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村收入分配差距、贫困与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

周云波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周云波  

页数:

287  

内容概要

  根据经济发展理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减少农村贫困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乡镇企业、外出务工和从事非农业经营进入到了非农产业就业。一些学者称之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劳动力和人口流动。在《中国农村收入分配差距贫困与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中,周云波副教授详细阐述了我国农村出现劳动力进入非农业部门就业这一重大现象的背景,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以及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总体情况。以此为基础,作者详细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业部门就业的三条主要途径,即进入乡镇企业就业、外出务工和从事非农业家庭经营,并利用家户资料,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定量测算了当地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区位条件、家庭结构以及教育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倾向、就业比例和就业时间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其研究角度之全面是近年来所少见的。

作者简介

  周云波,1970年生于天津蓟县。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1989年考入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1994年获工程学学士学位后转学经济学,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5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经济系留学,2006年5月回国。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经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和贫困等。自从事学术研究以来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先后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季刊》、《财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International 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 Paper”和“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olicy Research” 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有多篇论文入选任上海、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地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并应邀宣读,其中有些论文获得国际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与他人合作撰写中文专著6部,英文专著1部。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内容及数据资料第二章 收入分配的概念以及测度收人差距的主要指标和计算方法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测度收入差距的主要指标第二节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及估算第三章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收入分配体制的变化及收入差距的变化第二节 影响农村居民总收人差距及其变动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影响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的主要因素第四节 一些宏观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第五节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未来的变动趋势第四章 贫困的内涵与测度指标第一节 贫困的内涵与贫困线的确定第二节 测度贫困的基本原理与常用指标第五章 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与经验分析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的变化、特点及成因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第三节 影响农村贫困的主要因素:从家户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第四节 当前我国农村主要的扶贫措施与制度第五节 “银政合作”:我国农村开发式扶贫的新模式附录第六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及影响因素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状况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主要家户特征第三节 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因素:从家户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三种途径及家户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的乡镇企业就业及家户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家户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业家庭经营及一些家户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二节 政策建议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村收入分配差距、贫困与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