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顾与沉思

宋京艳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宋京艳  

页数:

364  

字数:

522000  

前言

  学校文化,你路在何方?  从2006年暑假开始,学校文化建设就徐徐拉开帷幕。  北京丰台二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是关于学校使命的思考。  我们秉持什么样的原则和信念才能朝向使命?这个问题关注的是我们的价值观。  当我们坚守价值观朝向使命的无限旅程中,沿途可以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沿途美景就是我们的愿景。  怎样才能一路前行、一路风景?这涉及我们的战略。  我们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则是对于学生培养目标的思考。  经过无数次反复、深入的讨论,我们获得这样的“回声”:使命( Mission):为了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幸福。  价值观(Values):尊重、责任、创新。  愿景( Vision):从优秀到卓越(三年左右调整一次,这里呈现的是2011年调整之后的结果)。  优秀源于外部评价,北京丰台二中已基本达成;而卓越源于每一个二中人自己内心的体验。所以,我们对卓越学校的界定是:人人学会一项运动项目并因此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人人学会一项艺术项目并因此而高雅;人人学会一项技术项目并因此而痴迷创新;人人都能拥有一颗仁、识、知三者兼备的心灵;人人都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是根据分数和锦标评判一个人,而是用理想和智慧充盈每一个生命!  战略( Stratagem):提高教育伙伴的满意度。  学生培养目标(Students,Developing Target):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仁、识、知三者兼备的心灵,永远追求智慧和真理。  以上内容简称为MVVSS,是我校核心文化或文化的种子或教育哲学。此后,我们一方面,围绕MVVSS构建课程体系,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以年级组和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根据课程文化建设需要,把过去以行政管理为特点的组织系统调整为学习型组织系统,并持续进行了流程再造。二中人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  但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倒不是因为有关“标语、口号、形式化、假大空”等诸如此类的批评一直不绝于耳,而是,面对问题颇多的教育,二中人到底可以“有何作为”的迷茫与焦虑!  ……

内容概要

  《回顾与沉思:语文教学一二三》主要内容包括:《漫画材料立意启思》说课稿、议论文如何叙例、政论文语言的特点及运用、作文修改与评议、关于图文转换类语用题的思考、表文转换的概括、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解题指津、“画文转换”题解答指要、“故事新编”写作训练等。

作者简介

  宋京艳,生于1969年,“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丰台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参与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选修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师教学用书《演讲与辩论》,并录制教材配套示范课光盘,面向全国发行。多次给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录制专题讲座。有数十篇论文获区、市、全国级奖励,并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华活页文选》《北京教育》上发表,做市区级公开课多节。有多年带高考经验,成绩优秀。被聘为《中国教师报》教育专家团成员、《语文报·高考版》“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区兼职教研员,参与北京市中考命题工作,多年参与区高三模拟试卷命题工作。

书籍目录

析疑解惑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纲举目张——寻找课堂阅读教学的切入口
 从人教版第四册小说单元的教学看小说阅读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教学思考
课堂实践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让阅读引领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一从《祝福》一课谈起
 《简爱》教学设计
 《消逝的钟声》教学设计
 《项链》教学案例
 《胡同文化》教学案例
 《道士塔》教学案例
 《泪珠与珍珠》教学案例
 《牡丹的拒绝》教学案例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实施反间计的策划书
写作表达篇大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尺
 给材料议论文(读后感)立意方法谈
 《漫画材料立意启思》说课稿
 议论文如何叙例
 政论文语言的特点及运用
 作文修改与评议
 关于图文转换类语用题的思考
 表文转换的概括
……

章节摘录

  (二)重视诗歌“读”“悟”“品”三环节教学梯次  1.“读”,就是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诵读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张志公先生说: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熟悉作品内容,把握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  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抒情性。正因为古典诗歌不仅抒发丰厚的情感,而且诗句优美,形式独特,讲求节律,因此让学生读诗,既要他们朗读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初步领会到不同节奏产生的不同情味;还要让他们尝试着从诵读达到吟咏,激发培养学生吟咏古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诗歌能力,形成良好的读诗习惯。在诵读的过程中,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然后是读出感情,最后是达到个性化地诵读,读出诗歌的深层意蕴。  诵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兴趣。学古文,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因古诗文文字本身的艰深及表现的内容又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诵读效率,没有兴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教师要想办法运用各种诵读的方法调动学生兴趣。如在“感知课文”阶段的自由朗读,在了解文意后的个性化诵读,在学完后竞赛方式的背读。还有各种形式的跟读、接读等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也一改以往学生单调乏味、苦不堪言的背诵情状。  2.“悟”,就是深刻体悟——领悟诗情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情”是诗的内核。 《毛诗序》中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  本单元所选诗人的作品流露出一种人类共性的情感—一忧思,教学时要注意梳理发掘。《氓》是一首弃妇感伤诗,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挖掘其悲剧根源,从而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和爱情观,思考对今天的启示意义;《采薇》是一首征役诗,除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外,主要流露出当时人们从军生活的劳苦悲伤和久戍不归、久战不休而产生的思乡之苦,连年征战给百姓造成的苦痛;《离骚》即“遭遇忧患”意,节选的内容在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操的大背景下,也流露出诗人因自己的政治理想及忠诚不为君王理解、自己与污浊环境不调和的苦闷之情;《孔雀东南飞》更是一个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反映了当时的人们为追求婚姻自由、忠贞爱情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涉江采芙蓉》以及它所代表的《古诗十九首》基本都是在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表现作者的失意和哀伤;《短歌行》在表现作者为实现统一大业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主旋律下,也流露出进取中的忧伤和追求中的苦闷(时光易逝、贤才难得、功业未就);《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一生中由仕转隐的关键时刻,是一篇与仕途诀别的宣言,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带有总括的性质。陶渊明通过这首诗,表明自己终于从仕隐矛盾中解脱出来,不媚俗,不屈己,不为物所役,诀别仕途,毅然归隐。全诗展现了诗人从忧到喜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解决长期困扰着他的是做官还是退隐的思想矛盾的过程和思考,最后陶然于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意趣,安顿生命、返归自然的喜悦和满足。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回顾与沉思 PDF格式下载



利用语文学科优势,强化校园文化特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