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
2013-4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皮肤病》为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之一,书中选取了古今名医对皮肤病的证治经验,并且多选取对皮肤病确有阐发,有医案佐证的医家经验,部分加入医家对该病的医论医话及验方效方,旨在为临床中医诊治皮肤病这一疾病提供借鉴。《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皮肤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第一章疮疡 朱丹溪(倡导滋阴,擅治杂病) 薛己(治病求本,倡导温补) 费伯雄(主张“和治”、“缓治”) 陈莲舫(擅述医理,治法圆机,用药轻灵) 丁甘仁(倡教育,精辨证,因证处方) 顾筱岩(重视脾胃,药食结合) 赵炳南(重湿热,调阴阳,学不泥古) 朱仁康(重温病,衷中参西) 许履和(强调“外科实从内出”) 许玉山(重“养正气,补脾胃”) 顾伯华(勤求古训,勇于创新) 颜正华(勤于临证,医药兼通)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第二章痤疮 邢子亨(诊察入微,制方严密,用药贴切) 朱仁康(重温病,衷中参西) 刘渡舟(学验俱丰,热心教育) 班秀文(辨证审慎,用药精专) 路志正(重视脾胃,用药轻灵) 颜德馨(谙熟医理,首倡“衡法”)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第三章带状疱疹‘ 陈莘田(勤求古训,勇于创新) 赵炳南(重湿热,调阴阳,学不泥古) 朱仁康(重温病,衷中参西) 许履和(强调“外科实从内出”) 许玉山(重“养正气,补脾胃”) 顾伯华(勤求古训,勇于创新) 李辅仁(治病求本,善用对药,养生有道) 颜正华(勤于临证,医药兼通)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第四章玫瑰糠疹 蒲辅周(精通医理,注重时令) 赵炳南(重湿热,调阴阳,学不泥古) 邢子亨(诊察入微,制方严密,用药贴切) 朱仁康(重温病,衷中参西) 许履和(强调“外科实从内出”) 顾伯华(勤求古训,勇于创新) 颜德馨(谙熟医理,首倡“衡法”)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第五章湿疹 费伯雄(主张“和治”、“缓治”) 陈莲舫(擅述医理,治法圆机,用药轻灵) 丁甘仁(倡教育,精辨证,因证处方) 蒲辅周(精通医理,注重时令) 顾筱岩(重视脾胃,药食结合) 赵炳南(重湿热,调阴阳,学不泥古) 赵心波(重视望诊,善用鲜药) 程门雪(重阴阳,擅用复方) 邢子亨(诊察入微,制方严密,用药贴切) 朱仁康(重温病,衷中参西) 房芝萱(中西结合,治病求本) 许履和(强调“外科实从内出”) 许玉山(重“养正气,补脾胃”) 顾伯华(勤求古训,勇于创新) 万友生(倡寒温统一) 何任(精研《金匮》,长于疑难)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刘弼臣(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 第六章荨麻疹 朱丹溪(倡导滋阴,擅治杂病) 汪机(喜校古籍,博采众长) 叶天士(倡温热,博采众长) 陈莲舫(擅述医理,治法圆机,用药轻灵) 蒲辅周(精通医理,注重时令) 赵炳南(重湿热,调阴阳,学不泥古) 赵心波(重视望诊,善用鲜药) 朱仁康(重温病,衷中参西) 许履和(强调“外科实从内出”) 顾伯华(勤求古训,勇于创新) 万友生(倡寒温统一) 颜正华(勤于临证,医药兼通)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张琪(法宗仲景,专攻疑难) 方和谦(倡教育,法宗伤寒,经方新用) 刘弼臣(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 周仲瑛(审证求机,知常达变) 第七章药物性皮炎 赵炳南(重湿热,调阴阳,学不泥古) 朱仁康(重温病,衷中参西) 许履和(强调“外科实从内出”) 许玉山(重“养正气,补脾胃”) 顾伯华(勤求古训,勇于创新) 刘渡舟(学验俱丰,热心教育)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周仲瑛(审证求机,知常达变) 第八章银屑病 赵炳南(重湿热,调阴阳,学不泥古) 邢子亨(诊察入微,制方严密,用药贴切) 朱仁康(重温病,衷中参西) 顾伯华(勤求古训,勇于创新) 