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

杜玮 主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作者:

杜玮 主编  

页数:

214  

内容概要

在防震减灾活动中,除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必要技能之外,公众对政府及专业部门的方针战略和政策措施的理解也非常重要。本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一方面介绍了一些与地震有关的科学问题,一方面嵌入了许多已经颁布的地震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重要条文内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大家,期望能对非专业人士深化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有所助益。

书籍目录

一、地震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 1.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地震分为几类? 3.什么是地震波? 4.什么是地震体波和面波? 5.描述一个地震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6.什么叫震源和震源深度? 7.什么叫震中和震中距? 8.什么是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9.什么叫城市直下型地震? 10.地震的大小(震级)是如何确定的? 11.地震的影响程度(地震烈度)是如何确定的? 12.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有何区别? 13.什么叫地震序列? 14.地震活动性有什么特点? 15.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哪里? 16.全球地震是如何分布的? 17.我国地震是如何分布的? 18.我国的强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19.修建水库会触发地震吗? 20.地震和火山爆发有什么关系?二、地震监测预报 21.什么是地震监测? 22.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和手段? 23.什么是地震台? 24.我国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功能? 25.地震仪是如何记录地震的? 26.各地震台测定的地震震级有时为什么不一致? 27.什么是地震监测设施? 28.什么是地震观测环境? 29.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怎样划定的? 30.什么是地震预测? 31.什么是地震预报? 32.为什么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33.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与水平如何? 34.我国对地震预报发布有哪些具体规定? 35.地震谣言是怎么回事? 36.什么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37.怎样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工作? 38.地震发生有前兆吗? 39.地震预测有哪些阶段和要求? 40.如何进行地震三要素预测? 44.什么是以震报震? 42.群测群防在地震预报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43.地震宏观异常观测指什么? 44.蛤蟆大搬家就是要发生地震吗? 45.我国古代人民是如何预测地震的?三、地震灾害预防 46.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是什么? 47.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8.地震灾害预防有哪些工作? 49.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哪些对策? 50.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指什么? 51.什么叫地震基本烈度? 5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作用是什么? 53.地震安全性评价是什么性质的工作? 54.什么叫地震小区划? 55.抗震设计有什么规定和要求? 56.普通民用住房能抗多大的地震? 57.如何做好居家防震准备? 58.建筑物抗震性能鉴定的目的是什么? 59.如何进行建筑物抗震加固? 60.建造什么样的房屋抗震性能较佳? 61.什么材料建造的房屋比较抗震? 62.我国古人是如何预防地震的? 63.什么是地震活动断层? 64.如何探测城市地震活动断层? 65.什么叫地震预警? 66.人类有办法控制地震活动吗? 67.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应如何预防地震次生灾害? 68.如何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 69.农村建房如何提高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四、地震造成的灾害 70.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71.我国地震灾情有什么特点? 72.地震会造成哪些直接灾害? 73.地震会造成哪些次生灾害? 74.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75.地震灾害如何分级? 76.地震是如何破坏房屋的? 77.生命线系统地震破坏有哪些特点? 78.地震断层具有怎样的破坏性? 79.地震滑坡和崩塌有怎样的破坏性? 80.地震如何产生泥石流? 81.地震陷坑是怎么回事 82.地震海啸是怎么回事? 83.地震火灾是怎么回事? 84.地震水灾是怎么回事? 85.划分建筑物的地震破坏等级有哪些原则? 86.划分生命线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等级有哪些原则? 87.如何评定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88.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有哪些? 89.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有哪些? 90.地震能产生哪些社会影响?五、地震应急避险与救助 91.如何判断地震的远近和大小? 92.震时避险有哪些不同的办法? 93.地震时为什么不能盲目外逃? 94.地震避险应遵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95.震时避险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96.在家里如何避险? 97.在学校如何避险? 98.在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如何避险? 99.在高楼里如何避险? 100.在户外如何避险? 101.在野外如何避险? 102.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103.社区应如何开展地震避险服务? 104.医院应如何开展地震避险服务? 105.为什么说震后72h是救援的黄金时间? 106.延续生存时间的关键性措施是什么? 107.地震灾害发生后为什么要自救互救? 108.被埋压、被困在废墟中如何自救? 109.地震后如何互救? 110.社区志愿者如何进行地震应急与救援? 111.专业救援队伍如何开展地震紧急救援? 112.地震后为什么要进行灾情速报? 113.什么是灾情快速评估? 114.震后如何自我缓解心理压力? 115.震后灾区的医疗卫生防疫工作主要有哪些? 116.为什么要保留典型地震遗迹和遗址? 117.什么叫地震演习? 118.什么叫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有哪些? 119.什么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有什么要求? 120.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有哪些标志? 121.家庭防灾应该配备哪些应急物品?附录一 典型震例简介附录二 地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简目

章节摘录

  一、地震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  1.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曰  地震是指大地震动。我国古代对地震这一特殊灾害,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下有一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鳖鱼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此外,也有把地震的发生归因于抽象的“阴阳失调”。东汉时期的张衡可谓地震事业的鼻祖,他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在《全后汉文》中收录有他写的《阳嘉二年京师地震对策》一文,文中说京师闹地震时雷电怒作,是“贡举”的诸多弊端造成人问变化无常,从而有“奔雷、土裂之异”,并提出只要秉公无私就可消灾免祸于萌芽状态的地震对策。这可算得上是地震对策第一说,但是基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哲学观点,无论对地震成因还是地震对策的看法,均为唯心之论,作者也仅仅是借地震针砭时弊并抒发政见而已。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