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装饰表现技法

翟鹰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7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

翟鹰  

页数:

166  

内容概要

  《装饰表现技法》包括装饰表现的概念、装饰表现的特征、装饰表现的意义、装饰表现的历史演变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装饰表现的概念、特征与意义 一、装饰表现的概念 二、装饰表现的特征 三、装饰表现的意义 第二节 装饰表现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装饰表现的历史演变 二、世界装饰艺术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中西装饰风格比较 一、中国装饰表现中的心象表达 二、中国装饰表现中的气韵表达 三、中国装饰表现中的顺应观念第二章 形式美 第一节 装饰表现的形式构成元素 一、点、线、面 二、黑、白、灰 三、方、圆、角 四、横、竖 五、意境 六、基调 七、构图 八、造型 九、色彩 十、肌理 第二节 形式美法则 一、统一与变化 二、圣母民调和 三、对称与平衡 四、比例与尺度 五、条理与反复 六、节奏与韵律 七、动静与力场 八、整体与局部 九、重心与稳定 十、响应与连贯 十一、主次与衬托 十二、渐变与特异 十三、具象与抽象 十四、精微与宏大 十五、具体与概括 十六、局限与自由 第三节 对形式美的认识与表现第三章 技法篇第四章 应用篇正文彩图作品赏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中国装饰表现中的心象表达  中国装饰表现注重心象的表达,将主观感受与意愿为中心诉诸于装饰表现这一载体。无论是以皇族统治或宗教服务功利为目的,还是民间土生土长、以愉人悦己为能事均体现了意气风发、心象飞扬的表现原则与审美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澄怀味象”、”中得心源”等命题皆  离不开心象这一主旨。重心象的表达,已由内而外成为中国传统装饰表现的认识观与方法论。  如中国“龙”的创造正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将外物如马头、鹿角、牛鼻、蛇身、鱼鳞、鸡爪等随意拼凑,而臆造出龙的形象。再如,中国传统中所强调的”胸有成竹”亦道出了心象的重要性。  而西方则更注重目之所见的真实物质世界,随着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构图学等的创  立与发展,西方更是以真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世界为能事。尤其是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对科学的尊崇导致了唯“物象”观,表现人物要借助模特儿,使艺术因袭自然的轨迹亦步亦趋。只有到了印象派之后,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从理论和实践上才扭转了这种局面,致使现代派遍地开花。从那时起,西方艺术才开始走向自我,走向内心世界,开始借助人的主观意愿去改造客观自然,因此“打破重组”、创造第二自然便咸了西方现代派的旗帜,并不断地被发扬光大,走向极至。而在中国,尽管“五四运动”以后,扬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西学东渐,使装饰表现学中的心象观开始动摇,开始借助于外力来改造传统的面目,然而移植也好,整容也罢,终究改变不了其遗传基因,中国装饰表现还是在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沿其正确的轨道不断地推陈出新。  二、中国装饰表现中的气韵表达  中国传统装饰表现在外师造化时注重气韵的传达,这也正是南齐谢赫六法中所强调的“气韵生动”。因此无论是表现大山大河、树木花草,抑或是人物走兽、屋字车船,均关注其气脉与韵味的生动表达,尤其是装饰表现中所注重的那种超拔伟岸、豪迈磅礴的气势与迂回旋转、顾盼呼应的韵味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与迹化。如中国河南巩县石窟寺魏晋时期的飞天浮雕就是气韵生动在装饰表现中的完美体现。那风动的飘带,那舒展的腰肢,那漂浮的云朵,那婀娜的体态均使观者领悟到气韵的魅力,在气韵美的陶醉中不仅获得了视觉上的愉悦,而且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升华。再如敦煌壁画中,山水、花草、动物、飞天人物等万类众生云集画面,相互间适形有序排列,气脉连贯,争让相宜,亦极好地表现了气韵,使观者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得到了气韵美的熏陶。  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是一致的。西方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就开始强调比例的美感与数的和谐。西方承袭着这一审美原则并不断地将其发展壮大,如在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中,也按照人的客观存在的状态如实描绘,尽管题材是神话与抒情的,但其比例却严格遵循透视关系,使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莉莎》就巧妙地利用了黄金分割比例,为的是使画面构图更严谨均衡,造型更完美永恒。从西方的这种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科学精神来说,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与中国传统装饰表现中的气韵生动说一样,都发展了一事物的两方面,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同时亦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为中国在诗情画意、意境情调上向纵深寻觅指点了迷津,也为西方在形式构成、画面基调上向高处攀登提供了保证,从而奠定了人类在装饰表现领域中西方完美结合的雄厚基础。  