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浒全传(上下)

(明)施耐庵,罗贯中 著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1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明)施耐庵,罗贯中 著  

页数:

全2册  

字数:

1013000  

前言

《水浒全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忠义水浒志传评林》等,习称《水浒传》。讲述的是以宋江为首的108名江湖好汉,聚义梁山泊,后被朝廷招安,东征西讨,最终命丧黄泉的历程,写出了“官逼民反”到向当权者妥协的社会现实。金圣叹将《水浒传》与《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冯梦龙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从南宋开始,水浒故事成为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之一,但水浒故事并非完全出于虚构,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宋史》中有关于宋江等啸聚的记载:“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于是自有奇闻异说,生于民间,辗转繁变,以成故事。宋人罗烨《醉翁谈录》中的“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可能是平话中个别人物的传奇故事。流传于宋元年间的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晁盖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元杂剧中也出现了一些水浒故事剧本,如《黑旋风双献功》、《宋公明劫法场》等。《水浒传》是到了明朝初年,在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小说、戏曲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或日罗贯中,或日施耐庵,或日施作罗编,或日施作罗续。原本《水浒传》已不可得,现存的各种本子,可分成简本、繁本两个系统。所谓简本,主要是文字比较简单,细节描写少,已发现的简本有一百十五回本、一百十回本和一百二十四回本。繁本写得比较细致,也是流传最广的,主要改增的部分是招安之后的情节,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其中七十回本也称“腰斩本”,是金圣叹删去了排座次以后的部分,把原来的第一回改为楔子,并添了个卢俊义的噩梦作为结尾而成。一般认为百回本可能是《水浒传》成型定书的最早也最接近传说故事的版本。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各路英雄纷纷上梁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部分由五个板块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有研究者认为平田虎、王庆两部分是插增的,因今所见较早的百回本,征辽之后紧接平方腊事。作为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讲史话本的传统,其语言以口语为基础,简洁明快,无论是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鲁迅曾经指出:“《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如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活画出李逵憨直的个性。小说叙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前70回连环套式的结构也独具特色。“风雪山神庙”、“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篇章。“忠义”是贯穿《水浒传》全书的思想主线。水浒好汉之间的“义”,其表层是一种江湖义气,武松醉打蒋门神,李逵无条件信从宋江,石秀杀裴如海等,其内里则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义举,有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他们是要以个人的英雄行为,济困扶危,杀富济贫,即所谓“仗义疏财归水路,报仇雪恨上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路见不平,帮助弱小的典范。设誓劫取生辰纲,因为这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天理知之,也不为罪”。梁山大聚义后,“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但打听得有那欺压良善暴富小人,积攒得些家私,不论远近,令人便去尽数收拾上山。”“义”是将108位好汉连接在一起的纽带,不废于私,也不废于个人,所以当李逵听到宋江有苟且行为的谣言时,“气做一团”,“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还“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要杀宋江。但“义”又是与“忠”相始终的。《水浒传》里的“忠”,有忠于梁山泊聚义的内容,但它又有忠君的思想,在很多时候,“忠孝”被放在首位,而把“义”置于次要地位。忠君的集中表现是他们反贪官不反皇权。所以阮小五唱:“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很多之前在朝廷有官职的人,如林冲、花荣、呼延灼,落草后,也不会弃绝原来的官名,林冲总是被介绍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而他本人也欣然领受。在首领宋江身上,“忠君”的意味更为浓郁,他一再强调:“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并反复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权借水泊栖身”,“专等朝廷招安”,并且希望“为国立功”,“博得个封妻荫子”,以图日后“名垂青史”。在得知要被毒死时,因担心李逵造反,所以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于是,宋江死于“忠”,而李逵亡于“义”,在此,无论是“忠”,还是“义”,都显得无比沉重。无可否认,《水浒传》中有些场景是血淋淋的,缺少温情和人文关怀。如李逵般的肆意砍杀,血迹斑斑的剥肉凳,都会让人从心底透出丝丝冷意,这也许是金圣叹认为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的主要原因。但透过这血的表象,也许能看到更多现实的惨酷。

