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少年维特之烦恼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页数:

327  

字数:

223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生于缅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个有钱又有地位的人,使歌德生活优裕,受到良好的教育。歌德曾在德国的莱比锡和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上过大学,毕业后当过律师,后来应邀去魏玛公国做官。虽一度游历意大利,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均在魏玛度过。歌德多才多艺,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巨人:他懂法语、英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以及希伯莱语,翻译过伏尔泰、狄德罗、切利尼等人的作品。他是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又是科学家,对植物学、动物学、光学均有研究,发表过一系列关于光学研究的文章批驳牛顿的相关理论;他对于人类前颌骨的发现启发了达尔文关于进化论的研究。  歌德的主要成就当然是在文学上。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因表达了特殊的社会变革时期青年人的不满情绪和愤懑的呐喊而引起广泛的共鸣,而且由于其塑造的忧郁、敏感、热情的艺术家形象,为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形象.并以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的心。诗剧《浮士德》以其博大的思想、深邃的洞见力和成熟、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珍品。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徒时期》探索人物性格的成熟、发展过程,开德国成长小说之先河。他去世后的一个世纪里,剧作家和诗人均从他的作品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他是德国文学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有趣的是,歌德认为自己的科学成就大于文学成就,认为自己的科学著作《颜色的理论》比他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更有价值。歌德不仅对德国和欧洲文学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深远影响,也在许多其他方面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莫扎特、马勒、贝多芬、李斯特、舒伯特等音乐大师的音乐创作受到他的作品的启迪:黑格尔、尼采、斯坦纳等人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他的启发。  《少年维特之烦恼》于1774年出版,是一本带有一定自传色彩的书信体小说,书中的主人公维特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形的。歌德自己曾说:我枪杀了小说中的人物,而救了自己一命。小说写一个跟鄙俗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少年的故事。他希望有所作为,追求高尚、纯洁的爱情,却处处碰壁,爱情得不到回报,最后绝望而自杀。小说出版后,作者歌德几乎一夜成名,跃居大作家之列。读者对它反响强烈,一时之间,整个欧洲的年轻人都模仿起维特的穿着,不少人模仿维特自杀。据说大约2000人读完此书后实施了自杀。  《少年维特之烦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多个方面。首先,是其书信体的形式。这种形式最能真实、自然地展现主人公的主观意识.便于主人公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地说出内心隐秘的愿望,宣泄积郁的情感。就读者而言,书信体小说给人一种窥探他人内心秘密的机会,满足了人性中的窥私欲。作为读者,一旦我们进入叙述者的世界,很容易与人物发生认同感,忘记自己,甚至把自己等同于主人公,为他的欢乐而欢乐,为他的忧愁而忧愁,陷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而不能自拔。这也恐怕是为什么那么多的读者在读完了小说后尝试自杀的原因。  其次,是对夏绿蒂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夏绿蒂是一个圣母式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极大地满足了在基督教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欧洲人的审美需要。当然,这样的女性也是符合东方民族的审美心理的。夏绿蒂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女孩,对世界充满了关怀和爱心。