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特定优势视角的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黄嫚丽,蓝海林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黄嫚丽,蓝海林  

页数:

279  

字数:

250000  

内容概要

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的一种成长战略和市场多元化行为,因此“国际化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的问题成为国外学者的关注点,大量出现了关于国际化程度(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与企业经济绩效关系的讨论和实证研究,但是并没有出现一致的结论。同时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以发达国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国内目前对企业国际化也缺少比较深入的实证研究。与此同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转型期和新兴工业化时期,过去一段时间里单纯以发挥区位优势和制造组装加工的国家竞争优势而进行的粗放型、以低成本进入、处于产业低端的国际化已经面临挑战和备受压力。因此基于上述理论与现实的背景,本书提出特定优势(firm— specific advantage)的视角来进行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本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库的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特定优势转移、获取的内容与方式的角度引入特定优势和国际化进入方式(entry mode)的概念,由此与国际化程度、企业绩效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提出了4组6个假设,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2~2004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104个样本进行了以多元回归为主的实证研究以及对3家企业进行了结构性的案例分析,并对其中2家案例企业进行了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时间序列的曲线估计回归。在对研究结果讨论的基础上,本书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转型与新兴工业化时期,企业国际化呈现复杂的交互、交替状态,因此不能简单地回答“ 国际化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的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一种不确定或波动的关系,未必能够出现如发达国家企业那样的规律性特征。第二,本书特定优势中研发密集度(R&D intensity)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 (moderating effect)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企业已经不能完全单凭区位优势或者制造组装加工的国家竞争优势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特定优势已经成为更为重要的盈利来源。第三,本书对特定优势中广告密集度 (advertising intensity)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正说明,特定优势的获取和建立是要有所投入的,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一个“门槛效应 ”(threshold effect)。第四,进入方式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方式的不同不仅是特定优势转移渠道的不同,更是特定优势获取渠道的不同;进入方式在风险和资源承诺(resource commitment)上的差异性是我国企业选择不同进入方式和学习程度的影响因素。 本书对在我国现阶段特殊的环境下,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得到了与国外研究不同的结论,出现了新的解释。首先,这是新的情景嵌入(context—embedded)下的研究,参与了国际相关学术研究的对话,丰富和补充了该领域的研究。第二,从作为特定优势转移和获取的角度探讨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这可能是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引入进入方式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是一种新的理论尝试。这可能拓展了国际化程度与绩效相关研究的视角,也拓展了国内大多数相关研究的视角。第三,运用比较规范和国际通行的实证研究方法也弥补了国内关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研究缺少实证研究的不足,而同时采取案例研究方法,大样本的截面数据分析与案例企业的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有利于揭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在特征,可能能够促进国内的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另外,本书对企业认识中国现阶段企业国际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回答,这对理清认识,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黄嫚丽,女,1978年生,汉,广东汕尾人,博士。200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哲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企业集团的成长与重组”等多项国家级、省级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在《南开管理评论》、《预测》等重要期刊、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ISTP检索)等发表文章10余篇。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管理、国际商务、跨国公司、国际企业管理等。

作者简介

  黄嫚丽,女,1978年生,汉,广东汕尾人,博士。200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哲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企业集团的成长与重组”等多项国家级、省级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在《南开管理评论》、《预测》等重要期刊、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ISTP检索)等发表文章10余篇。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管理、国际商务、跨国公司、国际企业管理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结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对象 1.3.1 企业国际化的概念及其界定 1.3.2 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概念界定 1.3.3 企业的特定优势与竞争优势 1.3.4 企业绩效的说明 1.4 研究的内容、意义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流程 1.6 本书的结构 1.7 本章小结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国际化研究的基础理论 2.1.1 垄断优势理论 2.1.2 内部化理论 2.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 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研究 2.2.1 小规模技术理论 2.2.2 技术地方化理论 2.2.3 技术积累产业升级理论 2.3 企业国际化进程研究 2.3.1 国际化阶段论(u—M模型) 2.3.2 与创新相联系的国际化进程理论(I—M模型) 2.3.3 其他关于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研究 2.4 战略管理研究视角的企业国际化研究 2.4.1 环境、战略与组织视角的企业国际化研究 2.4.2 以资源为基础观点下的企业国际化研究 2.5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2.6 企业特定优势的研究 2.7 国际化进入方式的研究 2.7.1 进入方式的分类及其内在特征 2.7.2 国际化进入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2.7.3 进入方式的选择结果 2.8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 2.9 本章小结第3章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3.1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概述 3.2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史 3.2.1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9~1984年) 3.2.2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85~1991年) 3.2.3 第三阶段:调整发展阶段(1992~1999年) 3.2.4 第四阶段:快速发展与“走出去”阶段(2000年至今) 3.3 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3.4 本章小结第4章 概念模型与假设 4.1 概念模型的建立 4.1.1 国际化的影响 4.1.2 企业特定优势的影响 4.1.3 国际化进入方式的影响 4.2 本书的概念模型 4.3 研究假设 4.3.1 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4.3.2 国际化程度、特定优势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4.3.3 国际化程度、进入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第5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5.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2 变量的测量与统计方法 5.2.1 因变量(企业绩效) 5.2.2 自变量 5.2.3 调节变量 5.2.4 控制变量 5.3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库实证研究的方法 5.4 案例研究的方法 5.5 本章小结第6章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库实证研究的统计结果分析 6.1 样本特征 6.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6.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2.2 相关性分析 6.3 多元回归结果与假设检验 6.3.1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6.3.2 企业特定优势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及其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6.3.3 企业国际化进入方式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6.4 本章小结第7章 案例研究 7.1 研究对象与案例选择 7.2 案例描述 7.2.1 海尔集团 7.2.2 中集集团 7.2.3 广州纺织工贸集团 7.3 案例综合分析 7.3.1 企业国际化的特征 7.3.2 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7.3.3 企业的特定优势及其影响 7.3.4 国际化进入方式及其影响 7.4 本章小结第8章 结果讨论 8.1 假设检验结果总结 8.2 研究结果讨论 8.2.1 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讨论 8.2.2 企业特定优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讨论 8.2.3 国际化进入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讨论 8.3 研究结果的实践启示 8.4 本章小结结论附录1 企业调研数据采集表附录2 不同进入方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ROS关系的回归模型附录3 中英文人名对照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特定优势视角的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