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07

卫兴华等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卫兴华等  

页数:

513  

字数:

550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2007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科学范式》、《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利益相关论者的企业产权和社会责任观评析》等研究文章。

书籍目录

落实“十七大”精神繁荣经济科学研究开幕词闭幕词第一篇 马竞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和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中国经济学的历史转型 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当代国际分工新特点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新发展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载体研究 和谐社会中的农村和农民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发展县域经济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城乡户口相对价值的变化、推拉理论与“非转农”现象——侧重于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分析 工业化、城市化需要与农民权益衡平的土地产权制度设计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 农民工代际差异比较分析及启示建议第三篇 公平效率组合与构建和谐社会 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学习“十七大”报告的理论思考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公平、效率和平等观探讨 试论在和谐社会条件下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 城乡差距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优先次序 论公平分配实现的微观基础 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从库兹涅茨假说谈起 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空间演变的特征及原因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农村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各省、市、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1978~2005年 就业机会一能力与统筹就业: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第四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利益相关论者的企业产权和社会责任观评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正义 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发展、创新与特征 汇率稳定、价格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宏观调控策略 中国“后转型期”政府治理机制研究第五篇 中国经济发展 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 中国经济模式蜕变:从快速增长到和谐发展 “双二元结构”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 和谐社会与资源环境及自主创新 竞争程度、市场规模与创新——一个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中国经验研究 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中国服务业增长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对中国开发区产业集聚的性质及其 变迁的实证分析 文化产业解构传统产业:机制与路径附录:入选会议论文目录

章节摘录

  第一篇 马竞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和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内在结合  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本来是由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为增进国民财富、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理论建立的。马克思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面。但是今天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一种理论,把它说成是脱离经济建设实践的不具有实用性的学问,这钟错误观点导致把它日益边缘化。所以,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科学阐明它对经济建设的实用性,成为今天讨论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  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事业。他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当然地是一本革命性著作,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但是,马克思不只是一位革命家,他还是一位科学家,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运用这个方法发现了资本主义这个特殊生产方式的经济运动规律,把这个生产方式的内在结构和运动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其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结合表现在它对资本主义的考察包括两个方面:从正面和从反面,正面是指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从反面是指揭露它的内在的固有矛盾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紧密结合正是《资本论》的魅力所在。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07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