母亲去世后,她担当起照料家人的重担,对父亲像妻子对丈夫一样地关心:对弟妹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地照料。她看望、守护镇上的病人,为孤单的寡妇送终。在舞会上,当大家为惊雷吓得魂不守舍时,她发起游戏,让大家忘记了恐惧。事后她告诉维特“我自己也吓得够呛,但是我假装不怕,以便鼓舞起大家的兴致。”这难道不正是母亲在孩子们面临危险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吗?她对维特的爱也基本上是一种母亲式的爱,是呵护、关心、叮咛,而不是激情。维特说:“在我看来,她犹若天神。在她面前一切欲念都沉寂了。在她跟前时,我表达不出我的感受。”而维特第一眼爱上她也是因为她正在扮演母亲的角色:正履行母亲的职责给弟妹们开饭。她甚至把弟妹们称作“我的孩子们”。在她婚后,只有在维特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可怜无助时,她才对他格外亲昵一些。这些,都足以让读者把她看作一个圣母式的人物。夏绿蒂是美的使者,更是善的化身!  第三,是人物的命运被置于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而产生的艺术张力。维特始终处于两组对立的矛盾之间。第一组矛盾是他与社会的矛盾:维特是一个年少气盛、品味高尚的艺术家.他希望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希望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他所处的社会却不可能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书中所描述的社会——是下层社会,以诗情画意的乡村为代表——但这里不属于他.他在这里只是匆匆过客。他很喜欢乡村,但那只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欣赏。他永远不可能被乡村社会真正接受,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里他除了欣赏田园风光、画画、读诗,不可能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事情来做;另一个是上层社会,以宫廷为代表。这里是他可以发挥作用.甚至建功立业的地方。但是这里却充斥着鄙陋、拘泥刻板的人,他们处处因循守旧、虚文俗礼,精神贫乏,空虚无聊,虚伪奸佞,尔虞我诈,一心追逐等级地位。维特与他们格格不入,一再遭受排挤,虽有个别像伯爵那样的开明人士与他为善,也不足以改变他的生活环境。维特找不到社会归属感。另一组矛盾就是维特在爱情上无法解决的矛盾:维特认识夏绿蒂的时候,她已经与艾伯特订婚。从一开始维特的爱情就陷入一个道德困境——他只能充当第三者。假如夏绿蒂是被迫与艾伯特订婚的——而她是自愿的;假如夏绿蒂不爱她的未婚夫——而她是很爱他的;假如艾伯特是个品性不端的浪子——而艾伯特行止端方,事业有成;假如艾伯特待夏绿蒂不好——而他对夏绿蒂以及全家都很好,对夏绿蒂呵护有加:假如夏绿蒂与艾伯特相处不融洽,不快乐——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很幸福;假如夏绿蒂是个浪荡的女子,很愿意多抓几个男人在手上——而夏绿蒂偏偏是一个道德观念很强的贤淑、贞洁的女子。哪怕上述假设只有一条成立,那么维特就可以扮演一个拯救者、解放者或者至少合谋者的角色.从而使自己的爱情获得一种道德上的合理性。但是从全书的描写看来,这些假设没有一条可以成立。这就注定他的爱情将永远得不到回报,他因而无法找到情感的归宿。  最后,是作品中充溢着的自然美。小说不是静态的描写,而是通过主人公维特的切身感受,把一幅又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维特常常徜徉在大自然里,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他见到开满了花的树和灌木,往往不胜欣喜“恨不得化成一只蝴蝶,好在这个香气扑鼻的海洋里飘游,与之成为一体”。在瓦尔海姆,最令他心动的是“两株巨大的树枝延伸开来罩住了教堂前面的绿地的菩提树”。后来听说两棵树都被砍了,他“当时气极了,恨不得宰了那个砍第一斧头的狗东西”。当山谷里雾气弥漫,正午的太阳照在树林密密匝匝的树叶上时他“扑在地上,伏在流水淙淙的小溪旁的深草中……注意到一千种不知名的植物……感觉到了……神的存在”。当他看到山峰,绿色的山谷,平缓的溪流,在天空飘过的云彩,听到鸟儿的声音,看到昆虫在金色的阳光中飞舞时便感到“心灵飞升、飘然欲仙!”融雪的晚上他看到冒着白色泡沫的洪水在月光下呼啸、翻腾,发出声势浩大的轰鸣声时,起了“一种又害怕又喜悦的感觉”。维特是一个完全的自然之子,他以全部的身心感受自然,并把这种美感传送到读者的心中。而这种自然美与维特纤细的情感、悱-恻的爱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诗歌里面的那种隽永的意境美,让人回味咀嚼,使人难以忘怀。  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特殊的感受体,都能从文本中发现、体悟到别人未曾发现、体悟到的美。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任何文艺批评与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相比也是苍白无力的。那么,让我的介绍和评论到此为止吧。请读者诸君进入歌德为我们营造的艺术世界去游览、感受、体验!

