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碳金融与业务创新

蓝虹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蓝虹  

页数:

418  

字数:

479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蓝虹博士撰写的《碳金融与业务创新》一书,内容新颖、前沿,观点鲜明,论述了碳金融产生、发展的制度基础,并阐述了其内涵、交易机制、功能和发展前景,碳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定价机制;重点研究了碳金融衍生品、碳基金、碳证券与保险、银行业机构碳金融业务、企业碳金融管理等碳金融业务的特点、功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机理,并对国内外领先金融机构碳金融业务的成功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作者简介

蓝虹,女,畲族,经济学博士,1971年生,江西省赣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环境制度经济学,环境产权经济学。曾先后在《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家》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关于环境产权的论文3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社会科学文摘》、《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转载,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关于环境与资源产权方面的国际合作课题6项,参编教材5部,撰写《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研究》、《福利经济学研究》专著两本。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碳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一节 碳金融发展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的绿色经济新政
第三节 欧盟低碳经济转型战略
第四节 日本构建低碳社会战略
第五节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第二章 碳金融的交易与发展
第一节 碳金融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第二节 碳金融交易机制
第三节 碳金融的功能与风险
第四节 碳金融的发展前景
第五节 中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 碳金融市场与定价机制
第一节 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第二节 欧盟碳金融市场运行
第三节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市场发展
第四节 中国林业碳汇金融市场发展
第五节 自愿性碳金融市场发展机制
第六节 碳金融定价机制
第四章 碳金融衍生品的功能与交易
第一节 碳金融衍生品的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碳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管理
第三节 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前景
第四节 碳期货产品功能与交易机制
第五章 碳基金运行机制与发展实践
第一节 碳基金的内涵与功能
第二节 碳基金运行机制
第三节 碳基金发展的前景
第四节 世界银行碳基金的实践
第五节 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实践
第六节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实践
第七节 中国碳减排证卖方基金及其他碳基金的实践
第六章 碳证券与保险业务的交易机制
第一节 碳债券的交易机制
第二节 碳资产的证券化机制
第三节 碳保险的功能与交易机制
第四节 碳理财产品的运行机制
第五节 碳信托的交易机制
第七章 银行业机构的碳金融业务创新
第一节 开发银行创新碳金融业务的策略
第二节 碳信贷产品创新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 商业银行碳金融其他业务创新
第八章 企业碳金融业务管理与创新策略
第一节 碳资产管理与创新策略
第二节 企业能效管理方法与创新
第三节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与创新
第九章 碳税制度与政策的实践和完善
第一节 碳税制度与政策设计理论
第二节 碳税制度的国际实践及经验
第三节 碳税的经济社会影响
第四节 我国碳税制度与政策设计思路
附录一 京都议定书
附录二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附录三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
附录四 中国绿色碳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主要内容 《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框架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框架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框架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框架公约》要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发达国家实现到2000年使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至1990年水平这一具体目标;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它们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所需的费用;要求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控制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框架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帮助发达国家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框架公约》仅仅是一项框架条约,不具法律约束力。 三、《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由于《框架公约》只是一般性地确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缺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减排目标,属于软义务,无法实现《框架公约》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的最终目标,因此,第一次缔约方会议通过《柏林授权》,决定进行谈判以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即附件1工业化国家缔约方定量减排的议定书。经过两年的艰难谈判,1997年底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京都议定书》生效的条件是:55个《框架公约》缔约方批准,且其中的附件1国家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之和占全部附件1国家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5%以上。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一)产生与发展 虽然《框架公约》表现出了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但是自《框架公约》生效以来,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或者实施机制,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尤其是几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几乎未采取任何减排措施。因此,各国也都意识到,只靠框架性的国际公约来实现减排目标是不可能的。于是,1995年开始首次在德国柏林召开会议,讨论《框架公约》的具体实施机制。经过多次会议的谈判和讨论,直到1997年12月11日,世界各国终于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实现了对《框架公约》的实质性扩充。《京都议定书》主要对稳定温室气体、发达国家的强制性目标承诺、减少排放的新途径、检测合规等方面作出了承诺。迄今为止,除了美国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外,已有174个国家批准了《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确定了附件1缔约国家的第一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也就是2008—2012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另外,在《京都议定书》中,还引入了具体的三大市场机制,也就是联合履约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在这三大市场机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是针对附件1国家和非附件1国家共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机制,由附件1的发达国家向非附件1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并与非附件1国家展开项目级的合作,以实现自身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清洁发展机制的最大优势在于一方面促使非附件1国家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减排技术,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帮助降低附件1国家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因此,清洁发展机制被称为一项“双赢”的灵活机制,在世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减排合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被广泛应用。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世界气候大会的谈判重点开始慢慢转向了如何具体实现承诺目标。然而,从1998年开始,发达国家就意图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而阿根廷又“很合时宜”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自愿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提议,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其后又进行了多次的缔约方大会谈判,但发达国家并没能实现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目标。2001年3月,美国宣布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从此掀开了后《京都议定书》时代。

