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思想史论
2013-1
东方出版社
嵇文甫
《晚明思想史论》内容简介:晚明时期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思想从宋明道学转向清代朴学,是中西文化接触的开端,可谓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转型期。《晚明思想史论》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晚明时期思想史的专著,它重点阐述了王门诸子的道学革新运动和东林派的反狂禅运动,而佛学、西学、古学则错综交织于其间。嵇文甫先生叙述的这一幕思想史剧,内涵丰富,引人入胜,是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典范性著作。
嵇文甫(1895年12月17日~1963),原名嵇明,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城关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历史学系的创始人,中共早期的党员。五四运动时期,就投身于革命洪流,追求真理。解放后他当选为政协代表、人大代表,历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河南大学及郑州大学校长等职,为开拓中国哲学史及古代思想史学术领域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序 第一章从王阳明说起 第二章王学的分化 第三章所谓狂禅派 第四章异军特起的张居正 第五章东林派与王学修正运动 第六章佛门的几个龙象 第七章古学复兴的曙光 第八章西学输入的新潮 第九章余论 附录民族哲学杂话
版权页: 浑然一体之中,而义礼智信皆具。离开义礼智信而专讲仁,则仁亦不成其为仁了。孟子不肯再请发棠以救饥民,而说那是冯妇的行径,“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又说:“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这是儒家的正宗思想。若龙豁诸人却不管这些。他们不论斗者是同室,或乡邻,都要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决不肯闭户。他们不管什么冯妇不冯妇,为士者笑不笑,只要能救了饥民,虽三请五请十请八请,“强聒不舍”,“上下见厌”,都可以的。他们不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他们尽可以“从井救人”。他们这种行径,不合于“儒”,而倒近于“侠”。“侠”是不能循规蹈矩的,并且有时候是干犯名教的。他们的道德伦理观念,根本另是一路。有人论何心隐道: 人伦有五,公舍其四,而独置身于师友贤圣之间, 则偏枯不可以为训。李卓吾《焚书》的《何心隐》 心隐既不做官,而又离开家庭,终年求师访友,漂泊在外,这便是舍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四伦而独留朋友一伦。其实不止心隐如此,左派诸人自龙豁心斋以下几乎都是这样。特别是邓豁渠李卓吾,他们干脆出家了。卓吾说: 非但释迦,即孔子亦然。孔子之于鲤,死也久矣,是孔子未尝为子牵也。鲤未死而鲤之母已卒,是孔子未尝为妻系也。三桓荐之,而孔子不仕,非人不用孔子,孔子自不欲用也。视富贵如浮云,惟与三千七十,游行四方,西至晋,南至楚,日夜皇皇,以求出世知己。是虽名为在家,实终身出家者矣。故予谓释迦佛辞家出家者也,孔夫子在家出家者也。《书黄安二上人手册》 他竟然把孔子当作出家人,周游列国,乃是求出世知己,这是何等大胆的怪论。中国社会向来以家族制度或宗法制度为一切伦理道德的中心,一出家便把所有传统的纲常名教都抛弃了。佛教在中国所以始终被一般士大夫斥为异端者,其主因即由于此。但左派诸人是不拘守儒家门户的,是不顾士大夫体貌规格的,他们冲破宗法制度的藩篱,作一个江湖侠客,游方道人,急急皇皇,以朋友为性命。何心隐死,至开程后台之棺而合葬焉。像这样路数,那能不遭东林派的攻击呢?泾阳把一切流弊都归到“无善无恶”四字上,而认为这四个字在理论上本站不住,阳明当初立说本就有毛病。所以他不仅把后来流弊尽量揭发,并且更进一步,从理论上对阳明作根本的攻击。他说: 佛学三藏十二部五千四百八十卷,一言以蔽之曰: “无善无恶”。第辨四字于告子易,辨四字于佛氏难,以告子之见性粗,佛氏之见性微也;辨四字于佛氏易,辨四字于阳明难,在佛自立空宗,在吾儒则阴坏实教也。夫自古圣人,教人为善去恶而已。为善为其本有也,去恶去其本无也。本体如是,工夫如是,其致一而已矣。
《晚明思想史论》编辑推荐: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这个时期的思想尽可以说它“杂”,却决不能说它“庸”;尽可以说它是“嚣张”,却决不能说它“死板”;尽可以说它是“乱世之音”,却决不能说它是“衰世之音”。嵇文甫凭借自己深厚的国学功底,系统整理和研究了晚明时期的思想史,重点阐述了王门诸子的道学革新运动和东林派的反狂禅运动,而佛学、西学、古学则错综交织于其间。他将这一幕思想史剧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