内容概要

这是青年人的《圣经》。它一问世,当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这是一个时代青年的缩影,一段注定无果的苦涩恋情!世界文豪的轰动之作,横扫世界数千万青年男女的心灵!本书是由德国经典文学名著改编而成的双语对照读物,可以阅读优美中文,可以中英对照学习,可以品读一流英文。专为不同年龄与层次的读者,打造永久珍藏精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歌德的代表作,讲述了少年维特追求已与人订婚的姑娘绿蒂,终因无望而不能自拔以致自杀的爱情悲剧。它以一个青年的恋爱悲剧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和苦闷,具有普遍意义。《少年维特之烦恼》写于1774年。它的出版使歌德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也奠定了歌德一生的殊荣。 《少上维持之烦恼》是部什么作品呢?下任何定义都不能确切说出这本富有想象力的杰作无限丰富的命运哭泣,书中维特和夏绿蒂的装扮成了青年男女竞相仿效的对象,而在卢梭的《新哀洛绮思》之后,更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像它那样把欧洲感动到那个地步。

作者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文学家。《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德国出版后,很快连印了16版,还被翻译成英法意等20多种语言。拿破仑在远征埃及时还随身带着它,先后读了7遍。歌德还写了著名诗剧《浮士德》,自传记《诗与真》。1922年,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

书籍目录

上卷 Book I下卷 Book II编者致读者 The Editor to the Reader

章节摘录

书摘  “风呵,你停一会儿!激流呵,你也安静片刻!让我的声音传遍峰峦山谷,传进我那漫游人的耳中!萨尔迦,这是珂尔玛在呼唤!树木和峭岩就在这里!我的爱人!我的爱人!我在这里,你为何迟迟不来?看,宁静的月亮出来了,照亮了山谷里的河水,给峭壁上的岩石蒙上了昏暗的光芒,但是他的身影却没出现在山顶上,他的猎犬也没有先来报信,说他就要来到。我不得不坐在这里,独自一人!  “旷野中是谁躺在我的身边?是我的爱人还是我的兄长?哦,我的朋友,他们毫不理会珂尔玛的问询。回答我:我独自一人!我的心充满恐慌。哎呀,他们都死了!他们的剑上都染鲜红的血!呵,我的兄长,我的兄长!你为什么把我的萨尔迦杀了?哦,萨尔迦,你为什么杀死我的兄长?你们两个都是我亲爱的人呀I我该说什么把你们称颂?在山岗的战场上,你们是万千战士中的英豪!你们回答我,你们听着我的声音,呵,我这两个亲爱的人!他们沉默了,永远地沉默了!变冷了,他们的血肉之躯已经冰凉!从山岗的峭岩上,从暴风雨吹打的山巅,你们死者的亡灵,你们说话呀}我绝不会害十白!你们已去哪儿安息?在群山中的哪个洞穴里我才能把你们找到?在狂风中我听不到一丝微弱的声响,暴雨中未曾夹杂一点点回音!  “我悲伤地坐在山岗上,哀痛的泪水流到了天亮。死者的朋友呀,你们挖好坟墓吧,但是在珂尔玛到来之前,请不要把墓穴封上。我的生命像梦一般消逝,我怎能苟延残喘生活在世上?我要伴我的亲人长眠在此,在这叮咚作响的山岩的溪流旁。每当夜幕笼罩山岗——狂风在荒野上呼啸,我的灵魂就将飘扬在风中,哀悼我朋友的死亡。猎人将在窝棚里听到我的悲恸,他对我的声音将又怕又爱。我哀悼朋友的声音一定会甜美动听,因为朋友们曾让珂尔玛那么开心!  “这就是你唱的歌呀,密诺娜,托尔曼娇羞的女儿。我们为珂尔玛流泪,心中充满凄楚之情。乌林怀抱竖琴登场了,他要唱一唱阿尔品。阿尔品的声音娓娓动听,利诺的心中充满激情。但是他们都在斗室中长眠,塞尔玛的上空再也不会响起他们的歌声。乌林在英雄们捐躯沙场的前一天从奔袭中回来。他听到他们在山岗上争斗,他们的歌声婉转而忧伤!他们咏叹那位群雄中的佼佼者莫拉尔的阵亡。他的心灵像芬戈尔的一样崇高,他的剑像奥斯卡的剑一样锋利,可是他倒下了,他的父亲悲戚,他的妹妹眼里泪如泉涌。密诺娜,驾着战车的莫拉尔的妹妹,眼里泪水盈盈。在乌林歌唱之前她便退场,犹如西天的月亮预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便将美丽的脸庞在云里躲藏。我和乌林—起弹起竖琴,把这悲痛的歌曲吟唱。  P283-285