三、中国装饰表现中的顺应观念  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由于长期受到儒、道、释三家的影响,尤其是老庄哲学中”大象无形、大器无声”,“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心斋”,”坐忘”等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顺应的观念在装饰表现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扬。所谓顺应,按照老子的逻辑,即应像水一样柔顺自然,依物顺形。老子认为,具备了流水的品格,也就真正做到了顺其自然,由此回归到自然初始的混沌状态。庄子亦强调”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作画心态。他们均道出了艺术表现的本体意识,体现在装饰表现中,即为更注重画面的节律、材质与契机的自律,反对雕饰与做作等俗媚行为。再者儒家的”中庸之道”的理论亦深入人心,反映在艺术创作中,即避免了生硬与;中突,因此装饰表现的发展与演变也是温情脉脉、一脉相承的,并没有非此即彼的;中撞与骚动。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西方装饰表现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到了近现代,艺术流派异彩纷呈,争芳斗  艳,异军突起,发表宣言,登台亮相,相互攻忤,使艺坛充满了火药味,这似乎又是与社会形态的发展紧密相关的。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因此演变是较缓慢的,墨守成规是其特征,中庸之道是其根本。文化的消化力又极强,一切外来的东西均能被消化融解掉,变为自己母体的一部分。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使华夏神州以其文化的强势与稳定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雄视环字,稳如泰山。而西方艺术则相比之下显得多情善感得多,尤其进入工业时代后,早期农业时代的观念与节奏已土崩瓦解,大机器时代的节奏使一切变得紧张,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大动干戈。而现在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将地球仿佛变小了许多,成为了地球村,使人们徒然产生了怀旧感与无奈,因此,后现代的出现伴随羞人们复杂的情感,从而变得繁复暖味,以迎合今天人们的多元选择。由此可见,虽然中西方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艺术求索之路,但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最后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又会携手汇聚在一起,为人类的文明发展而骄傲、自豪、联姻、共享……    八、造型  装饰造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借助于外物的启示与感受从而激发人主观能动性地想像与升华,继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因而我们有必要先谈一谈形的意义。大千世界种类繁多,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常以其形来界定,这样形就在视觉识别与指向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以形为切入点来研究装饰造型,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形的分类  我们视觉中能够感受到的形不外平可分为以下几类:  1.简单形(几何形) 这是世界上最规则、最简单的形,如圆、方、三角、梯形、菱形等。几何形因其简单易识而在标志指示中常被采用,同时其简洁稳定,具有永恒的魅力,如埃及的金字塔等。  2.繁复形(规则形、不规则形) 这是世界上存在最多的形,规则形如建筑、人物、动物、机械、车船等,因其多呈对称或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起来,因此有规律可循,有规则可依,而不规则形则属于不对称、无规律的形,如树干的外形、地图的边界等。  3.随意形 指在很放松的情形下随意勾画的形,这种形富于情趣与人文色彩,如书法笔画的形、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形多属于此。西方现代派大师米罗画中也多用此种形,以表达那富于天趣的形象。随意形往往更富于玩味、联想、观赏,因而更富有人文气息与装饰情趣,如我国传统中所赏玩的观赏石,其形态就富于随意性。因此随意形中不仅表露了诸多的自然天趣,同时亦蕴藉着一定的人文积淀。  4.偶然形 偶然形即天工偶然生发的形,如滴、洒、喷、溅等,非人为徒手所能达到。偶然形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它排除了人为的刻意求工与雕琢的痕迹,浑然天成,出奇制胜,越来越引起迷恋新奇效果的现代艺术家的垂青,如在海外艺术家赵无极、刘国松等人的作品中,此种效果就常受到青睐。因偶然形非人工可为,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好奇与玩味,因而为画面平添了不少装饰情趣与艺术魅力。  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可将形与形的关系概括为以下几种,如分离、连合、重叠、透叠、减缺、共用、分割、错位等。以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形为例,其表现形式分别为:  (1)分离——两圆形之间彼此有一定距离,不发生联系,相对独立的情形。  (2)连合——两圆形相切,彼此连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形。  (3)重叠——一圆形遮挡住另一圆形的一部分或全部。  (4)透叠——两圆形相交,互不遮挡,相叠的部分也清晰显现。  (5)减缺——一圆形被切去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不完整的新形。  (6)共用——两圆形相交,中间彼此重合的部分。  (7)分割——将一完整的圆形分割成两部分,而形成的彼此对峙效果。  (8)错位——将一圆形分割后彼此错开而形成的新形。  装饰造型是要将自然的形经过一番变形取舍、加工提炼的改造制作功夫来完成的,因此首  先应明确认识和把握形的表情与意蕴。如方形给人以端庄、平稳、直率、大方的感觉,圆形给  人以圆满、浑然、活泼、柔润的感觉,而三角形则给人以锐利、灵动、指向、升华的感觉,等腰三角形有着稳定、从容、大方之感,而倒三角形则有不稳定、警示、悬念的感觉。当然,在装饰造型实践中,形的寓意远远不止这些,尤其是形与形的组构中,会更加丰富形的意蕴与象征色彩,这就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积累经验,以提高形的表现力。  (二)装饰造型中的变形手法  装饰造型的有力表现手段是变形手法,即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与感受进行夸张取舍、强调提炼,以最有效地突出对象特征与增添感情成分,从而使经过变形后的新的装饰造型更新颖、易感、有趣、动人。变形手法因人而异,亦因题材而定,经常用到的有以下几种:  7.夸张法 即夸张其对象的特征,包括结构特征与表情特征。如在动物变形中,表现猴子要夸张其伶俐的特点,表现河马则夸张其笨拙的特征,表现狮子要夸张其头部特征,表现猎豹则要强调其矫健的腰肢美感。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中,一定要明确突出什么,强调什么,这样才能鲜明强烈地将表现对象夸张到位,甚至做到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才好。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装饰表现技法》中的装饰表现在观念上被提高到对外界事物感知与表现的审美规范的高度,亦即通过对形式美的理解与认识,有效合理调动装饰基本构成元素,利用形式法则这一充满辩证思辨的利器,来创造出一种独立的、新颖的、能够引领观众走进一个充满高品位的艺术审美氛围的理想视觉境界。  《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装饰表现技法》中的装饰表现侧重于教学目的,兼具实验的性质,因此较少功利色彩,为的是使广大投身于艺术事业的莘莘学子能够得到艺术品位、装饰趣味、形式美感、表现技能等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满足于所学到的一招一式。故装饰表现就具有了一个导航的功能,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平面到立体、从绘画到设计、从民族到国际将展开一次美的巡礼,使观众从身心感受一次美的陶:台,并从中得到诸多美的点化启示与收益。  《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装饰表现技法》中的装饰表现更注重提高设计类艺术人才的审美素质与表现技能,旨在培养出能够感应形式美的眼睛与心灵,创作出有意味的艺术作品。因此,《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装饰表现技法》力图成为有志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通过阅读《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装饰表现技法》,能够对装饰美感与装饰概念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并对古今中外装饰审美的发展与演变亦有一个较明晰的脉络,从而在这个由人类文明发展奠定的大框架中确定自己学术取向的方位,并结合自己的个性潜力与学识兴趣明确自己的坐标,以便能准确地摆正自我,为自己今后的学业发展树立有效的前提保证和良好基础,这亦是《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装饰表现技法》的初衷所在。  《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装饰表现技法》中列举的装饰表现技法诸种皆源于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切身感受与点滴经验,亦是将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一次总结性大检阅。笔者认为这些点滴经验汇聚而成的诸多技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学术前沿性,对学生的基本审美意识与素质的训练功效显著,从观念到技能上能:为学生开创出一个崭新的装饰表现施展天地,以便于展开学生们的想像,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潜力与创造天赋,从而赢得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空间。因此,装饰表现技法亦成为通往这一艺术理想王国的有效门径之一。  《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装饰表现技法》部分章节得到了我的妻子、北京广播学院教师郭蔓蔓的协助编写,《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装饰表现技法》的作品赏析部分收入了一些我所指导的学生作业,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 者  2004年2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装饰表现技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