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上下)

西拉姆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6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西拉姆  

页数:

424  

字数:

562000  

译者:

曾晓祥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可以命名为“亲历考古”。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故事,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书中所有材料,都跟现场挖掘有关…… 他没有“亲历”中华文明的考古挖掘,所以他对于这一支悠久古老的文明,不置一词。 作者一生都在做“还的现场”的工作,用他一支生花妙笔,引我们回到惊心动魄的“考古现场”。到了现场,我们方知那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考古人的“生死传奇”…… 这本书原名《神祗·坟墓·学者》,自1949年面世后的18年间,被译成近30种文字,行销数百万册。被读者视为“严格遵守科学性原则”的大众读物,被西文不少大学长期定为“必读书”,被出版家和评论家“考古经典”…… 阅读本书的理由: 本书还有原四大古文明的“考古现场”:希腊、埃及、巴比伦、中美…… 考古学的内行回到“现场”,也许会重新发现诸多的蛛丝马迹;考古学的外行回到“现场”,也许会重新体验到愉悦身心的诸多“热闹”…… 你要知道汤普森和他从“圣井”中捞出古玛雅殉女尸的故事,读读这本书;你要知道谢里曼和他挖掘特洛伊古城的故事,读读这本书;你要知道博塔和他发现尼尼微古城的故事,读读这本书;你要知道卡特和他发掘神秘图坦卡蒙墓的故事,读读这本书;……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 文化学者或文化爱好者,神秘历史爱好者或反对者,传奇故事爱好者或反对者,严肃大众读物之爱好者或反对者,考古学家或考古爱好者……

作者简介

西拉姆是德国著名考古学家及考古学普及家。一生致力于“还原现场”的工作。1949年出版本书,1956年出版《赫梯人的秘密:古帝国的发现》,1958年出版《考古不学前进》,1966年出版文集《研究过去的人》。四书构成一个“还原现场”的整体,带我们全方位地“亲历考古”。它们共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关于雕像的记载:庞贝、特洛伊、迈锡尼、克里特 一、那不勒斯王后:从后花园到庞贝城 二、文克尔曼:一门新兴科学的鼻祖 三、插话:我们为什么要探索过去呢? 四、谢里曼(一):挖掘特洛伊藏宝的商人 五、谢里曼(二):阿伽门农的面具 六、谢里曼(三):同诸多学者的矛盾 七、谢里曼(四):迈锡尼、梯林斯和克里特 八、伊文斯:克里特岛和牛怪第二部分 关于金字塔的记载:埃及帝国 九、拿破仑:在法老的国家 十、商博良(一):罗塞达石碑的奥秘 十一、商博良(二);叛国罪与象形文字 十二、贝尔佐尼、莱普西亚斯和马利耶特:古埃及的生活 十三、比特里:阿门涅姆赫的陵墓 十四、帝王谷的盗贼 十五、木乃伊 十六、卡特:图坦卡蒙陵墓 十七、卡特:法老的诅咒第三部 关于塔的记载:亚述、巴比伦和苏美尔王国 十八、博塔:发现尼尼微 十九、戈罗特芬德老师:破译楔形文字 二十、罗林生:尼布甲尼撒的黏土牌词典 二十一、雷亚德:智斗总督的业余考古家 二十二、乔治·史密斯:洪水的故事 二十三、科尔德维:通天塔 二十四、伍莱: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第四部 关于庙宇的记载: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和托尔特克人的帝国 二十五、科尔特斯(一):孟泰苏玛宝藏 二十六、科尔特斯(二):一举毁灭古文明 二十七、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买到一座“林中之城“ 二十八、间奏曲 二十九、玛雅人弃城之谜 三十、爱德华·赫伯特·汤普森:奇钦·伊查和圣井 三十一、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和托尔特克人:他们从哪里来?第五部 尚且写不出来的几部记载 三十二、对古老的帝国作新的探索

