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词一读通
2009-7
上海大学出版社
姚霞连
223
古诗词(或称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充盈着我们民族丰厚的思想情感,记录了先贤古圣数千年来文化艺术的追求。 学习古诗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开阔视野,提高学养,丰富思想和情感,意义极大。因此,从古至今古诗词始终是莘莘学子必读必学的内容,也是展示学子才华的重要平台。二千多年前,孔子就告诫他的儿子子鱼,“不学诗,何以言”;一千多年前,年少的白居易就是凭借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赢得名诗人顾况的赏识和在长安立足的可能。今天,古诗词仍然是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对象,也是考测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时间的久远、语言的艰深、表情达意的含蓄以及格律等等因素,今天我们中小学生学习它,古诗词爱好者阅读它,一般有较大的难度,常常出现不知所云的困惑,也就是读不通,更不用说鉴赏。
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是中学生求学的重要内容,但难于读通、学好。本书依据古诗词必须学习的基本知识、技能,或者说“考点”,分门别类,一门一类讲清说透,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求“读通”:全书一共十讲,每讲配有针对性很强的训练题,先讲后练,以求“学好”。 本书也适合广大的古诗词爱好者入门学习和欣赏。 本书有三个特点: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讲缘起重趣味,讲解举例求趣味。 2、循序渐进。由知识到技能,由理解到鉴赏,由浅入深,逐步升华。 3、重点突出。不拖泥带水,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讲解决一个问题。
姚霞连,上海市重点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三十年来始终在教学第一线尽情耕耘、播撒阳光,语文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编著、主编、参编的书籍近二十本。
前言一、袁枚“读诗不读史”之言的启示——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史二、标题有“吟”的就是古体诗吗?——明辨古典诗歌的体裁三、朱熹是在“泗水滨”“寻芳”吗?——掌握古典诗歌的题材四、流泪的是杜子美还是猿猴?——消除古典诗歌阅读的障碍五、有资格称“秋思之祖”的是谁?——领会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六、杜甫改诗为何连性命都不顾了?——把握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七、林黛玉、薛宝钗谁该略胜一筹?——体味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八、唐代诗人写出不朽诗篇的秘诀——认识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九、历史上真有苏小妹其人吗?——审视古典诗歌炼字、锤句、谋篇十、“铁板铜琶”对决“红牙板”——知晓古典诗歌的风格流派古诗词阅读鉴赏综合训练题每讲检测训练题参考答案古诗词阅读鉴赏综合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袁枚“读诗不读史”之言的启示——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史 袁枚是清朝诗人、诗论家,他在《随园诗话》中说:“读诗不读史,便不知作者事何所指。”意思是说:阅读诗词如果不了解相应的历史事实,就不知道作者所写的是什么事。为了说清道理,袁枚还举了一个事例,南宋时期,丞相李沆为民众建祭祀之祠欠了一笔三十万的债务,真宗皇帝念李沆清正为民,替他偿还了,当时就有人在诗里写道:“新祠民祭祀,旧债帝偿还。”很显然,读者如若不知道宋真宗为李沆还债的事,就很难理解这联诗句了。 袁枚所讲的意思,是说要读懂一首诗,必须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该诗所涉及的历史事实。这话千真万确,也是常识,但我们还要说,要能真正理解、鉴赏古典诗歌,我们还需要了解古典诗歌史。因为读者了解古典诗歌产生发展的概况,就能把一首诗放在一个更为专业、更为系统、更为广阔的背景下、链条中去认识,这样的认识当然会更全面、更深刻,也更能实事求是。 我国是一个诗国,其源头可追溯到二三千年前,源远流长。
据说对学文言文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