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陈衍及其

廖菊楝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廖菊楝  

页数:

311  

内容概要

  陈衍,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举足轻重的学术大家。室名石遗室,晚号石遗老人。陈衍是晚清诗坛上的风云人物,是“同光体”诗派的标举者及其诗学理论的主要阐述者。陈衍提出“同光体”之名称,又总结“三元论”、“学人之诗”等诗学理论,曾一度占据晚清至民国初年古体诗诗坛的主导地位。陈衍编纂了几部与诗学有关的著作,有《近代诗钞》、《元诗纪事》、《金诗纪事》、《辽诗纪事》、《宋诗精华录》等等。其中《元诗纪事》一书,是陈衍较为知名的著作之一,兼有文学及文献学的双重学术价值,这也是廖菊楝所著的《陈衍及其元诗纪事研究》将要着重进行分析和论述的对象。

作者简介

  廖菊楝,女,壮族,广西宁明人,1974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学史专业,获得文学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站工作。2007年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至今,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教学工作及学术研究。曾参与编纂《历代日记丛钞》、《名家书札墨迹》、《中国历史文献学》等丛书及专业教材。

书籍目录

绪论
上编:陈衍其人其书
 第一章 陈衍其人
第一节 陈衍年谱传记文献综述
第二节 陈衍生平述略
 第二章 陈衍其书
第一节 陈衍著书刻书概述
第二节 《石遗室诗续集》(卷三至卷八)之价值及纠谬数则
第三节 《福建通志》之纂修与刊刻问题
第四节 《元诗纪事》纂修历史
 附录一:陈衍著述年表
下编:《元诗纪事》考论
 第一章 《元诗纪事》之背景论
第一节 清人元史学之发展
第二节 清人元诗学文献之发展
第三节 诗史观念对《元诗纪事》的影响
 第二章 《元诗纪事》之体例论
第一节 《元诗纪事》与纪事体文献之传承
 第二节 《元诗纪事》之编纂主旨
 第三节 《元诗纪事》之体例叙论
 第三章 《元诗纪事》资料论
  第一节 《元诗纪事》资料综述
 第二节 《元诗纪事》与《元诗选》史源探考
 附录二:《元诗纪事》与《元诗选》史源对照表
 第三节 《元诗纪事》资料正误举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三:四十五卷本与二十四卷本诗人及引书对照表

章节摘录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科技手段也随之日新月异。各类电子资料库的出现,使得现代研究人员对于元诗资料的需求和利用方法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另外,再加上这几十年来元诗资料的新发现,这些因素都使旧的资料总集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与电子数据库和新资料相比,成书于数十年前的《元诗纪事》不可避免地显出未能将资料囊括殆尽、具有文字讹误等缺点。但是做为一部最有价值的元代诗歌纪事体著作,《元诗纪事》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学术价值。因此,为了使《元诗纪事》能适应新的学术要求,延续其学术生命,目前急需针对这部著作展开一系列的文献整理工作。其中,对《元诗纪事》进行进一步的增补和修订,是目前整理这部文献的重要内容。目前看来,需要进行的整理工作有:一是校对引文,并注明卷次。李梦生在1987年出版的整理点校本里已经完成校对部分的工作。但李梦生校对之后并未列出原文所在卷次,对于节引和意引部分,亦未做注明,仍然难以回溯资料。假如能对《元诗纪事》进行全文校对,注明引文卷次、版本,列出原文,将会对学者的研究更为有利。二是增补工作。因时代的限制,陈衍编辑《元诗纪事》之时,毕竟所能见到的资料有限。《宋诗纪事》等书在成书之后,一再有后人补遗之事,而《元诗纪事》竟然从来无人进行增补工作,这与它的学术地位不相符合。增补工作即在原文基础上补充新材料,力图吸纳目前所见的相关资料。如今元代诗学资料更加丰富,已经完全具备了对《元诗纪事》进行增补工作的条件。三是将《元诗纪事》中存在的文字讹误进行订正。此三项工作虽然未知何时可以进行,然而希望本书能抛砖引玉,使学者们能够注意到此项课题,进行与此相关的工作,这也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所在。  ……


编辑推荐

陈衍,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举足轻重的学术大家。室名石遗室,晚号石遗老人。陈衍是晚清诗坛上的风云人物,是“同光体”诗派的标举者及其诗学理论的主要阐述者。陈衍提出“同光体”之名称,又总结“三元论”、“学人之诗”等诗学理论,曾一度占据晚清至民国初年古体诗诗坛的主导地位。陈衍编纂了几部与诗学有关的著作,有《近代诗钞》、《元诗纪事》、《金诗纪事》、《辽诗纪事》、《宋诗精华录》等等。其中《元诗纪事》一书,是陈衍较为知名的著作之一,兼有文学及文献学的双重学术价值,这也是廖菊楝所著的《陈衍及其元诗纪事研究》将要着重进行分析和论述的对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陈衍及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