媒体关注与评论

  翻开蓝虹博士的专著,我就被深深吸引,一口气拜读了书稿。本书既从理论层面深入研究碳金融的特点、运行机制、作用机理,又辅以国内外领先金融机构开展的碳金融业务和产品案例,全面剖析了其操作流程、重点、难点,为我国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业务和产品提供了较好的范本。  ——金中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蓝虹博士是我认识的最年轻有为的环境经济学家,近年来她孜孜求索,在环境经济学领域有大量新的研究成果。本书运用详实的资料和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全球热点的气候变化和碳金融问题,无论对环境工作者、金融学者还是经济学家,都有不同视角的启迪,对政府管理的制度创新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方莉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助理秘书长    碳金融是中国绿色金融创新领域的亮点。蓝虹博士的专著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创新碳金融业务和产品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机理,是她多年理论研究和实务经验的总结。本书放眼国际、立足国内,为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基于市场的政策思路。  ——原庆丹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书凝聚了蓝虹博士多年来在国际金融机构从事碳金融实务的经验,又不乏客观公正地对国内外碳金融发展鞭辟入里的分析,特别是将国内外领先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衍生品、碳基金、碳证券与保险等创新的成功实践经验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郑重向大家推荐。  ——马险峰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大连商品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    蓝虹博士的新作使我耳目一新。中国与世界的未来离不开绿色经济,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本书面对现实又着眼未来的开拓性研究,将为中国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刘曼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府金融顾问,维新风险投资网公司董事长


名人推荐

翻开蓝虹博士的专著,我就被深深吸引,一口气拜读了书稿。本书既从理论层面深入研究碳金融的特点、运行机制、作用机理,又辅以国内外领先金融机构开展的碳金融业务和产品案例,全面剖析了其操作流程、重点、难点,为我国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业务和产品提供了较好的范本。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金中夏 蓝虹博士是我认识的最年轻有为的环境经济学家,近年来她孜孜求索,在环境经济学领域有大量新的研究成果。本书运用详实的资料和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全球热点的气候变化和碳金融问题,无论对环境工作者、金融学者还是经济学家,都有不同视角的启迪,对政府管理的制度创新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助理秘书长 方莉 碳金融是中国绿色金融创新领域的亮点。蓝虹博士的专著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创新碳金融业务和产品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机理,是她多年理论研究和实务经验的总结。本书放眼国际、立足国内,为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基于市场的政策思路。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庆丹 本书凝聚了蓝虹博士多年来在国际金融机构从事碳金融实务的经验,又不乏客观公正地对国内外碳金融发展鞭辟入里的分析,特别是将国内外领先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衍生品、碳基金、碳证券与保险等创新的成功实践经验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郑重向大家推荐。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马险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碳金融与业务创新 PDF格式下载



内容少了些,想要的另一本碳金融与业务创新缺货了........


拓展了知识面,同时有利于研究


书内容还好,包装和送的也很及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