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崇祯十七年

余同元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余同元  

页数:

31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崇祯十七年,是中华千年历史之轮面临新的转向,文化变奏与社会转型呼之欲出的一个关键年代。这一年中国经历了大明帝国的瓦解,以及瓦解后的南明弘光政权、李自成大顾政权、张献忠大西政权、皇太极满清政权之间的群雄角逐与生死搏斗,最后完成了大明帝国到大清帝国的改朝换代。本书分春、夏、秋、冬四卷,以大文化与大历史的宏观视野,细致而又实证地诠释明清鼎革、崇祯悲剧与英雄悲歌;深入浅出地叙说农耕帝国的崩溃与游牧政权的南下,以至数主争雄、九州干戈,最后终于达到农牧一体、满汉一家的历史画面……

作者简介

余同元,男,1962年生,1983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8年安徽师大明清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1年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进修。先后师从原安徽师范大学校长张海鹏教授和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陈可畏研究员进行“明清史”及“历史地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2002年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邹逸麟教授攻读历史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同时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历史系副主任、国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明清经济史和区域社会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现任中国人天观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理事、中国朱元璋研究会理事、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

书籍目录

序幕 烈皇帝自残自绝春之卷 农耕帝国的崩溃 第一章 败局算残棋 步步在劫 1.在历史的分际点上 2.调兵遣将 3.募捐筹饷 4.筹议迁都 第二章 大臣个个可杀 1.“文臣个个可杀” 2.“千古忠臣之死” 3.失望与绝望 4.十七年五十相 5.“贰臣”的荣辱 第三章 天人交相失 帝国气数尽 1.刘宗周之悲剧 2.儒家人生的最高境界 3.大干旱与大饥饿 4.《人啖人歌》与《备陈大饥疏》 第四章 乡村暴怒 小民成敌国 …… 附录 春季大事日记夏之卷 游牧政权的南下 第五章 明朝与北元蒙古的对峙 第六章 天下安危系九边 九边之首在辽东 第七章 满清崛起 虎视关内 第八关 山海关混战 紫禁城易主 附录 甲申夏季大事日记秋之卷 四主争雄 九州干戈 第九章 清室定鼎燕京 图谋天下 第十章 福王称帝南京 祚长命短 第十二章 闯王退守关中 四面受敌 第十三章 西王称雄巴蜀 滥杀士绅 附录 秋季大事日记冬之卷 抗清山河泪 野服林居思兴亡 第十三章 恶政酿灾祸 剃发激民愤 第十四章 全民抗清 举国悲哀 第十五章 家国旧情 兴亡遗恨 第十六章 农牧一体 满汉一家附录 冬季大事日记运动增订版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1644年家国兴亡止观录,社会震荡与文化变奏。


编辑推荐

  1644年家国兴亡止观录,社会震荡与文化变奏。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闯大军攻陷北京,年仅34岁的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接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清铁骑一路南下,朱明王朝在东南数省勉力支撑残局,小皇帝屡次迭更,南明政权岌岌可危。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潮人中的数位精英人物,奋起辅明抗清,在南明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其中就有被称为潮州后七贤和揭阳戊辰四俊之一的黄奇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崇祯十七年 PDF格式下载



明末可以称为乱世,明政府内忧外患,朝纲败坏,皇帝刚愎自用,官吏腐败贪婪,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献忠揭竿在前,李自成斩木在后,满洲异族虎视中原。本书就是把这样一个乱世呈现在读者眼前。


喜欢明末历史的可以买来一读,对历史描述比较详细,特别是很多数据!


写得还算过得去,但感觉还是缺乏深度,即作者本人的“胜读十年书”的观点。


写得太学术,精彩不够!明史本可以更精彩


   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满洲人步步为营,逼近山海关;张献忠占据四川,大肆屠杀士绅百姓。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史书习惯称之为甲申之变,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中,他这样描述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农民革命,在这一年使明朝最专制的王权统治崩溃了,而由于种种错误却不幸换来了清朝的入主,人民的血泪更潸流了二百六十余年。
   “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
   本书以悲剧做主基调和切入点,个人悲剧和民族悲剧交杂在一起,在一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大动荡中,一起合奏着一场汉民族文化行将衰亡的悲恸挽歌。这首挽歌,分为序幕春夏秋冬五个章节。
   序幕:以崇祯皇帝城破自戕的个人悲剧作为揭幕曲,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朝廷风雨飘摇,一片凄风惨云,奠定了本书悲剧的主基调。
   春章,详细叙述了明朝崩溃的过程,从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自食其果,君臣离心离德,天人交相失,干旱饥荒激起民变四个维度入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寓意倒塌的种子在春节萌发。
   夏章,从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碰撞入手,着重讲述明王朝设立九边防备蒙古导致国困民乏,之后满洲崛起从辽东击破明庭,最终从山海关入主中原的过程。
   秋章,叙述了清王朝、南明、李自成、张献忠四股力量在中原大地生死搏斗的惨烈经过,充满萧杀之气。
   冬章,清朝定鼎,恶政不断,汉人反抗未遂,最终万马齐谙,整章充满落幕之气,但从黄宗羲等人那里,隐约可见黎明前的曙光。
  
   本书似一幅瑰丽的历史画卷,以新旧交替,民族文化陨落为主笔,个人悲剧和民族悲剧像一抹浓墨重彩游离其间;广阔画布上,阶级矛盾、经济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千万矛盾激化并行,迸发形形色色人物,以权力、贪婪、忠义、反抗为脸谱,扯着天道二字为大旗,粉墨登场。在波澜壮阔之中显见细微凡人,而运筹帷幄之中,又酝酿着不可预料的风云巨变。读其来忽如万马奔腾,忽如山崩地裂,忽如山摇地动,忽如死水微澜,跌宕起伏,爱不释手。
   本书并不为追求叙述的通俗易懂而牺牲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相反,书中的每个历史事实考证严密,注释到位,每章结尾既有详细的大事日记可供备忘,又有大量数据可供印证,如作者所说“求撰述与记述为一体”、“试图融事件、人物、时间、空间于一体,点面结合、上下流通、深入浅出”,使得本书既可作为一本历史散文来品读,又可作为一本资料翔实的学术资料库来借鉴。
   而贯彻本书始终的,是一种崭新的历史文体,主题鲜明,叙述大开大合,收放自如;文字雅正,不媚俗不调侃不恶搞,句句有理,字字确凿;文笔清新,生动形象;褒贬自明,掷地有声。上述种种,糅合成本书特有的新体正史风范,令人咀嚼如饴,回味无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