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民币实际汇率问题研究

申琳,马丹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申琳,马丹 著  

页数:

228  

内容概要

本书的研究内容基本上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一是实际汇率的概念、分类与测算;二是实际汇率变动与冲击来源;三是均衡实际汇率的决定。

作者简介

  申琳,女,1978年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上海金融》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批准号:09HQZZ024)的研究成果。  马丹,男,1978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曾在《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和《财贸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标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第三节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重要概念说明 第二章 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变动趋势与成因分析  第一节 实际汇率的概念与测算方法  第二节 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变动趋势与成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给冲击与人民币实际汇率  第一节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长期变动情况  第三节 我国两部门工资的长期变动情况  第四节 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国际比较   第五节 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与人民币实际汇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需求冲击与人民币实际汇率  第一节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  第二节 政府支出与人民币实际汇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货币冲击与人民币实际汇率  第一节 货币冲击对实际汇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第三节 计量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  第一节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相关理论与研究回顾  第二节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与实际汇率失调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纠正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的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束语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3.实际汇率变动的货币冲击。  按照研究时所依据理论基础的不同,我们将学术界对于货币冲击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研究分成以下两类:第一类是以购买力平价成立为理论基础的研究。通常认为,实际汇率反映了考虑价格变动因素后对于购买力平价偏离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到70年代末,有关货币冲击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研究大多是以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为基础进行的。但其后学者们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现实经济中,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并不能成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以多恩布什(Dombush,1976)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超调模型”,试图通过引入价格粘性来解释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能成立的原因。该模型强调: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商品市场存在价格粘性以及对未来预期一致性的假设条件下,由于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具有粘性的特点,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会造成本国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的贬值超过长期均衡水平。但从长期来看,国内价格水平的逐渐上升会增加货币需求,从而造成利率的逐步上升,使得本币汇率逐步升值。因此,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过渡的过程。在“超调模型”中,由于受到货币供给和利率平价的影响,汇率的超调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会同时出现变动,但长期来看,伴随着价格与利率水平的调整,实际汇率水平会重新回归到均衡状态。可以说,“超调模型”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理解实际汇率的变动开辟了崭新的理论途径,使得对于货币冲击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研究仍可以基于购买力平价基础上进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人民币实际汇率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