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

吕香茹 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吕香茹 编  

页数:

176  

内容概要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作为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系统性介绍读本,在回顾贸易融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贸易融资的最新发展成果,对贸易融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内容共分七个章节,内容涵盖“贸易融资业务概述”、“供应链金融”、“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产品”、“非信用证下的贸易融资产品”、“结构性贸易融资及产品应用”、“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贸易融资主要业务案例”,分别从贸易融资业务的相关概念入手,围绕具体贸易融资产品、业务流程和特点展开介绍,并在最后配以业务案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编写体现了以下主要特点与创新:第一,系统性。在回顾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产品、非信用证下的贸易融资产品、结构性贸易融资等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产品和特点、风险管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贸易融资业务概述 第一节 贸易融资业务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贸易融资概述 第三节 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意义第二章 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发展新阶段 第一节 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第二节 供应链金融的实践 第三节 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 第四节 电子供应链与网络供应链融资第三章 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产品 第一节 信用证 第二节 信用证项下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第三节 信用证项下的国内贸易融资产品第四章 非信用证下的贸易融资产品 第一节 非信用证下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第二节 非信用证下的国内贸易融资产品第五章 结构性贸易融资及产品运用 第一节 结构性贸易融资的概述 第二节 结构性贸易融资的运作第六章 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 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概述 第二节 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实务第七章 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案例介绍 第一节 某银行对GB汽车经销商开展存货融资的案例 第二节 工商银行的“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 第三节 渣打银行对阿尔法公司开展分销链融资的案例 第四节 民生银行为A光盘设备有限公司办理国际贸易融资的案例附录 ICC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与此同时,各国外汇市场也得到迅速发展,多年来国际信贷以美元为单位进行,而放松管制后,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英镑、马克、日元、法郎等多种货币融资活动。国际租赁、保理业务、出口信贷、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等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  四、新历史条件下贸易融资的变革与发展  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电子科技的发展,对外贸易中呈现的贸易总量的增长和大宗化、资本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为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带来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对银行传统的贸易融资和结算模式提出了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许多符合贸易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和多层次的融资方式层出不穷,这些新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不仅能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对商业银行拓展贸易融资领域,开发和创新产品,以及加速银行国际化进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从流通型融资到供应链融资  传统贸易融资具有流通型融资的显著特征。其一,融资支持重点集中于国际流通领域,资金大多进入流通环节,较少进入生产过程。其二,以国际贸易中的流通类企业为主要融资对象,满足其在进出口运作中的外源型资金需求,实现不同支付安排下国际债权债务的清讫,通常需要结合支付方式的运作。其三,融资决策与实施、融资收益评估、融资风险控制以及融资规则等,与国际贸易流通环节和企业的进出口活动密切关联。  供应链管理的普遍运用,使生产与交换的要素配置和组织形式产生了新变化。决定企业收益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而是供应链上关联企业所从事的,包括采购、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一系列价值活动的整体效率。  供应链上的各类企业对于金融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期间与需求特质,因而推动了贸易融资由传统的流通型融资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其一,金融支持贯穿于贸易供应链及其关联企业,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契合,形成银行、企业和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其二,银行基于对贸易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充分评估,根据行业特点和链条结构设定包括上下游企业在内的全程金融服务方案。将资金注入企业的生产运营,用于解决供应链失衡或断裂问题;银行信用融人企业的购销行为,用于增强其商业信用,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供应链的稳固运转。其三,根据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转结构与路径,以及改善企业现金流和供应链整体财务强度的要求,提供综合性融资便利,如订单融资、物流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 PDF格式下载



书的内容很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增加金融知识


内容还算系统,但深度稍显浅薄。


内容空洞,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