章节摘录

书摘  中世纪那些自称“人文主义者”的人,对古希腊和古罗马,也许根本不真正地懂得;但是应该记住,由于这些人的媒介作用,才使古罗马、古希腊那些古老的、过时的想法和做法变成当时社会生活的动力。1620年“五月花号”上的英国清教徒和1519—1532年间在科尔特斯和皮萨罗(均为西班牙殖民主义者——译者注)率领下前往中美和南美的西班牙人能下定决心在新大陆开创新生活,大概是因为有人把旧的习惯化的东西记载下采供他们阅读了吧。实际上,这些人对原有的生活方式,在移民到新大陆时,他们并未抛弃,而是一起带了过去。不论他们自己是不是察觉到了这一点,这些新大陆移民不论是在思想感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还是在对待爱情、婚姻、义务、工作等人的基本需要的态度上,还是在区分善良与邪恶、神灵与魔鬼的原则上,都与他们自己的历史保持了一致性。  让干涸的泉眼恢复喷涌,让被人忘却的东西为人记起,让死去的转世还魂,让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这就是考古学家的艰巨任务。因为历史的长河沐浴着所有的人类,不论他们住在蒙特帕纳斯还是布鲁克林,圣地亚哥还是柏林,迈阿密还是雅典。这长河就是西方世界的伟大的人类群体,五千年来,这个群体在同一条河里游泳;尽管他们挥舞的国旗颜色不一样,但他们却为同样的星宿所指引着。  考古学决不是特殊的神秘的科学,而是与所有人都有关联的事情。实际上,从事考古就是在研究整个生活本身,因为生活不是什么突发事件,而是过去同未来的汇合点上的一个常数。  奥古斯托·詹多罗,一位罗马古文物收藏家,他在一篇备忘录里记载了他幼时与他爸爸一道打开了伊特拉斯坎的一具古石棺的过程。他说:“好不容易,才把那棺盖挪开,然后把它竖立起来,最后让它朝一边沉重地倒了下去。随后看到的情景是终生无法忘怀的,而且不论何时,只要一想起就历历在目。一位全副武装的青年武士躺在石棺内,头盔、长矛、盾牌和胫甲样样佩带得整整齐齐。请注意,我看到的不是一具武士的骷髅,而是一个四肢完整的武士直挺挺地睡在里面,如同刚刚放进石棺。然而这副模样只存留了一瞬间,在火把照耀下,一切都像是即刻熔化掉了。头盔滚到右侧,护心镜坍塌了,圆形盾牌陷落进去了。两块胫甲也骤然落了地,一块朝右,一块朝左。这位武士尸体不知完好无缺地保存了多少个世纪,可一遇空气就熔化了……火光里我只见一团金黄色的烟尘悬在半空中。”  詹多罗备忘录里的这位武士就属于伊特拉斯坎民族,这个古民族很神秘,时至至今关于它的源起和后裔还未弄明白。然而,这具古尸的发掘人只来得及看他一眼,他一下子就消失了,永远也无法修复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是由严重的粗心大意造成的。  远在人们发现古庞贝城之前,第一批雕像从古遗址出土时,一些思想开化者,能够在那大理石裸体像上看到同异教的偶像一样美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摆进了王公和主教的宫室里,尽管在中世纪被陈设在地方长官、雇佣兵军官或暴发户们的别墅里,但充其量不过是时兴的古玩而已。在这些私有性质的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雕像完全可能与双头怪胎的标本摆在一起让人欣赏;古代浮雕旁也可能搁着一张鸟皮,因为有人传说这鸟生前曾经落在圣弗朗西斯的肩上。  被发掘出来的古文物常常为许多无知而又贪婪的人据为已有,而这些人在发掘时又往往给古文,物带来严重的损坏。这种现象无人制止,一直持续到上一个世纪。  古罗马议会大厦四周是古罗马议事厅,这片古建筑群瑰丽无比。16世纪时,这里却建起了许多石灰窑。为了利用那些建筑材料,许多古罗马庙宇被夷为平地。教皇们随意取用那些大理石来装饰自己的喷泉。一位名叫“天真”的教皇为了给自己的种马装饰马厩,为了取用石料,下令炸毁塞拉辟斯庙。罗马圆形剧场被当做采石场长达400年,为了给一个教会建筑提供廉价的装饰材料,直到1860年,教皇庇护九世还继续毁坏这个雄伟的古建筑。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留给考古学家研究的古罗马材料只剩下一些残羹了。假如这些古建筑保存完整,对考古工作就会是十分有利的。  即使古文物未蒙受盗贼的劫掠或无知的损毁,即使是完好无损地被保存到现在(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也还存在另外的难题,因为有了兜好的古迹,解释古迹的问题就出现了。1856年,杜赛尔多夫的一个石洞被发拥了,里面有一架男子骨骼。从出土地点的地质条件来看,可以断定这是一具史前时代的古尸。现在被称之为“尼尔德特人”。可在当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动物骨骼;波恩的迈耶.教授说这是一具1814年被人杀死的哥萨克人遗骨;哥根廷市的瓦格纳先生说这是一位荷兰老人;巴黎的普鲁讷—贝依则认为是凯尔特人;德国著名病理学家弗尔绍夫却说这是一位生前患有痛风病的老人,然而,弗尔绍夫名不副实,在很多问患上他只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块绊脚石。只有艾尔伯菲尔德镇上的一位中学老师弗尔洛特博士的解释是正确的。大约五十年之后,终于从科学上确定了艾尔伯菲尔德的见解正确无误。  据一篇传说所载,刚满5岁的商博良就动手翻译古文了。他先凭记忆记住一段古文字,然后同原文对照。他就是用这种自学方法辨解古文。将近7岁时,他头一回听说埃及这个神奇的国度,但像海市蜃楼一样只听了一次就销声匿迹了,原来比他大12岁的哥哥让.贾克满心希望准备随同拿破仑远征军开赴埃及,却没有去成功。  不论是亲眼目睹还是道听途说都知道,小时候在菲济克学校,商博良的功课并不好。他哥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语言学家,同时爱好考古学。因为商博良学习成绩不好,1801年,他哥哥就把他带到格兰诺勃尔去了,亲自教他。在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方面,11岁的商博良很快就展现了罕见的天赋,接着就专心致志地学习希伯来文,进步也很神速。他哥哥当机立断,决定从此以后尽量韬晦自己的语言才能,以使商博良能早日脱颖而出。