赵绍琴(法宗温病,善治疑难) 颜德馨(谙熟医理,首倡“衡法”)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周仲瑛(审证求机,知常达变) 第九章白癜风 薛己(治病求本,倡导温补) 顾伯华(勤求古训,勇于创新)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张作舟(注重整体,内外同治) 第十章黄褐斑 邢子亨(诊察入微,制方严密,用药贴切) 颜正华(勤于临证,医药兼通) 颜德馨(谙熟医理,首倡“衡法”)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张作舟(注重整体,内外同治) 张学文(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第十一章脱发 朱丹溪(倡导滋阴,擅治杂病) 薛己(治病求本,倡导温补) 施今墨(精辨证,倡教育,擅用对药) 孔伯华(辨证精详,擅治温病) 岳美中(精辨证,勤奋治学) 邢子亨(诊察入微,制方严密,用药贴切) 朱仁康(重温病,衷中参西) 许玉山(重“养正气,补脾胃”) 颜德馨(谙熟医理,首倡“衡法”) 张志礼(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周仲瑛(审证求机,知常达变) 附方
版权页: 主诉:皮肤瘙痒,搔后起条痕,已半年有余。 现病史:半年来皮肤发热瘙痒,搔后立即呈条状隆起,尤以晚间为甚,稍有碰触,亦立刻发红隆起。 检查:背部作皮肤划痕试验(+)。舌质红紫、苔净,脉弦滑带数。 西医诊断:人工荨麻疹。 中医辨证:瘀滞阻络,血瘀生风。 治则:活血祛风。 方药:归尾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荆芥9g防风9g蝉蜕6g牡丹皮9g金银花9g五味子9g生甘草6g服上方3剂后,二诊皮肤瘙痒已轻,搔痕已不明显。嘱继服前方加茜草9g,白蒺藜9g,3剂后治愈。 案2 余某某,女,32岁,1974年5月27日初诊。 主诉:全身皮肤发痒,搔后随手起风团已半年。 现病史:半年来全身皮肤发痒,搔后随手起条索状风团,或散在小风团,曾服凉血清热方,诸症略减,但仍起。经血每月2行,量多,色红。 检查:皮肤划痕试验(+),口舌糜烂。舌尖红起刺,苔净,脉细滑。 西医诊断:人工荨麻疹。 中医辨证:心经有火,血热生风。 治则:凉血消风。 方药:生地黄30g当归9g白蒺藜9g荆芥9g知母9g生石膏30g紫草15g赤芍9g玄参9g生甘草6g。4剂,水煎服。 二诊:(6月3日)服上方4剂后瘙痒已轻,月经将临,宗前方佐以活血祛风。 方药:当归9g牡丹皮9g赤芍9g荆防风各6g白蒺藜9g蝉蜕6g甘草6g紫草9g桃仁9g红花9g 三诊:(6月10日)服上方6剂后,风瘾疹已少起,瘙痒亦减,经已来潮,未感腹疼,仍服前方5剂。1975年4月底追踪复信:称前症已不起,近因服内科药,偶尔皮肤略痒,自服前方有效。案3 张某某,女,17岁,1975年8月2313初诊。 主诉:皮肤瘙痒,搔后条索状隆起已1年多。 现病史:1年多来,全身皮肤瘙痒,搔后即起成片风团或隆起呈条索状,尤以晚间受热时为甚,曾服抗过敏药及中药多剂,未见效果。 检查:遍体搔痕累累,皮肤划痕试验(+)。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弦。 西医诊断:人工荨麻疹。 证属:风邪久郁,未经发泄。 治则:祛风清热。 方剂:乌蛇祛风汤。 方药:乌梢蛇9g荆芥9g防风9g蝉蜕6g羌活9g白芷6g黄芩9g马尾连9g金银花9g连翘9g生甘草6g3剂,水煎服。 二诊:(8月30日)称服药后皮肤瘙痒已减轻,搔后风团亦少起,嘱继服原方6剂。 三诊:(9月9日)共服药9剂,皮肤已不痒,风团、划痕亦完全不起。 [按]人工荨麻疹,又称划痕症,中医学称风瘾疹。上举3例,病程都在半年至1年以上,顽固难愈。根据中医辨证,其病因病机,各有不同。案1舌质紫红,有血瘀之症,故用活血祛风之法。案2根据其舌尖红起刺,口舌糜烂,有心火之名;月经1个月2行,亦为血热之证,两例均先以凉血消风,后佐用活血祛风之剂而获效。案3脉象沉弦细,舌红苔薄黄,证属风邪久郁,未经发泄,故以搜风清热而得治。说明同一病证,而治法不同,只要辨证明确,按证投药,就不难迎刃而解,短期获愈。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皮肤病》对多位名家的皮肤病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归纳,方便读者于短时间内了解多位医家对某一病证的临床诊治经验,从而免去查阅文献所费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