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求进与给力

王茂林 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作者:

王茂林  

页数:

470  

内容概要

  《求进与给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思考与探索》既有我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审视回顾与求进见解,也有我的给力谏言与探索展望,并以此四部分分别收录了我有关我国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见解,给力城市转型、工业企业、非公经济发展、政府效能建设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以及对未来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与探索,共计50余篇专论文稿和专题发言。其中,多数为我近年来参与各类相关活动和专项课题研究的思考所得,其余则是我围绕当前一些突出问题新撰写的文稿。

作者简介

  王茂林,1934年12月出生,江苏南通人。高级经济师、采矿工程师。1952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沪北财经专修班。1952年12月参加工作。在山西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担任财务科设备管理、基层记录员、采煤班长、技术科副科长、调度室副主任、采煤区长、党支部书记、副矿长、矿长。1956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63年至1964年曾在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采煤专业班学习。文革期间(1967-1970)受冲击,1970年“干部解放”以后,重新在基层任采煤队队长、区长、矿生产组长、矿党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1972年底调任大同矿务局党委常委、副局长、煤炭部赴英国监造组组长(在英国工作1年)、采煤工程师、大同矿务局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主持矿务局全面工作)。1976年底任山西省委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77年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委员。1979年后,任山西省副省长、中共太原市委书记、太原市市长。1985年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1987年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同年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91年3月任山西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93年1月当选为山西省政协主席。1993年9月,任湖南省委书记。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98年1月,在湖南省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年9月调北京,任中共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2002年4月后任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社会职务:1986年和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同志发起组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任第一副会长至今;2002年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2003年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至今;2008年任华民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主要著述成果:几十年来,先后撰写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及专著。主要著述成果有:《煤炭工业企业管理》、《怎样当一个好厂长》、《城市改革与发展探索》、《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与探索》、《怎样当一个现代化企业领导》、《湖南经济研究与思考》、《山西新型能源基地发展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考》等著作。曾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省市若干报刊上发表经济政治社会学术论文200余篇,许多论文在国内国际学术论坛上交流,多次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各国和日本、韩国及阿拉伯、非洲各国进行经济观察并参加重要学术活动、商务会议及在有关大学发表演讲,如中日经济论坛、太平洋区域城市研讨会、中欧投资贸易热点论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还先后出席世界生产力联盟组织的第十二、十四、十六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并作主旨报告,等等,此外,对宏观经济、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经营、能源发展等专业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有关论述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审视回顾跨越发展 精彩纷呈 万象更新——21世纪头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回首转型发展 任重道远 持续推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值得审视的问题审时度势 理性看待 奋勇前进——驳斥当前推进转型发展中的一些不和谐声音第二篇 求进见解(一)继续深化改革更好把握历史大势 奋力推进党的建设——新时期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认识与思考居安思危 好字优先 深化改革 稳中求进——对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认识正确认识稳定、改革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二)推进转型发展理性看待我国GDP的十年跨越——对我国GDP结构调整和优化增长动力的认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刻不容缓——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方式的认识正确看待当前形势科学推进转型发展(三)区域经济新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托起长江巨龙腾飞——新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发展的认识承接与创新——进一步推进皖江城市带发展对推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的思考(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循环经济 防止“环境贫困”——对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齐力推进生态治理 共同维护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积极履行环境责任(五)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把握好新时期民生建设的关键理情绪、顺民心、促稳定、保和谐——扬州市畅通服务群众渠道“十法”推荐……第三篇 给力谏言第四篇 探索展望后记

章节摘录

  对于民生幸福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从建党时确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起,到新世纪初党中央提出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执政为民”的思想。特别是到十六大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再到2011年新春,温家宝同志致辞时强调:一切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以及各个时期对改善民生问题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安排部署,都彰显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幸福的无限关怀与责任担当。同时,近些年来那些让老百姓牵肠挂肚的民生问题,不仅成为地方和全国“两会”的普遍关注点和热议的事项,“为人民谋幸福”也成为地方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一项。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和谐幸福城市等战略举措的实施,我们确实看到不少城市变美了、道路变宽了、广场变大了,民生识,让人民群众理直气壮追求幸福。同时,要着力突破“幸福指数不过是单纯的生活指标”观念,树立广义的“幸福指数”观,明确“幸福指数”不仅是衡量生活质量的单一标准,还是反映社会发展整体进步水平和国民生活状态的综合性指标,一定要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是我国城市追求的一次蜕变,必须加快制定民生发展规划、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民生项目甄选机制和民生幸福指数监测体系,同时要加强民生立法工作。要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方针,既要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也要制定民生幸福发展规划;并通过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把取之于民的税收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民生福利事业上来,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什么是民生项目?什么是民生工程?不应是政府说了算,而应由人民群众来决定,只有建立科学的民生项目甄选机制与科学的民生绩效评价机制,才能从源头杜绝“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同时,要建立民生幸福指数监测体系和加强民生立法工作。只有通过明确方向、细化目标、固化责任、健全机制,才能确保民生幸福城市建设走上规范化、长效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求进与给力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