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塞纳河畔的管子工

高金虎 编 东方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东方  

作者:

高金虎 编  

页数:

273  

字数:

280000  

前言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在这一百年里,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伴随着难以计数的局部战争。然而,无论是在烽火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岁月,间谍的作用总是不可或缺的。20世纪也是情报工作大发展的世纪。有着“世界上第二种最古老职业”之称的情报工作,在经历了5000年的停滞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情报机构常设化、情报人员专家化、情报技术智能化,构成了20世纪情报工作最主要的特点。世界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秘密战线上纵横捭阖,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情报战。在历史的台前幕后,以间谍为主体的情报人员演绎了一出出英雄传奇,他们自己也被冠以各种称号:“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女性”、“拯救了整个世界的勇士”……以007为原型的间谍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1世纪的时候,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把我们庞大的星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延续了数千年的情报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情报搜集和情报处理技术使情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斗争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传统的以搜集政治、军事情报为目的的间谍活动没有中止,以刺探经济情报、提升本国综合国力为己任的经济间谍又异军突起。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在21世纪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先机,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情报工作。为了适应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各主要大国纷纷对情报体制进行调整,增加情报经费投入,更新情报观念,发展情报技术。 中国兵圣孙子曾经说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为了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长城,我们必须高起点、全方位地谋划情报工作,科学决策,与时俱进,确保在军事斗争和情报竞争中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了解20世纪各主要大国的情报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掌握其基本特点,从而有的放矢,筑起防泄密、反渗透的高墙,尤其重要。基于这一因素,我们编写了这套《绝密行动丛书》。 不同于坊间流传的情报作品,本套丛书抓住了国际隐蔽战线斗争的本质特征,反映了20世纪隐蔽战线的风云变幻,再现了活跃在台前幕后的情报人员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的智慧和作用。书中既有刀光剑影下血与火的场景刻画,也有灯红酒绿中灵与肉的搏斗,更有对隐蔽战线斗争特点、规律的冷静观察和细致分析。因此,本丛书既可以给读者以惊心动魄的感官刺激,也可以启迪读者进行理性思考。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本丛书的编著者大多为专业人士。丛书主编长期从事情报史研究,是我国情报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有着丰富的著述经验。本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是:不犯某些情报题材作品选材不当、史实失真、夸大传奇的通病,用专家的智慧遴选材料,以史家的胆识诠释事件,切实把那些能反映20世纪情报历史演进轨迹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列为写作对象,尊重史实,贯通现实,让读者通过生与死、血与火的层层雾霭,找到那条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长廊。此外,作者虽然是专业研究人士,但主张“以文学之笔状描历史”,在恪守真实的前提下,力求将文章写得生动、流畅。全套丛书文笔流畅,配图精美,具备较强的可读性,相信读者朋友们不会有味同嚼蜡之感。

内容概要

  当纳粹德国磨刀霍之际;法国情报机构却熟视无睹;当非殖民化成为世界潮流之时;法国情报机构却在殖民战争中大显身手;美国情报人员常常以谋士自诩,法国情报机构往往甘当小偷。希特勒的坦克碾碎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也碾碎了法国的情报机构。命中注定,法国情报工作必须在战火中重铸。苏联叛逃者的威言耸听使法国情报机构陷入一场危机。由于怀疑克格勃已控制了法国情报机构,国外情报即反间谍局驻美联络员挂冠而去。冷战结束了,但情报工作并没有终结,产业间谍异军突起,昔日盟国成了今日敌手。风云变幻之际,法国情报机构也在寻找自己的坐标。

