类要顺应自然如气候、地形水利(“天时”、“地利”)等条件,既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人类社会内部也必须体现出人与人的和谐,即维持“人和”的社会原则(也就是原始的人道、民主关系)。李泽厚先生认为,“天时”、“地利”与“人和”相协调,是产生“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的顺从、适应的有机关系)观念的现实历史基础。也就是说,原始氏族体制下的经济政治结构和血亲宗法制度是产生“人和”原则的基础,也是由“人和”向“天人合一”过渡的重要历史因素。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时期 新观察-科学与和平研究在中国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