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性的曙光

雷永生 华夏
出版时间:

2005-1  

出版社:

华夏  

作者:

雷永生  

页数:

400  

字数:

539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上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随着西学东渐,人道主义的研究进入中国,1903年上海明权社出版的《新尔雅》(汪荣宝、叶澜编)就有“人道主义”条目。“五·四”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研究达到高潮。虽然受到连年战乱的影响,但当时的研究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1949至1978年,由于时代和环境的限制 ,人道主义研究几乎很少问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对“文革”的反思,我国哲学界曾经进行了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后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中止。1995年,对人道主义的讨论和出版重新开始起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了解世界,了解西方文明,刻不容缓。西方文明的精髓就是人道主义,因此,我们要了解西方文明就要对人道主义要进行溯本求源的研究,要深入这一文明的内部,探讨它,了解它,吸收它的可取之处。《人道主义思想史》丛书的写作初衷就是溯本求源,揭示人道主义的深刻内涵,顺其脉络向我国读者展现它的发生与发展,确定其在西方文明史中的核心地位。 《人道主义思想史》共六册,《人性的曙光:希腊人道主义探源》《爱的福音:中世纪基督教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近代启蒙主义的人道主义》《东正教与俄罗斯人道主义》和《二十世纪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每本约计50万字。作者均为我国哲学界有所成就的中年学者,他们具有坚实的哲学功底,并且对人道主义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这套丛书的内容极其丰富、厚重,在人道主义研究方面独树一帜,是极有分量的著作。 本书是《人道主义思想史》丛书的第一部,主要探讨人道主义的起源极其在古希腊的发展。本书从史前二圣开始,沿着荷马到亚里斯多德的思想轨迹,勾勒出人道主义从荷马的英雄伦理所崇尚的善行走向城邦人道主义的过程,详细地介绍了paideia 和 arete 发生的变迁,以及人道主义思想最终达到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巅峰的整个发展历程。作为丛书的首篇,本书的导论对人道主义思想做了概括性介绍。 本书作者杜丽燕,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研究,有多部著作出版。她用了六年时间撰写本书,期间阅读并查阅了极其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同时求教于相关领域的专家,因而本书内容极为充实,脉络清晰,具有理论深度。

