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商贩在巴西

王翔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王翔  

页数:

23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和这里所有的中国商贩一样,经历了创业、奋斗、获取财富的整个过程;和所有中国商贩一样,经历了只有自己知道的痛苦;和所有的中国商贩一样,感受到远在异国他乡遥望祖国的那种悲凉心境……

作者简介

王翔 北京人,1970年出生,1993年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去巴西经商,2006年回国。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后记

章节摘录

  严钧回到屋里,一脸严肃,说,我怎么觉得是赵三儿呀。  燕子笑了,说,你恨赵三儿,也不能盼着人家死呀。  严钧说,不是我盼着他死,是这种人就该死!赵三儿把咱们坑得可够苦的。  燕子说,都怪咱们不长眼,逮谁信谁。这事儿我也想明白了,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严钧听燕子说“靠谁也不如靠自己”就精神起来,说,没错,还得靠自己。明天我就上街,什么都准备好了,路子我也看好了,准能赚他一把!  燕子看严钧信心十足,就不去打击他。  那个北京人被害带来的恐惧仍然萦绕在燕子心头。  一大早儿,严钧忘了昨天的恐惧,从家里出来,拎着一个装满了货物的黑色塑料袋,信心满满地来到离三月25街不远的公交车站。  圣保罗公交车站的标志是一根光秃秃的绿柱子,没有站牌。一会儿,一辆公车来了,严钧兴冲冲地拎着沉重的大包上了车。  他不停地望着车窗外,想找一个适合摆摊的地方下车。他想象着,口袋里的货物一件件出手,用不了多长时间,小店里堆积的货物就可以卖出去,燕子也不用着那么大急了。想着想着他就有些激动,恨不得马上跳下车,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正想着,他觉得两边的街道越来越熟悉,原来汽车又转回了他上车的地方。严钧拎着大口袋下了车,心里空落落的,他看了看手表,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这里离三月25街不远,他不能去那里摆摊,于是他不再坐车了,就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没有见到有人在路边摆摊,他转来转去又开始往回走。这时已经过了中午,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了家。  燕子每天早出晚归,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严钧做好饭等燕子回家。  燕子回到家,看到墙角放着的严钧早上拎出去的口袋还是鼓鼓囊囊的就笑了,说,知道生意不好做了吧?  严钧说话没了底气,说,明天再看看,会好的。  燕子说,小店的生意也不好,就卖出去几件东西,这么下去可不是个办法。  严钧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就不再说话。又起了个大早,严钧不再像昨天那样兴致勃勃了,他扛上口袋说了句“我再试试去”就出门了。  他昨天想了一晚上,不能再那样瞎跑了,要跟着几个从三月25街出来的,看他们去哪。  这时有两个拉着小车的中国人正从三月25街出来,严钧紧跟在后面,七拐八拐就来到一条很不起眼的街上。看不出是商业街还是住宅区,眼前有几栋住宅楼和几家商店,但过往的行人倒是不少。拉小车的开始在街边上摆起了地摊。严钧站在那里犹豫着,不知道是摆摊好呢还是提包好。他觉得提包更体面一点, 就从袋子里拿出一个棕色的毛毛熊。这时迎面走来了一对巴西情侣,他冲着他们晃了晃毛毛熊,嘴上小声用葡语说,“欧利亚,欧利亚(olhar:看一看)”。那女人对他说了两句葡语,他听不懂,干笑着。旁边的男人耸了耸肩膀对他笑了笑,俩人就友好地走开了。  严钧又慢慢向前走,眼睛扫视着过往的行人。不远处,一个上了年岁的巴西女人迎面走了过来。他赶紧把毛毛熊放进口袋里,又从里面拿出一个黑色坤包。他鼓足勇气迎上去大声说,“欧利亚,欧利亚”。又晃动着手里的坤包大声喊,“巴拉杜,巴拉杜(barato:便宜)”。那女人吓了一跳,“啊”了一声,双手比画着,气冲冲地说了一通葡语就走开了。  严钧感到很难堪,站在路边看着过往的行人。这时正好一个白种女人领着一个小女孩迎面走来,他又壮着胆子从塑料袋里掏出了一个毛绒玩具,举着向那女人晃了晃,喊着“欧利亚,欧利亚”。女人看也没看一眼就领着孩子从他身边走了过去,留下一股浓浓的香水味。严钧感到很没面子。过了一会儿,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皮带,向一位过路男人晃了晃:“欧利亚,欧利亚。”男人冲他笑笑走了过去。就这样,他反复试了几次,甚至还追赶着路人,无济于事。  严钧非常沮丧,觉得有很多熟人的眼睛在背后看着他。他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如果他们看到他这个样子一定会为他难过。他扛着口袋,茫然地望着来往的路人,出门时的豪情壮志早已化为乌有。  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没有任何收获。他还不甘心,索性找个空地儿蹲下来,摆起了地摊。  一张蓝色的地摊布上整齐地码放着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一件件小商品。他累极了,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他抬头望见圣保罗的天空——清澈、湛蓝,一片祥和,他心中油然升起一缕惆怅。他想到了燕子。  燕子现在在那五平米的小店里做什么呢?今天的生意会不会比昨天好一点呢?  他仿佛看到燕子坐在堆成小山的货物旁抽着闷烟……  地摊前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也有人停下来看看他的商品,但都摇摇头或微笑着走开了。  一个巴西男人走过来蹲下身,拿起一顶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试了试,又戴在了严钧的头上,端详一下,不停地点头,接着问了问价钱,又说了几句葡语。严钧听不懂。那男人又用手比画起来。严钧还是不明白。男人起身摇摇头走开了。  一件东西也没有卖出去,饭也没吃水也没喝,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几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几天里虽然只卖出去两件东西——一个仿皮的钱夹,一只毛绒玩具,但小店里的生意他插不上手,又不能在家闲呆着,就仍然是一大早出门。  几天的辛苦也让严钧看出了点儿门道。提包的要想挣钱,就得缠着路人不放,甚至要追出去很远。严钧舍不下这个脸。摆摊就不一样了,只要商品对了路,再客客气气的,生意还是不错的。  他又来到了那个熟悉的街区,熟练地将货物摆放好。他看着过往的行人,“欧利亚,欧利亚”地招揽着生意。  和前几天一样,也有人蹲下身挑选他的商品,但还是不见成交。很快又到了中午。  这时街头出现一个提包卖货的中国女人,身后还背着个吃奶的孩子,她向来往的行人兜售着旅游鞋。严钧知道,她手里的旅游鞋都是从三月25街批来的仿名牌的假货。女人背着孩子,肩上还扛着装有货物的黑色塑料袋,手里拿着一双鞋不时地追赶着路人。一个身材高大的巴西男子被她缠上了。巴西男子不住地摆手,女人却穷追不舍。无奈,巴西男子掏出钱塞给她,拿起鞋像逃避瘟疫一样走开了。走到严钧的地摊前,巴西男子对严钧微微一笑,把刚“买”的旅游鞋一下就塞到了严钧手里,还说了一句葡语。严钧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还没等缓过神来,那人已经走远了。  就这样,整整一天,严钧一件货也没有卖出去,却多了一双旅游鞋。  普罗姆森特商场的营业时间是早上10点到晚上8点,一天十个小时,每周七天,周而复始。  早上燕子从家里出来,在三月25街附近的公交车站坐上公交车,10点前就到了普罗姆森特。然后,守着五平米的小店,打发着十个小时的时光,晚上回家已经是满天星斗了。  小店开张已经有半个月了,生意没有任何起色,仍然死气沉沉。  燕子的心情变得越发沉重。每天卖出去的商品寥寥无几,拿到手中的钱少得可怜。这样下去,无论是小店的租金,还是家里的房租,甚至两个人日常的开销,都没有着落了。  她猛吸了几口烟,把小店里看了又看。满满当当的商品堆得像座小山似的,看一眼,心里就堵得慌。  她一边抽烟一边在想,严钧拿走的那一大包货至今没有任何动静。她每天晚上回家,总能看见那黑色的塑料袋子敦敦实实地立在墙角,几天下来就没见瘪过。每天晚上她和严钧说不上几句话,他就睡着了。严钧一沾枕头鼾声就响起来,也够辛苦的,人都变黑了。每天早上她醒来,严钧就不在了,那只硕大的黑色塑料袋也不见了……  她把烟一点点地抽完,就开始动手归置起小店。她尽量把商品摆放整齐,腾出一些空间,而且变着花样让小店多一点生气。但是,无济于事,小店还是满满当当的像个仓库。中午她索性把小店的门关了,在商场里溜达。她观察每家每户的生意,虽然没有三月25街那么热火朝天,但是在快到中午或傍晚的时候,来来往往的客人多了,商场也有几分红火的气氛,尤其是那几家中国人的店铺前格外热闹。  她注意到,那几家中国人的店铺里卖的全是和三月25街一样的商品,不是走私货就是假冒商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商贩在巴西 PDF格式下载