内容概要

《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财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书籍目录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第六回 九纹龙翦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官寺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粱山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第十六回 扬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火并 晁盖梁山小夺泊第二十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第二十四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第二十五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第二十六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三十一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第三十四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第三十七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第四十二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第四十五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第四十六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店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赐 柴进失陷高唐州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第五十六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粱山泊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第六十六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第六十七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第六十九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坐次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进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鰍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第九十二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第九十三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第九十四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第九十六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第九十七回 陈灌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第九十八回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第九十九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第一百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灌宋江同奏捷第一百零一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艳生奸第一百零二回 王庆因奸吃官司 龚端被打师军犯第一百零三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第一百零四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第一百零五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第一百零六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汩没破坚城第一百零七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第一百零八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第一百零九回 王庆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第一百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第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第一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第一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第一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第一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章节摘录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但见: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多矣。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众皆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绁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为使,即便登程前去。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不敢久停。从人背了诏书,金盒子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于路上但见: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且说太尉洪信赍擎御书丹诏,一行人从上了路途,夜宿邮亭,朝行驿站,远程近接,渴饮饥餐,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靸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鸣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磬,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当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太尉,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清高自在,倦惹凡尘。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未尝下山。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为使,赍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禀道:“朝廷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诚!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当晚各自权歇。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斋供。请太尉起来,香汤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真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正是: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极平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隐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象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公子,在京师时重茵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偷眼看那大虫时,但见:毛披一带黄金色,爪露银钩十八只。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伸腰展臂势狰狞,摆尾摇头声霹雳。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狍皆敛迹。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来,务要寻见天师。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望后便倒在盘砣石边。微闪开眼来看那蛇时,但见:昂首惊飙起,掣目电光生。动荡则折峡倒冈,呼吸则吹云吐雾。鳞甲乱分千片玉,尾梢斜卷一堆银。那条大蛇径抢到盘砣石边,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粟子比馉饳儿大小。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弄下官,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上诏敕并衣服巾帻,却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但见: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昔日吕洞宾有首牧童诗道得好: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只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采,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说:“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唬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太尉拿着提炉,再寻旧路,奔下山来。众道士接着,请至方丈坐下。真人便问太尉道:“曾见天师么?”太尉说道:“我是朝廷中贵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这般辛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为头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惊得下官魂魄都没了。又行不过一个山嘴,竹藤里抢出一条雪花大蛇来,盘做一堆,拦住去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尽是你这道众,戏弄下官!”真人复道:“贫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试探太尉之心。本山虽有蛇虎,并不伤人。”太尉又道:“我正走不动,方欲再上山坡,只见松树傍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一头黄牛,吹着管铁笛,正过山来。我便问他:‘那里来识得俺么?’他道:‘已都知了。’说天师分付,早晨乘鹤驾云望东京去了。下官因此回来。”真人道:“太尉可惜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道:“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獕?”真人答道:“这代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他是额外之人,四方显化,极是灵验。世人皆称为道通祖师。”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真人道:“太尉但请放心,既然祖师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这场醮事祖师已都完了。”太尉见说,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请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放了,留在上清宫中,龙香就三清殿上烧了。当日方丈内大排斋供,设宴饮酌。至晚席罢,止宿到晓。次日早膳已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许多人从跟随着,步行出方丈,前面两个道童引路,行至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三清殿上,富贵不可尽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洪太尉看时,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槅子;门上使着胳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上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太尉尉指着门道:“此殿是甚么去处?”真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祖老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敢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锁用铜汁灌铸,谁知里面的事。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余年,也只听闻。”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告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太尉笑道:“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锁。众人把门推开,看里面时,黑洞洞地,但见:昏昏默默,查查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东西。黑烟霭霭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不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闪开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打一照时,四边并无别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太半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回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洪太尉看了这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道:“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真人慌忙谏道:“太尉,不可掘动!恐有利害,伤犯于人,不当稳便。”太尉大怒,喝道:“你等道众,省得甚么!碑上分明凿着遇我教开,你如何阻当!快与我唤人来开。”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不好。”太尉那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洪太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禀道:“不可掘动!”太尉那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剌剌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攧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痴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这个缘由。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儿洼内聚飞龙。毕竟龙虎山真人说出甚言语来,且听下回分解。


编辑推荐

《水浒全传(上下)》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水浒全传(上下) PDF格式下载



正版,精致,比其他版本贵了一些,但是买书是一次消费多次使用,觉得还是值得的。等有了《红楼梦》再买一套。


印刷很好,但是有许多地方好像断章,怀疑是不是正版?


如果是收藏的话,不建议买这个版本的,举个细节例子:雷横、朱仝等都头们带的兵叫“土兵”,这个版本全改成“士兵”了,每看到此处都觉得别扭,当然由此判断责任编辑水平高下可能武断,但还算觉得他们不够用心。另外,开篇还是少了一个章节,我没有对比,应该是“楔子”之类的。


平装。大字体。有插图,好!


字大很清晰,插图很老的样子,很好


从小就喜欢的作品,古典名著值得收藏!


这本书的排版不错,书上的插图应该是很古老的了。字体挺大的,看起来很舒服。注释之类的还行。


字大,清晰,内容全,建议大家购买这个版本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