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强国战略
2012-5
东方出版社
尾崎春生
191
189000
喻海翔
无
日本资深新闻人士解读中国强国战略,希冀为日本应对中国崛起助一臂之力。
直戳中国软肋,指出中国通往强国路上的艰难险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中国何妨听一听是敌亦是友的日本怎么说?
尾崎春生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亚洲研究部主任研究员。1973年毕业于一桥大学,之后进入日本经济新闻社工作。1985—1989年为派驻北京和上海记者站记者,先后担任国际部次长、编辑委员、鹿儿岛支局长。1
998年进入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历任事务局次长兼研究开发部长、经济分析部长、亚洲研究部长,于2006年起就任现职。同时他还担任专修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客座讲师。
著作有:
《中国危机—高速成长的陷阱》(2003年)、《日本的FTA战略》(2002年)、《中国加入WTO的冲击》(2000年)等。
前言
第1章 从“大国”走向“强国”
1.大国与强国
2.强国之梦
3.成为经济强国的构想
4.强国关键词——“综合国力”
5.实现经济强国战略的课题
6.实现军事强国战略的课题
7.广受瞩目的中国软实力
8.中国的强国战略与世界
第2章 产业强国
1.确立了“强国战略”的中国产业界
2.从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3.成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
4.关系产业强国战略成败的外资政策
第3章 为了“强国”转换增长模式
1.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换
2.实现强国目标的软肋之——一能源不足
3.实现强国目标的软肋之二——环境破坏
4.实现强国目标的软肋之三——脆弱的金融体系
5.实现强国目标的软肋之四——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保障问题
……
第4章 能够说“不”的中国外交和军事战略
第5章 改变亚洲的中国战略和日本
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同时在政治上也重新成为了世界数.数二的大国。2004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发行的《学习时报》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归纳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的同时,还定义为“地区大国”、“和平崛起中的大国”、“负责任的大国”、“核大国”、“尚未实现祖国统一的大国”。因此,正如《学习时报》自身承认的那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贫富差距扩大、能源不足以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由于经济急速增长而出现的问题喷涌而出,威胁到了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中国为世人瞩目的“世界工厂”地位其实质不过是由外资企业主导的“世界代工工厂”而已,中国经济结构依旧非常脆弱。中国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国的同时,内心深处依然深切感到自身与真正的强国还存在着遥远的距离。 此外,从国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技术水平、教育水平等指标来看,中国也同样算不上一个强国。因此中国才会期待,首先到2000年让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到2050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最后“在2100年前后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前列”(《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总之,中国希望最迟到21世纪未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屈辱的历史与复兴“中华”的誓愿 中国之所以如此强烈地想要成为一个“强国”,其原因就在于,自鸦片战争(1840—1842年)以来,作为一个强权主宰下的殖民地“弱国”,中国所体验到的屈辱的历史。这些屈辱体验使中国不仅产生强烈的成为大国的愿望,并且还要成为一个内外兼顾的真正强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所希望成为的强国,与复兴从2000年前与罗马帝国同样属于世界中心的大汉王朝一直到300年前清初时的繁盛“中华”是一个意思。 ……
无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和强国之梦,曾经的汉唐辉煌、明清盛世让我们无限神往,而近代的丧权辱国的屈辱又让我们无比悲愤,所以每每见到“复兴”、“崛起”这样的观点,都禁不住热血沸腾,成为我们期望国家走上强国道路的驱动力。但是梦想与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强国之梦我们可以反复做,而强国之路却需要几代人坚韧的走下去,不但要走更要时时辨寻方向,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旁观者的提醒或许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中国的强国战略》便是一本旁观者的看法,作者是日本资深新闻人士尾崎春生,他以多年对中国政策和形式的研究,以及日本岛国本身的特有的敏感性——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对中国强国战略的解读,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指出了中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可能面临的诸多风险。 作者通过客观、理性的分析中国强国战略发展的历史背景、蕴含的理念、实施的效果与前景以及对世界的影响,让我们看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经济增长带来的综合国力提升,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仍然面临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难题和挑战,包括国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提高问题、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水平问题、社会管理及其自我调节问题、经济社会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体制机制问题、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的水平和质量问题以及中国参与和驾驶国际事务能力问题,等等。 《中国的强国战略》将分析重点放在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对中国外交战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其中着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力,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巨大挑战的迫切要求。特别是在中国成为世界性经济大国以后,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面临的挑战必然日趋突出,对经济技术创新力的要求必然更为迫切。虽然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滞后,造成了严重的坏境污染、能源枯竭、贫富差距加大以及经济危机对金融体制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走出一条经济、环保、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道路,如何在顺利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国民财富的大幅度增加和国民生活质量与福祉的大幅度改善,就成了一件具有重要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大幅度提升中国经济技术创新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必然成为中国强国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和重要支点。
这是我最近一段日子看到的第二本由日本人讲述中国的书。上一本是《袁世凯传》,那个日本作者讲得相当中肯也很客观,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袁世凯,一个更真实的袁世凯。毕竟由日本人写的描写中国的书与我们自己写的书有着很大的不同。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写的书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与那些小日本不同,所以本书实际上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更加客观的中国,一个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这个日本人写本书应该是基于中国威胁论的。近三十年来,中国在变得强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按照这个变化趋势下去,中国迟早要重归世界强国,甚至有可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当然,这是我们每一位同胞的愿望,但是却不是那些外国人愿意看到的。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在走向这个宏伟目标的路上,每一步都是艰难的,如果一招棋错,我们真的有万劫不复的可能。所以,我们的领导者,执政者必定会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因为每一个失误都有可能葬送我们以前千辛万苦积攒下来的成绩。
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的强大我们也是见证了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自身的问题我们也是明白的。不过这种强大和问题在外国人眼中是什么样子,我们却不得而知,本书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在日本人眼中的模样。我们必须承认,这本书写得很真实,比我们自己的书更加触动到我们的神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问题也是相当中肯的。这些问题对我们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当然,也对他们自身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本书写出来的目的本来就是帮助日本来认识我们中国,来对付我们中国的。这是一本富含狼子野心的书。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这让我们对本书的真实性并不抱有怀疑,书中不仅仅指出了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还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我的认识深度不够,自然不知道这些方案的优劣,但这至少证明了一点,这些外国人在死命地研究我们,他们不想让我们成为大国,成为强国,不想让我们中华民族强大起来。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中华民族的每一员都要全力以赴,使祖国强盛。
抛却作者国籍的因素,我们必须承认,这本书写得不错,能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读过它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激发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当然,也会让我们绷紧弦,对当前的形势有个更清醒的认识,别让自豪蒙蔽我们的双眼。
日本人,双重性格。
推己及人,相当不错,希望我国能借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