这时,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商博良—菲济克,最后索性改为菲济克。他自己的才华本来是不可小觑的,然而却能够如此谦退,如此深信商博良比自己更能光耀门庭,这的确难能可贵。  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傅立叶,就在这一年同这位通晓多种语言的少年谈了一次话。傅立叶随同拿破仑远征埃及,后来在开罗的埃及学院出任秘书,还在法国驻埃及军政府里担任委员、司法长官,并兼科学委员会的负责人。这时,他任伊赛尔河区行政长官,在省会格兰诺勃尔居住,一批知识界的精英很快就在他的周围聚集起来了。有一次视察学校时,他同商博良对一个问题辩论起来了,并对商博良那超群的智能颇为欣赏,不久就邀请他到家中来做客,并让他浏览了自己在埃及搜集到的一些文物。初次看到那些古纸草的碎片和石片上的象形文字,这位皮肤黝黑的少年觉得十分可爱。他问:“有谁认识这些字吗?”傅立叶摇了摇头。“我会认识的”,商博良满怀信心地说,“过几年就可以的,那时我己长大了尸多少年后,他自己还时常提到这桩事。  这件轶闻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另一个人孩提时对爸爸说“我要找到特洛伊”的故事。这两个少年都是那么荒诞离奇,都是那么信心万丈。然而两个人在实现少年梦想的进程上又是多么不同!尽管商博良的智力发展迅速,常常把同学远远地甩在后面,但他一天也没有脱离正规的教育,而谢里曼一生的学问都是靠自学而得来的。谢里曼在没有任何技术设备的状况下展开了发掘工作,而商博良有条件让一切当代知识都可以为他所用。  对他的学习哥哥进行了监督,他希望控制一下这个孩子太旺盛的求知欲,但办不到。商博良不断地朝着最深奥的知识领域迈进,一个又一个的知识高峰被他拿下来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名犬历史》完成时才12岁。他觉得没有一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大事年表,对历史研究工作很不方便,就亲自动手编纂了一部,取名“从亚当到小商博良年表”。因为哥哥特意隐姓埋名,给他创造出名的条件,所以他就署名为“小商博良”,为的是让人们别忘记了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商博良。  13岁时,他开始学习阿拉伯语、迦勒底语、叙利亚语和和科普特语。巧得很,不论他学什么还是做什么,也不论他有哪些未曾预料的机遇,都或多或少地无一例外地与古埃及文明有所关联;每当他动手研究一个新的课题,就无意中朝着古埃及问题走近了一步。为了考证中国古文和埃及古文之间有没有联系,他涉猎了中国古文。当然,他钻研的这些古文资料都是十分罕见的,没有傅立叶的力量,这在格兰诺勃尔是办不到的。就这样,1807年夏天,刚刚17岁的商博良根据手头所有的资料编出了第一部古埃及法老王朝的历史年表。  这的确可以算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商博良当时能够拿来用的所有资料只不过是《圣经》上的一些片段和零散歪曲的阿拉伯、拉丁和希伯来文资料,此外就只能参照一下科普特文本了。科普特语是惟一的与古埃及语关系较近的一种语言,直到17世纪埃及北部还在流行。  商博良想到巴黎开展研究工作。教育当局获悉后,就让他自己命题写一篇论文。他们原以为他只能写出一篇普通的学生作文而已,谁想他居然构思了一本书,书名叫《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  1807年9月1日,商博良讲读了这部著作的导言。格兰瞄勃尔市公学的全体老师当听众。身材瘦长的商博良笔挺挺地站在讲台上,态度严肃,脸上闪现着天才的神采,他用严密的逻辑和大胆的理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们听罢大为赞赏,当场就选他当老师,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雷瑙尔顿校长起身拥抱了商博良,说:“根据你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才选你当老帅的。但我们深信,你未来的成就远不止这一点,我们相信你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也相信你将来成名之后不会忘却这些最先发现你的天才的人。”  商博良就这样一下子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从公学出来以后,商博良就昏倒了。这时,他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少年,他的性格对情绪波动的反应十分强烈。他是一个天才,许多人都知道,他那早熟的智力已经出了名了。他的身体的发育也超出了实际年龄,例如他刚一毕业就决定成家,这完全不同于少年的初恋。  他知道巴黎是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知道自己马上就会进入事业上的新阶段。  商博良和哥哥一道坐长途马车奔波了70个小时,终于到了巴黎近郊,他的心已从现实转入了憧憬。那老得发黄的纸草仿佛就在他的眼前,那儿十种不同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响起。他想起了罗塞达石碑;在辞别傅立叶的时候他已见过这碑的手抄本。那些雕刻在玄武岩上的象形文字时不时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根据可靠的传闻,在兄弟俩坐车前往巴黎的途中,商博良突然道出埋藏在心里的话。他对菲济克说自己原本想干什么,而现在突然看到自己已有力量去实现夙愿了。黑眼睛在他那黄脸上闪着光:“我要把象形文字破译出来,我一定能够做到。”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中西拉姆为我们重现古巴比伦以及它的悬空花园的异彩,悠然消失了的庞贝古城,辉煌、瑰丽的玛雅,罗塞达碑的奥秘,阿门涅姆赫的陵墓,孟泰苏玛的珍宝以及迈诺斯的传奇式的迷宫……