书籍目录

导论 人道主义种种 一 对于一些倾向的说明 二 百科全书的说法 三 20世纪哲学家的看法第一部分史前二圣:希腊人道主义从他们而来 第一章 希腊人道主义之父——荷马 一 多神的古代希腊 二 荷马史诗中的神与人 三 荷马史诗中理想的生活与理想的英雄伦理 四 荷马史人道主义传统的局限性 第二章 布衣诗人赫西俄德:对荷马人道主义的第一个反思 一 从混沌到有序——自然神与苦难世界 二 苦难世界、苦难生活与人类的堕落 三 普罗米修斯的逆转作用 四 对荷马英雄伦理反思第二部分城邦人道主义初晓 第三章 城邦人道主义的背景及来源 一 城邦是希腊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本保证 二 东方文化是希腊科学、哲学与宗教的重要素材 三 自然主义开创理性的传统 四 戏剧——新旧希腊人道主义的融合地 第四章 守望灵魂——毕达哥拉斯的新生活之路 一 毕达哥拉斯其人及其学派 二 对毕达哥拉斯的一般评价 三 探索新生活之路的起点是关爱灵魂 四 新生活之路的重要内容是寻找净化灵魂的方式 第五章 智者:paideia与arete 一 智者问题 二 paideia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前提 三 希波克拉底:为人的肉体带来的福音的智者第三部分希腊人道主义辉煌的三贤 第六章 苏格拉底:哲学就是发现arete 一 圣徒苏格拉底 二 苏格拉底人道主义的基础:身心关系问题 三 苏格拉底人道主义的核心:灵魂问题 四 苏拉拉底人道主义的依据:知识和理性 第七章 柏拉图:最高的善 一 时代、生平和著作 二 灵魂与肉体二元论 三 城邦政治与人的教化 第八章 亚里斯多德:人道主义从天上到地下 一 生平、著作及其影响 二 人是什么 三 城邦内的理想生活是寻求最高的善 四 灵魂及其功能 五 德行即黄金中道尾声新文明的脚步声 参考文献后记补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尼采认为,荷马是“梦艺术家”。他的梦艺术来自希腊民族和大自然。奥林匹斯诸神是人自己在镜中的映像。创造这个镜中的映像,是人对自己的一种颂扬。“为了颂扬自己,就必须首先觉得自己配受颂扬。所以,他们要在一个更高境界中再度观照自己,这个完美的静观世界不是作为命令或责备发生作用。”即,诸神不是在人类之外,作为人的主宰发号施令,而是作为人的理想发挥作用。人在诸神看到的不是强权,而是美与善。尼采充分看到了奥林匹斯诸神的梦的智慧,与赤裸裸的现实的痛苦的智慧之间的张力。梦的智慧是无限与不朽,现实的智慧是人的智慧,它是有限与有死的。我们在前面讲过,诸神与人之间最根本的界限在于诸神是不死的,人是有死的。与神观照,人不仅看到了美与善,而且看到了有限与无限不可逾越的鸿沟。“在神灵的明丽的阳光下,人感到生存是值得努力追求的,而荷马式人物的真正悲痛在于和生存分离,尤其是过早分离。”阿伽门农受命在冥界寻访故人时遇到阿基里斯,恭维他不仅生为豪杰,死亦为鬼雄。而阿基里斯的回答却不似生前那般有英雄气。他宁愿在世上为奴,侍奉一个没有多少财产的主人,也不愿意在冥界统帅死人。他留恋阳光下的生活。尼采热情地评论说:“渴望活下去,哪怕是作为一个奴隶活下去,这种想法在最伟大的英雄中也并非不足取。‘意志’如此热切地要求这种生存,荷马式的人物感觉到自己和生存是如此难解难分,以致悲叹本身化作了生存颂歌。” 然而,我们也许还记得,荷马是用何等美妙的语言热烈讴歌英雄慷慨赴死的壮举啊。为了雪耻而置生死于不顾的墨涅拉奥斯;为了英雄的荣誉,毅然代友出战而马革裹尸的帕特罗克洛斯;宁肯为荣誉死在阿基里斯箭下而不愿退回城里的赫克托尔;在庸庸碌碌终老一生与声名显赫但早逝之间选择后者的阿基里斯。英雄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他们为保卫荣誉而战时,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生存的价值。我们在他们身上似乎看不到阿基里斯在冥界的悲叹;也看不到被他们逆转了的西勒诺斯智慧:“最坏是立即要死,其次坏是迟早要死。”而是死得其所。当英雄们在疆场厮杀,直斗得血肉横飞、昏天黑地时,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杀红了眼的疯狂,视生命为草芥。于是,在荷马式的梦的生存意志和英雄伦理之问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悖论。为了荣誉既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无视他人的生命,荣誉与生命孰重孰轻?荷马的英雄往往选择荣誉。当人把自己的生命仅仅理解为有死,人没有不朽的希望时,有可能出现一个极端,即醉生梦死。也有可能出现另一个,即荷马英雄式的极端视荣誉为生命。反正人必死,为自己的荣誉而死是最壮丽的人生。因为他们的时代是英雄时代。英雄最珍视的是他们的好名声,好名声的第一标志是勇敢过人。勇敢过人者都是短命者。生存的渴望与荣誉之间的张力,是荷马人道主义的第一个悖论。 P69-P70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探讨了人道主义的起源及其在古希腊的发展。全书从史前二圣开始,沿着荷马到亚里斯多德的思想轨迹,勾勒出人道主义从荷马的英雄伦理所崇尚的善行走向城邦人道主义的过程,详细地介绍了paideia和aretè发生的变迁,以及把人的本质定义在理性层面的历程,阐述了希腊人道主义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达到巅峰状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性的曙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