没去过巴西。但有亲友在国外经商,知道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虽然是几年前的故事了,但看了还是让人感触,唏嘘不已。一本好书。


呵呵不错,呵呵不错,呵呵不错,呵呵不错


本来是打算去巴西看看的,看了你的小说让我很彷徨。


小说写的不错,确实能放映那个时代一个偷渡客的辛酸经历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想找一本闲适的书打发时光。
  晚上翻开书,却一气读完。
  
  对于人到中年的我,书中所表述的对生活的迷茫和对突破现实禁锢的期望,产生了共鸣。
  
  文字略显干涩,情节比较流水;却遮掩不住所要表达的那种经历过的人的倾诉真情。
  
  国人不管在哪,都喜欢在自己封闭的圈子里折腾。不止在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即便是在西欧,北美那样的发达国家;不止是那些倒腾的商贩,即使是在那儿做着白领工作的人,都在自己封闭的文化圈子里生活。在异国他乡创造一个个唐人街,小中国。不去接受,理解,适应新的文化,生活,也是被当地人孤立,当作另类的一个原因。
  严鈞在巴西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巴西朋友,语言只限于讨价还价,吃穿住行都和自己人扎堆在一起,是在海外打拼的千千万万国人的真实写照。
  
  上几辈人苦难受得太多了,总觉得离开这个地方,就有了自由,有了发展,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实际在海外打拼的人中,多少都是像主人公那样,谈不上发展,谈不上赚钱,甚至谈不上一种生活,只是在挣扎着生存而已。
  
  不混出个样子,就不回去。这是多少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人曾有的豪言和决心;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燕子那样精明能干,结果就是大部分人都还是混的那种样子,自然就更觉得没脸回去了。
  
  虽然只是在海外有过短暂的出差经历,但已能让我有深切的共同感受,也许那些在外真正打拼的商贩们,看到此书,会泪流满面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