作者简介

  高金虎,男,1966年生,江苏靖江人,1983年入苏州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军事学博士。长期从事战争史、情报史和国际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3年获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著作:《外国情报史》、《反恐怖行动写真录》、《百年档案系列》(图文6卷本)、《大失误——20世纪重大情报战之谜》、《杜勒斯传奇——一个间谍大师的生命历程》和《美国战略情报与决策体制研究》。
  主编:《顶级行动》(6卷本)、《外国情报体制研究》和《绝密行动丛书》(9卷本)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浴火重生
第二章 波澜起伏的“游泳池”
第三章 管子工
第四章 夜盗大使馆
第五章 面向东方
第六章 军火之战
第七章 秘密军谋杀戴高乐
第八章 光辉孤立
第九章 谋影憧憧
第十章 暗杀本?巴尔卡
第十一章 代号“永别”
第十二章 “法兰西门”
第十三章 莫须有的阿丽亚娜火箭间谋案
第十四章 充当间谍的国防部长——埃尔尼
第十五章 大步前进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崩溃1940年5月10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天刚蒙蒙亮,驻柏林的比利时大使和荷兰公使就被召到德国外交部。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通知他们,德国军队即将开入他们的国家,“保卫”他们的中立,抵御英法军队即将开始的进攻。德国政府要求两国不要进行徒劳的抵抗。如进行抵抗,两国将会以大量的生命为代价,而流血的责任将完全由比利时和荷兰王国政府承担。面对突如其来的最后通牒,两国使节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与此同时,在两国首都布鲁塞尔和海牙,德国使节将同样内容的电报送到驻在国的外交部。也就在此时,德国的轰炸机出现在布鲁塞尔上空,炸弹在附近的机场爆炸,巨大的声波震得窗户咯咯作响。5时30分,德国装甲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大举进攻,庞大的坦克部队从比利时和卢森堡南部的阿登山区分三路突进,纵深达100英里。西线的战争开始了。从德国军队开进波兰起,欧洲各国均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了。由于波兰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它的独立得到过两大国庄严的保证,因此,当德军进攻波兰时,英法与德国已经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几天后,这两个国家向德国宣战。但奇怪的是,在此后几个月的时间里,英法两国均未派军队去援助自己的盟国,而是躲在法国耗费巨资所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后面,静观线外“风景”。为了避免世人批评他们没有帮助盟国,两国军队时不时地向德军阵地空投一些“纸弹”——宣传传单。这就是所谓“奇怪的战争”,也有人称之为假战争(the Phony War)。当德军进攻北欧时,英国海军才真枪实弹地与德军交锋,战争这才真正开始。可是对法国而言,战争似乎还很遥远。法国政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吸取教训,开始奉行军事防御政策,不断巩固其东部边界的防御。从1927年开始,法国在法德边境修筑了一道坚固的防御工事,该防线以当时的国防部长马其诺将军的名字命名。它从瑞士边界一直延伸到卢森堡,把法国东部和东南部边境都置于该工事的掩护之下。法国相信他们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它似中国古代用来抵御北方入侵者而修建的万里长城一样,能够有效地保卫他们平静而祥和的家园不受德国的侵略。但是,当德军出现在比利时与荷兰时,情况就不同了。虽然比利时不是法国的盟国,但由于它是法国的邻国,法比之间存在着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比利时的存亡直接影响法国的安危。当德军的轰炸机出现在布鲁塞尔上空时,每一个法国人都知道,战争终于真正来临了。法军最高统帅部立即调兵遣将,与英国一起准备抵御德军的侵略。大家知道,一场恶战不可避免。但是,对这场战争可能的结果,大家却没有一点怀疑。那就是,英国和法国终将获胜,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5月10日才走马上任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我看陆战才刚刚开始。”可是他的话音刚落,5月15日早上他就被法国总理雷诺的电话铃唤醒。雷诺在电话里激动地对着他的英国同僚讲:“我们打败了!我们打败了!”丘吉尔愣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他怎么也不明白,欧洲大陆上民主国家中的第一强国、拥有欧洲第一流军队的法兰西竟然会在一周内被打败,这怎么可能呢?用不着怀疑雷诺的结论,1个月之后,法国元帅亨利·贝当取代了雷诺的地位,成为法国政府总理。人们期望这位一战中坚守凡尔登要塞的英雄会重振雄风,挽回颓势。但贝当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广播告诉法国人民:“今天,我告诉你们,我们必须停止战斗。”3天后,他又在另外一次广播中说:法国已经战败了。6月17日,贝当上台的第二天,他即公开宣布,法国将停止战斗,并通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请求停战。