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下求索

唐双宁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唐双宁  

页数:

292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美国次贷危机算起全球金融危机已两年多时间,且至今不算结束,还把中国及世界各国拖累进来。两年多来,出于责任,出于职业习惯,也出于朋友盛邀,在一些论坛或刊物发表了些“一孔之见”;还有一些是不吐不快,自我留存。今应中国金融出版社之约,并在他们大力帮助下,将部分文章收集整理,汇编成册,取名《上下求索——危机观察》,并提议由我撰写自序。  撰写自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自褒,有显示之虞;自贬,涉虚伪之嫌。所以,干脆落个清闲,将一些文章片段采用“剪刀加糨糊”的办法,原汁原味组合,就算完成任务好了。  前边说了,金融危机肇始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但开始时国人并不知道“次贷危机”为何物。凭借职业敏感,我于2007年4月写出《认识经济运动规律警惕经济拐点下的金融风险》一文,文中提到“2006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已达8750亿美元,净负债已超过GDP的20%,按此速度,未来20年美国的净负债将超过GDP的50%,美元债券正趋于‘垃圾化’”(数字来自当时银监会信息)。

内容概要

  本书是将唐双宁董事长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在一些论坛的演讲稿和或刊物中发表的文章收集整理,汇编成册,所涉及的内容为近几年对次贷危机、金融改革、金融创新、金融文化等方面的多视角论述。共计五十五篇。

书籍目录

认识经济运动规律警惕经济拐点下的金融风险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中国金融机构QDII业务发展之路——在2007中国金融衍生品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中国金融文化:利信义道从中国股市6000点说开去金融家应当树立八个意识——在《亚洲银行家》2007年论坛上的演讲解决中国金融业五大问题的核心是解决流动性过剩——在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的演讲地方金融·地方政府·金融业——在第十一届地方金融论坛上的演讲中外资银行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的演讲关于货币政策的总量、结构和质量问题——在2008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关注中国金融的“八个并存”——在第四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的演讲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关于金融混业监管的一点看法——在首届陆家嘴论坛上的演讲漫谈中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在北京大学银行内控机制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热钱”八窥关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一点看法——在光大银行2008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几点看法——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专题会议上的发言全球金融危机的五个不确定性——在2008中国金融品牌论坛上的演讲关于资本市场的几个观点(提纲)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思考美元($)、人民币(¥)和世界货币(错)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展望——在21世纪亚洲金融论坛上的演讲十大亮点与银行机遇——解读十大措施农村金融的统筹拉动——在能源与金融世界论坛上的演讲中国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与对策 ”——在2008中国金融论坛上的演讲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研判金融危机的走势——在光大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应对即将到来的“第二冲击波”以提升金融“软实力”为切入点转变我国金融增长方式——在2009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下决心对外汇储备进行战略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的走势预估与应对建议——在2009年陆家嘴论坛上的演讲关于金融衍生品的五级分类监管——在2009年(第七届)中国并购年会上的演讲“读书”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在中央党校读书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从哲学角度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思考——在全国政协2009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对宏观形势的几点认识抗击金融危机的五次拉动关于金融监管的几点认识中型银行的特色与作用——在2009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60年:中国的借鉴、机遇与选择——在2009年贡献中国高峰会上的演讲如何当一名金融家甲方、乙方: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之动态观察——在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的演讲地产、房产面面观——在金融与地产:“后危机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上的演讲雷曼破产周年反思中国股市:何以成为经济的“逆向晴雨表”用哲学的观点指导应对金融危机——在天津渔阳金秋金融高层论坛上的书面发言第三只眼睛看天津——在天津渔阳金秋金融高层论坛上的即席演讲(提纲)解决“保八”之后的重点是解决“保什么八”的问题——在2009年新浪金麒麟论坛上的演讲实现大国崛起下的金融崛起对明年信贷增量的“一孔之见”投资拉动及农村投资与就业中型银行十要关于金融危机的“W”走势问题——兼谈迪拜债务危机IMF及其改革记者访谈 金融·哲学·艺术——接受新浪网“两会”专访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谈中国金融改革二三事——接受《金融时报》专访 回顾中国银行业监管改革——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生活之树常青谈十个金融监管思路的形成过程——接受中国金融网专访

章节摘录

  (一)加大对农村投入  一是发行支农特别国债(或政策性金融债券)。目前,我国在支农资金的供给方面存在着农村有需求无来源、财政有愿望无能力、银行有资金无渠道的矛盾,建议视财政能力发行支农特别国债(或由政策性银行发行支农政策性金融债),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资金供求的矛盾。支农特别国债(或支农政策性金融债)采取定向募集方式,由商业银行按存差规模的一定比例认购,主要用于中西部农村基本建设项目。募集资金由中央财政委托政策性银行(或政策性银行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按照信贷原则使用。可由农村信用社代理,实行项目管理、单独核算、封闭运行、定额补偿的管理方式。支农特别国债资金由项目收益偿还,对于可能无法收回的部分,可采取核减政策性银行利税、定额补偿、全额或部分贴息方式解决(此为大题目,这是从需求角度及解决流动性过剩角度考虑,从财政角度考虑会有一定困难,建议深入研究)。  二是消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量包袱。经初步测算,除前段改革期间通过央行票据等形式帮助消化1650多亿元外,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有6000亿元左右存量包袱(其中,贷款损失约4000亿元,历年亏损挂账880亿元,非信贷资产损失约950亿元)。如单纯依靠自身努力来减轻这些包袱,还需20年左右时间。当时按1650亿元计算的主要原因其一是2002年实行的是贷款四级分类,与目前五级分类的状况有很大出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下求索 PDF格式下载



唐的丰富履历,更让他看问题的视角不局限于单纯的就事论事,能从影响或制约实践经济运行的深层次问题入手,具有较高操作性和实用性,能把问题坐实做透。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方面。
第一是对经济问题论述的结构性、制度性视角,如唐在银监会时期就提出了我国金融发展存在机构、区域和城乡三个不平衡问题,直面矛盾;对地方政府与金融企业关系的辨析;对货币政策总量、结构和质量问题的论述等,都较为准确的揭示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第二,对良性金融文化的循循善导,并巧妙的把哲学思想融入其中。金融危机发生后,唐在不同的场合频频谈及金融文化的重要性,倡导“利信义道”的金融企业文化,向危机中的中国金融业输入道德智慧,受到广泛赞誉。


评价同光大之道,值得一读!


一本全面的管理书籍!


不知道谁干的?问当当说不知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