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千年的跨越

孔则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

孔则吾  

页数:

28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笔者近十年间在业内报刊所发表的各类书业评论的结集,该书记录和评述了这10年间中国出版业所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现象。具体内容包括《是入侵还是强暴》《出版零库存能否梦想成真》《大船启航还是小船扬帆》《遍捅茱萸少一人》《设计人生和锻造品牌》《职业的麻木和体制的僵化》等。

作者简介

孔则吾,浙江舟山人。就职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编审,从事对外合作、出版管理和出版策划。除了撰写出版和图书评论,还涉及方言、方志、辞书、戏剧等学科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多功能汉字手册》、《舟山人学习普通话指南》、《五笔字型汉语小字典》、《大戏剧视野下的越剧生态研究》、《金塘方言志》等。

书籍目录

前言 中国出版的世纪性跨越上编 旧世纪的门槛 一日三报VS一日一书 600元不少,15万不多 千呼万唤全国特价书市 是入侵还是强暴 光盘离我们很近,市场离我们很远 如果图书也免费赠阅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小人书会东山再起吗 中国出版没有上帝 浓情的蒙特卡罗 面对朝阳产业的中国出版 三驾马车何时殊途同归 “一车一报”和“一车一书” 论中国没有大百科全书 关于旧商务和新世纪的联想 出版零库存能否梦想成真 市场的弱智和营销的麻木 京城小红帽,善解直销情 秀才当兵,木兰从军 闭上眼睛躺着看书 也是脑筋急转弯 传统出版也将人才血崩 大船启航还是小船扬帆 让皮毛和血肉相连 由食文化所想到的 从异化走向回归 遍捅茱萸少一人 松糕鞋能走多远 不是旧桃换新符 网络书店遭遇禁折令 农夫山泉有点甜,湘版图书有点辣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说三驾马车殊途同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设计人生和锻造品牌 新版猴子掰玉米 论书香之不敌烟毒 中国出版的跨世纪乐章下编 新世纪的脚步 从英伦三岛看走向世界——首届伦敦浙江书展启示录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崭新课题——由《你的教育生态了吗》所想到的 书事琐谈 德国式社会秩序和中国出版潜规则 拯救商务 诊断大卖场的“浮肿病” 克隆时代的中国期刊 ……

章节摘录

  上篇 旧世纪的门槛  千呼万唤全国特价书市  占地4000平方米的图书调剂中心日前在武汉正式开业,据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国首家大型图书调剂中心,主要承担全国库存积压图书的发行代理业务。调剂中心的批发价为四折,零售价为五折。目前,中心已组织到5 000多种图书进场交易,其中包括《简·爱》、《曾国藩全集》等中外名著。调剂中心负责人表示,经营走上正轨后,进场交易的书刊将达到5万种以上。  在国外,早已有很多不同的特价书订货会,其中以美国的特价书订货会最有影响。众所周知,如今困惑中国出版业的最大问题是发行渠道不畅。中国出版社虽然比较计划,但它毕竟还有500多个选手在竞争,而新华书店由于有较强的地域性,再加上以前对二渠道长期的歧视,使国有新华书店对当地图书市场的控制在许多地方比出版社更甚。  改革开放虽然已二十多年,但全国性发行企业发育总没个开头。这也可以理解,一个全国性的发行集团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经营积累,更何况目前的体制还没有造就地方新华书店向全国扩展的环境。书业不是电脑、家电等高科技产业,可以在几年内培育出长虹之类的超级企业集团。新华书店机制不灵活,集、个体书店历史太短,品牌和资本积累不足,又受到政策的歧视,所以中国至今没有一个诸如日本的东贩、日贩和美国贝克泰勒的全国性中盘商和美国巴诺一样的全国性连锁书店。中国出版业没有一根主动脉,这也许是中国出版最大的不幸,这也是中国图书上架率低、库存率高、特价书热的主要原因。而且即使以后有了全国性的中盘,有了全国性连锁,也还有更复杂的处理库存图书的问题。就中盘来说,退货系统比配送系统建设难度更大。库存图书的处理是书业的另一个大世界、大市场,比如日本,目前高居不下的退货率就使特价书店和特价书市非常兴旺。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叫做新旧书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价书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千年的跨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