希特勒接受了贝当的请求,但决定进行一次历史性的报复:让投降仪式在距巴黎东郊的贡比涅森林里举行,那是1918年11月11日德国向法国、英国和美国投降的地方。1940年6月21日,希特勒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借着风和日丽的天气,前往法国贡比涅森林那块小小的历史性空地。希特勒作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领袖,为前辈复仇来了。德国工兵奉命于前天拆毁了法国人修建的博物馆的墙壁,并把22年前德国向协约国投降时签署停战协定的福煦元帅的小卧车搬到原来的地方。下午3点15分,希特勒乘着梅赛德斯牌汽车来了,同行的有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空军总司令戈林。独一无二的帝国元帅戈林还拿着他的元帅节杖。希特勒审视着法国人刻下的、上面写着“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在此屈膝投降……”的纪念石碑。此时,在他的脸上,气愤、仇恨和恼怒、报复、胜利的感觉兼而有之。下午3点半,希特勒走进了福煦的旧车厢,坐上了福煦当年坐过的位置。5分钟后,前来投降的法军代表查理·亨茨格等人被召了进来。没有敬礼,也没有握手。法国代表立正,但并没有交出武器。这帮战败的法国人,虽然精神颓丧,但看来并没有丧失尊严。他们听凯特尔一本正经地念着投降文书。整个文书充斥着希特勒对历史的理解。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战败,只是被出卖了,而这次战争的责任,毫无疑问应该归于英国人和法国人。看着法国人在这个当年曾令他们骄傲的地方签署了停战协定,22年前的波希米亚下士高兴得手舞足蹈,他终于获得了一种复仇之后的快感。贝当说“和22年前相比,我们弱多了,我们的朋友也少多了。儿童太少了,武器太少了,盟国太少了。这就是我们战败的原因”。事实当然不是如此。从贝当上台组织维希法国开始,对他的审判也就开始了。他对法国如此迅速地走向失败的原因的解释当然也不被人们接受。事实是,盟军的总兵力达到130个师,374万人,其中法国就有224万人,而德军的总兵力大约是276万人。除了人力优势外,盟军在火炮数量方面也占有三比二的优势。法国的坦克并不比德国少,而且性能比德国优。只是在空军方面,法国是绝对的劣势。但是,法国确实战败了,其失败的速度不仅令法国和它的盟国吃惊,就是它的敌人——德国元首希特勒,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这位德国元首把德军的胜利归结为德国士兵太出色了,打得太好了,而且他自己指挥得太好了。除此之外,就是上帝对日耳曼民族的格外垂青了。后世的军事史家更多的是从法国的战略和战术上寻找法国失败的根源。他们认为,德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恰当地使用了突然袭击,在进攻的时间、地点和进攻的方式上都做到了出敌不意。法国统帅部虽然知道德国进攻自己不可避免,但是在德军何时开始进攻、从何地开始进攻等关键性的问题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法国统帅部战略上的判断失误就不得不涉及在这场战争中的法国情报部门了。情报机构是统帅部的战略哨兵。站岗放哨、在国家面临战争前及时发出警告,这是它的天职。可法国情报部门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初干了些什么?法国的失败如此之速,与法国情报部门的失职没有关系吗?法国二局(军事情报局)副局长波巴尔斯上校目睹了1940年6月21日——令每一个法国人都感到莫大耻辱的一刻。他后来写道:“没有哪一位军官愿意陪同查理·亨茨格去贡比涅森林,总司令魏刚将军勃然大怒,他指着我的鼻子说,‘就应该你去!你们二局不是认为德军不会向西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吗?你们的情报让我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你们是法兰西的民族罪人……’我无言以对,胸中充满了内疚和屈辱。然而更大的屈辱却在贡比涅森林等待着法兰西。在世界新闻界的镁光灯下,在福煦元帅的塑像前,在纳粹党歌的军乐声中,在法西斯文武大员的注视下,查理·亨茨格拿起了那枝干斤重的笔……在那一刻亨茨格脸色苍白如纸,额头淌下汗珠,在那一刻我热血奔涌、牙关紧咬。我暗暗发誓,我们将用热血和生命为法兰西雪耻,二局站在抗敌的最前沿,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脱胎换骨!”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感到,戴高乐的敌意并未消除。在他看来,我依然是扒手,是砸保险柜的盗贼。他打心底里反对我们的做法。可他忘记了不可能有别的办法,忘记了在我们的国家里,一些出类拔萃的军官领取菲薄的薪俸,冒着巨大的风险,从事着这种秘密工作。  ——勒鲁瓦,法国特工


编辑推荐

《法国情报机构大揭秘:塞纳河畔的管子工》编辑推荐:当纳粹德国磨刀霍之际;法国情报机构却熟视无睹;当非殖民化成为世界潮流之时;法国情报机构却在殖民战争中大显身手;美国情报人员常常以谋士自诩,法国情报机构往往甘当小偷。上个世纪的各国情报大战中,法国情报机构成立了第七处,收罗了一批擅长开保险柜、截取外交邮件、跟踪、投毒等一系列秘密获取情报技艺的行家里手。这些情报人员被称为“塞纳河畔的管子工”。高金虎主编的《法国情报机构大揭秘:塞纳河畔的管子工》,为读者揭示了法国情报机构的行动内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塞纳河畔的管子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