编辑推荐

  西拉姆一支生花妙笔,令我们与书中人物一起共喜同悲、出生入死,神祗、坟墓、学者。   谢尔曼踏上荷马颂扬的土地,带我们去追寻神秘的特洛伊古城,卡特就像阿拉丁的神灯一样神奇地开启了图坦卡蒙墓,单凭希望与好奇的博塔却出乎意料地发现了尼尼微古城,汤普森从“圣井”中捞出古玛雅殉葬女郎的尸骨,……   西拉姆为我们重现古巴比伦以及它的悬空花园的异彩,悠然消失了的庞贝古城,辉煌、瑰丽的玛雅,罗塞达碑的奥秘,阿门涅姆赫的陵墓,孟泰苏玛的珍宝以及迈诺斯的传奇式的迷宫……   西拉姆用流畅的语言,迭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为我们探索湮没的神秘历史,讲述考古人的生死传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上下) PDF格式下载



很早以前是三联出的. 译者是刘迺元. 非常通俗又精彩的一本书. 其中尤其是关于埃及考古, 金字塔, 盗墓等的历史, 向来是国产古埃及方面书籍最喜欢的抄袭对象. 这本新版的译文基本抄袭自三联老版. 不同之处是加入了大量的图片.译文抄袭自三联版的部分, 因为原文就很流畅, 自不必说. 有少数部分好像做了改动.排版很烂. 虽然加入了很多图片, 图文并茂, 但是原书带的插图反而被放到了极小的边角区域. 此外, 有相当数量的旁注不知所云到了极点. 与其所在正文的内容没有半点联系.总的说来, 三联老版因为绝版, 这本书因为抄袭, 尚可一读.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就值这个价


阅读充满了不适,后悔


这是一本德国学者写的书,写考古的书,大都写的枯燥乏味,总是有许多冷冰冰的专业术语在其中,让人不忍卒读,不过这本书是一个例外。现在市面上也出了不少考古普及类的书,但远不如这本来的生动有趣。这也许是西方与东方写作的一个区别,西方写这类书的特点,这从人物的角度出发的,如谢里曼发掘特洛伊,从谢的一生入手来写,就很有意思,觉得这才是写这类书的最佳之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