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孔喜梅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孔喜梅  

页数:

220  

内容概要

在城乡二元制度和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以来供给不足,这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本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发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根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作者简介

孔喜梅,1974午5月生,河南睢县人,2005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郑州大学商学院。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土地问题研究,先后发表相关沦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二章 公共产品及其供给理论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含义 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节 公共财政理论第三章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及其变迁 第一节 若干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有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城乡二元制度及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 第四节 财政体制对衣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 第五节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及其变迁第四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其评价 第一节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及评价方法 第二节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一一宏观视角 第三节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一一微观分析第五章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研究 第一节 公共产品需求的不可衡量性及其与私人消费的关系 第二节 农民居民私人消费的特征 第三节 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第六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及其分析 第一节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 第二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第七章 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的途径 第一节 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矛盾的短期措施 第二节 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的长期途径附录 调查问卷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家庭承包制实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牧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 397.OO亿元增加到1984年的3 214.13亿元,6年间增长了1.8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57元增加到1984年的355.33元,6年问增长了2.66倍,并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高于农牧业总产值的增长。这表明:经济增长的巨大效益被农民获得。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从1978年的2.6:1降低到1984年的1.71:1(农村居民收入为1,下同)。很多学者将这一成绩归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如林毅夫测算,1978~1984年间,家庭承包制度的实施对农业生产力的贡献份额高达46.89%。①笔者认为,这一制度贡献在于家庭承包制的实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释放了农民的劳动热情,提高农村资源配置的效率。  1984年以后,农业生产由高速增长陷入长期徘徊。主要表现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城乡收入差距反弹和粮食产量下降。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由1982年的20.89%下降到1984年的14.71%,城乡差距也有1984年的1.71:1扩大到1985年的1.9:1,1989年又进一步扩大到2.3:1。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使得9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又出现新一轮的高速增长,1994年曾高达32.48%。1996年以后,农村经济重新陷入新的困境之中。主要表现在:1996~2001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从1996的22.08%降低到2000年的1.95%,部分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同时,粮食总产量也一直呈现下降趋势,1996~2003年,除1998年粮食产量比上年略有增长外,其余年份我国粮食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也从1996年的50 454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43 070万吨,下降了14.64%。粮食产量的持续下降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上升,从2003年底开始,我国粮食价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粮食价格的上升必然导致综合物价水平的上升,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