编辑推荐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英对照)是青年人的《圣经》。它一问世,当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这是一个时代青年的缩影,一段注定无果的苦涩恋情!世界文豪的轰动之作,横扫世界数千万青年男女的心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少年维特之烦恼 PDF格式下载



它是中英文对照的,一页英文,一页中文。另外还有相对较难单词的释义。纸张很厚,微微黄的护眼色。印刷质量也不错。


双语对照可读性很大


真正的不朽作品是没有年代的,对孩子们来说,阅读不仅是文学的熏陶,也是人生的体验。


书很不错,是英汉对照的,我喜欢


好书,受感动


爱情真的是伟大的


这本书不错,质量也很好,值得一读!


学生要求读的


书是中英语,适合初中生看


是正版书,和孩子一起看


很喜欢,很好看的爱情故事!


对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定的借鉴


纸张质量有些差


买给孩子的,很喜欢。


中英对照 阅读时一举两得 给孩子买的 很喜欢


没想到是中英对照,很不错


在青春期时,我们总会犯一次傻。。。。。。。。。。。


拿到书后感觉纸张什么的都不错,只是现在还没有时间阅读,不知道内容是否满意,不过应该不会错的,应为是同学强力推荐的.........


一本好书受用的书~~


蛮符合青少年的,爱


以前买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装帧和翻译比这个版本好很多,还附有精美插图。但是是64开小本,所以想买本大小正常的,- -,但这个版本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翻译很一般,不能把人带入那种深情和绝望的氛围。但是歌德的文笔是没得说的。仍然值得一读。但建议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版本。更引人入胜。


不是全英文的,我看了简介还以为是,原来不是,但质量还可以,因为我要的是全英的,所以评价分给的低一点。


内容很好,英汉两版


大小不大却又很厚但同时又挺轻的感觉我不喜欢,希望我这样的描述能让大家明白


中英文对译的,还不错。


书的封面很破旧,有一种积压多年的感觉。里面还可以,中英文对照版,有英文注解。


如果是喜欢这个书内容的就买吧,我是不喜欢这个内容。根本没看下去。










对作者的翻译暂且不论,可是连最基本的保持原作的完整性都没达到。小说最后一部分的内容被删掉了,可能是考虑学生读物的原因。如果想看到完整的内容,就别买了,对于维特的自杀一点都没提及。要知道,当时买这本书就是震惊于维特的自杀,可偏偏这部分的内容没了。难免让人失望!


翻译的口气很对味


书不错,中文对照,而且是打开时能同时看到中文跟英文,还有单词注释。赞一个,很喜欢。


有重点单词解释,非常好!


不错的一个版本!不错!!值得看的!


经典就是经典,真的很不错,让人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完~


非常的好,越看越入迷


好像内容不是很全,没看到结局


先看了小说,然后看的书评,书评一直说主人公最后自杀了,可是书中根本没有提及到!!真气人,害我要再去买本(因为这本书蛮值得看的)


发货的速度很快,两天就到了。还没看内容,不过质量还可以,不错


德文的原著,用英语写,会有什么好的呢?效果可想而知。。。


字太密,纸质好烂,封面不错,有英文很好/


超级喜欢这个版本 还有重点英语单词呢 比我想象中好 这次运气不错 哈哈


送货速度快,好书


很多方面都满意,但内容上把自杀环节给删


hen hao``````````


歌德的成名之作之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