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研究

吴红军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吴红军 著  

页数:

210  

内容概要

有些并购本不必发生,甚至发生后反而对企业不利,但却发生了,仅仅是为了满足大股东①的自利(Self-interest)目的。 贝、康和金(Bae、Kang and Kim,2002)指出,管理性目标(ManagenM Objective)和公司治理机制,在经理人对外收购决策中居重要位置,在一些并购事件中,对公司的掏空(Tunneling),才是发动并购的主要动因。 本书研究的大股东自利性并购,是指大股东利用控制权,通过并购而自利,而其他股东没有因并购获利,甚至利益被牺牲的现象。利用并购将上市公司和小投资者利益转移到大股东手中,是发生最多、最为典型和危害最大的大股东自利性并购。大股东自利性并购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在我国“一股独大”的市场现实中尤为突出和激烈。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常常派遣高层管理人员,把持着公司的战略决策和日常经营。外部小股东一般无力参与企业经营,与掌管着企业的大股东之间存在着实质上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大股东的存在,对小股东和公司价值来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由于占有企业大部分的现金流,大股东有动力监督管理层,争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形成“利益协同效应”(Incentive Effect)。另一方面,大股东拥有控制权,有条件以小股东和公司的利益为代价,谋取控制权私利,形成“壕沟防御效应” (En—trenchment Effect)。大股东自利性并购的发生,是“壕沟防御效应”占主导地位的体现。 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并购的理论及实践结果的基础上,侧重研究了控股股东为达到管理性目的,策动上市公司对外并购并从中谋取私利的控股股东自利型并购;并在借鉴LLSV03(2002)研究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构建了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对我国A股市场上大股东通过并购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的现象,用配对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上市公司在经历了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后,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和价值损失的后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并购概述 第一节 并购的概念及类型 第二节 并购动机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并购的实践效果 第四节 并购中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第五节 并购后的整合 第六节 反并购策略、措施和应用 第七节 并购的历史与发展第二章 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的研究背景与思路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改进与创新第三章 公司理论、代理冲突和自利性并购 第一节 公司理论、代理冲突和自利性并购 第二节 境外对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的研究 第三节 我国股市的自利性并购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制度背景分析 第二节 控股股东的自利动机 第三节 内部治理机制的失衡 第四节 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的理论模型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的方式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自利性并购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本章 小结第六章 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的市场反应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市场反应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影响市场反应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七章 自利性并购的长期绩效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实证结果 第三节 本章 小结第八章 主要结论、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启示和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附录 大股东自利性并购典型案例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